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百科性字典,是汉字理论集大成的书.著者许慎不仅给传统的“六书”下了定义,从而开创了汉字理论的新纪元;而且首次发现、总结了“省声”,“省形”说.对汉字结构作了补充说明,并把它们总结为造字法,付诸分析《说文》部分汉字结构的实践.例如:  相似文献   

2.
王筠的《说文释例》一书,在阐述《说文解字》的编排说解体例的同时,探讨了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以及汉字的性质等问题,分析了汉字的结构条例和演进规律,这些都为汉语文字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清代的《说文》四大家中,王筠对汉语文字学理论建构所作出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
王筠的《说文释例》一书 ,在阐述《说文解字》的编排说解体例的同时 ,探讨了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以及汉字的性质等问题 ,分析了汉字的结构条例和演进规律 ,这些都为汉语文字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 ,在清代的《说文》四大家中 ,王筠对汉语文字学理论建构所作出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4.
在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可以找到以“省”字分析字形的现象有164处,其中的95处省形现象为不合理的.通过对这些字的归纳分析,发现这些字并非许慎所谓的省形,而是应该分析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复体字”[1].另外还有一些字虽应是省形但许析形有误.本文就按这六大方面对《说文》中的疑误省形现象作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说文》中从"■"的字共有9个,大部分是用"省声"来注音的。这种方式不仅起注音作用,还反映了汉字读音变化。从字义上分析,《说文》对几个省声字的归类,既有一定的道理,又存在不足之处。《说文》中会意字有"寒"和"塞",二者来源不同,所从"■"的古文字字形不同,意义有别,在汉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其中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字元是造字的最小单位,“人”是《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重要的构字字元。本文分类统计《说文》中与“人”字元相关的汉字,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研究方法,从以形说义、因声求义、声亦表义三方面讨论《说文》中含“人”字元汉字的释义方式。由此得知,无论何种释义方式均为汉字表义服务,多数情况下含“人”字元汉字的核心含义由“人”字元外的字符赋予,“人”字元起类属作用,不表示具体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千八百年前,东汉许慎写了一部《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这是我国第一部有严整体例的古文字字典。《说文》以小篆为主体,以“六书”为理论,在分析字形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整套说解体例,“省声”就是许慎提出来的一种“字例之条”,它对我们认识省声字的来龙去脉,以及认识这一部分字的简化规律,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世界上仍被继续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字体经历了多次的演变,字数大量地增加,字式、行款也发生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汉字的演变也和世上其他事物一样,必定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汉字的演变规律呢?专家学者曾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做过很多工作,发表了很多有益的意见。李荣的《汉字演变的几个趋势》(见《中国语文》1980年第1期)一文,从现代常用字里精选了很多典型例子,说明了汉字字体演变的几个趋势。文章小结说:“文字的演变有简化和繁化。”“两种要求互相牵制,  相似文献   

9.
汉字部首为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首创,许慎为纠正个文经学家任意说解文字、解释经典的混乱现象,而从语言文字内部规单位上寻找根据,为正确说解文字确立理论根据和具体方法,这就使许慎《说文》:为部首有一·个显著特点:表义性。本文拟就《说文》以来部首的演化规律及原因作些探析。(一)《说文》以来汉字形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汉字部首也因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是部首的数量由多到少,一是部首的类型由单~到多元。变化的结果是部首表义功能的弱化和检字功能的强化。1.部首数量的劣化《说文》以来部首变…  相似文献   

10.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同时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字学著作。该书以首创部首为世人瞩目。全书收篆字9353个,字数虽多,但“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分别归入540个部首,使汉字有史以来第一次形成科学系统。汉字,尤其是其中的非形声字,是怎样归入部首的呢? 《说文》部首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说文》研究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英语某些介词的汉译方法主要有四种 :1)把某些介词结构译成汉语的进行时意义 ;2 )把某些介词译成汉语的动词 ;3)把某些介词译成汉语否定句 ;4 )把某些介词短语译成汉语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男尊女卑的鲜明特征.但同时,中国传统法律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利益,因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表现出了某种民主性.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某些女性由于种种原因,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进化.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逐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但是 ,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 ,以及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某些观点脱离中国实际而机械教条地理解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失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则在更高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略论中国人对澳洲的早期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洲人看来,澳洲是他们发现的。其实根据中国史籍记载,早在唐宋时期,中国人就对澳洲有所认识。最初中国人对澳洲的知识是通过与马来人和阿拉伯人的接触得来的,其中难免掺杂了道听途说的成分。随着海外交通的发展,中国人对澳洲的认识也从模糊到逐渐清晰。宋元时期,中国帆船远航澳洲海岸,与澳洲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对当地风土人情有了较为翔实的记载。史实表明,尽管郑和下西洋未到过澳洲,但是在郑和之前的遥远时代,中国人早已航抵澳洲大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产率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生产率的概念及中国学者对此概念的新认识,总结了生产率的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从生产率与中国工业经济的增长、生产率与经济效益、生产率与中国经济的增长等几方面论述和分析了中国生产率问题,并给出了如何提高中国生产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汉译佛经在近年来颇受汉语词汇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佛经文献中出现的新词,它们对同时期中土文献的词汇系统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对汉语史以及辞书的编纂都具有重大意义.《汉语大词典》是目前中国最权威的大型辞书,但它对东汉时期的佛经语料关注较少.以支谶佛经为中心,探讨《汉语大词典》(下文简称《大词典》)中未收录的新词,以期进一步完善东汉时期的词汇系统.  相似文献   

17.
将英语介词译成汉语有一些基本技巧 :将英语介词转译为动词 ;转化为否定概念 ;紧扣词义 ,适当添加词义补足语 ,并阐述了在不同的句型中怎样使用这些技巧  相似文献   

18.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用语与汉语进行了有机结合,产生了众多新词汇,包括成语.汉语佛教成语有多种来源,如佛教词语与汉语传统词汇的结合、梵文音译为主的佛教词语、汉地僧人的禅语等,其中佛教词语与汉语传统词汇的结合是主要的构成方式,包括佛教用语与汉语传统用语直接结合;汉语传统用语被赋予与佛教相关的新的意义;汉语固有词汇意译佛教梵语;汉语与佛教共有相同词汇相结合.梵语与汉语的融合,反映了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蒙汉双语专业的普通话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教学和学习的发展。现阶段,健全和完善蒙汉双语专业的普通话教学是一项很紧迫的工作,需尽快抓紧落实。蒙汉双语专业普通话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一、消除蒙汉双语专业学生学习普通话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二、探索对蒙汉双语专业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的新途径;三、编写针对蒙汉双语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培训教材。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类词缀及构成的新词已经大量进入了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如何来讲解相关的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目前这一领域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文章考察分析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类词缀,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对教学中较新的实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