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史与相对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对于理解和研究科学史而言非常重要的编史学问题。从历史的本性、从一般性的科学编史学理论,以及从科学史研究的实践的案例讨论,可以得出结论:相对主义这种哲学立场与科学史的研究是一致的,甚至是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2.
史蒂文·夏平(Steven Shapin)是当今著名的科学史学家和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在国际科学史学界具有重要影响。他因其杰出的研究成果而获得过多项学术奖励,如1996年科学社会研究学会颁发的弗莱克奖,2001年科学社会研究学会颁发的贝尔纳奖、美国社会学联合会评选的默顿奖,2005年社会学领域的最高奖--伊拉斯谟斯奖,2014年科学史领域的最高奖--萨顿奖等。刘海霞教授的大作《走向科学实践史--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研究》,是第一部系统、全面和完整研究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力作,具有较为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概括说来,该书的突出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自然之死》一书自出版以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一直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和环境史两方面。科学史领域忽视了该书对"科学革命"的重构。该书以女性主义立场对科学编史学的修正,即对作为狭义科学编史学核心议题的科学革命及其连带科学观的重塑,应该被重新评估。此外,还有必要由《自然之死》一书在科学史领域被边缘化的原因之一,即学科"过度专业化"现象,延伸讨论学术研究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4.
台湾科学史学开创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其开创与“新考据史学”有密切的关系;台湾早期的科学史研究由于自身研究方法理念和社会环境等内外因素制约,其研究成果和影响有限。但台湾科学史学的开创及其早期研究是台湾科学史学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对人们了解台湾科学史学的历史全貌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不可低估。而早期科学史学者的研究风格和治学态度对后学也有很大影响,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佛学对中国科学史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佛学为科学史学提供宝贵的史料;佛学蕴含着科学史学的新主题;佛学对当代中国科学史学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等。佛学不但可以为科学史学提供独特视角,而且在科学史研究中介入佛学视角,也会促进世人对佛学、佛教,尤其是它们与科学关系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6.
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西方学界存在着三种观点:冲突、分离、正相关。20世纪中叶,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研究发生了从"冲突"论到"正相关"论的范式转变。在科学与宗教研究的科学史考察进路中,可以看到从罗素到默顿再到霍伊卡这一清晰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科学史研究中,社会建构论框架下的女性主义采用后现代方法,用妇科的产生与发展作为撬开《黄帝内经》身体理论的楔子,通过揭露“性别密码”,将中医视为中国历史语境中的编史学“想象”,中医理论和知识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父权制话语下的产物在形式和内容上被刻上了性别政治和权威意志的烙印。这种相对主义立场在社会与自然二分的认识论框架下否认了科学的整体性,科学的客观性被消解。女性主义的新近发展摆脱了本质主义的历史解释,关注社会、科学、技术的关系及其物质化过程,为反思和开拓中国科学史研究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与科学史学之间的联系可追溯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之初。科学史学是马恩创立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的条件和手段。就对二者关系的本土化考察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日趋密切,相互影响愈益明显。时下科学史学既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础,又引导自然辩证法研究向新的领域拓展和延伸。自然辩证法研究则对科学史学的发展有着指导性、拓展性和提升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理解世界的博物学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强势的数理科学所描述的世界图景,博物学进路可以发出自己微弱的声音。推进博物学可以沿一阶和二阶两条道路展开,前者有助于普通人更好地了解周围的自然世界,后者有助于从编史学层面凸显传统知识、地方性知识、经验知识的价值。根据博物学进路,人类的科学史、知识史可以重写。不过,"博物学"与"科学"都不应当仅凭几个字就免于批判、质疑。  相似文献   

10.
多重的独立发现模式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在社会科学中也同样常见.在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的研究领地,默顿、斯廷森、琼斯三人分别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根据不同的学科范式、侧重于不同方面独立地展开研究,最终共同强化了清教主义与近代科学具有积极联系的类似结论,构成了经典的多重独立发现的案例."默顿-斯廷森-琼斯命题"体现了社会需要、特殊兴趣对特定问题的引领,展现了科学活动中的社会互动、人际交往因素等,确认了不同学科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为彼此的研究增强了确证性,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多重的独立发现现象为传统的科学统一观念提供了新形式的补充,从多重视角展现出社会文化因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社会学理论中,贝尔纳和默顿分别创建了科学的社会研究中的默顿传统与贝尔纳传统。由于他们在科学知识观上的差异,尽管二者研究前提和研究主旨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贝尔纳的立论基础代表了科学家的立场,默顿则坚持的是社会学家的话语。从认识论角度来说,对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贝尔纳侧重宏观定性研究,默顿及其学派着力于科学内部的社会结构分析,属于微观分析图式。在研究方法上,默顿开辟了一种科学的社会学表述新方法,贝尔纳从科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社会研究问题。默顿与贝尔纳不同的研究风格,表明了科学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着巨大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指出在当代中国,科学史学取得长足的发展并日趋成熟,主要表现为中国科学史学正经历着"再建制化",其国际影响力和地位迅速上升,与之相关的出版物日渐繁荣,在科学史学研究上呈现出主题多样性、主体集群化以及趋势综合性等新动向。  相似文献   

13.
史学的思维方式问题,主要属于史学认识论的范畴。在近现代“科学史学”提倡科学思维的时代大潮下,部分现代史家积极探讨了史学研究中的非科学性思维问题,主要包括想象、直觉、移情等思维方式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较早地从史学思维的视角思考了史学的人文性特征,为认识史学特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阅读默顿的博士论文,有助于我们探讨中国科学的兴盛之道。人们常常过于关注默顿博士论文所提出的"默顿命题",反而忽视了默顿博士论文其实是一部探讨科学激励的专著。默顿博士论文所探讨的,不是近代科学在英格兰的产生,而是近代科学在英格兰的兴起,因激励而兴起。激励主要是外在因素的激励,包括社会经济、军事等实用的需要以及宗教等文化价值因素。默顿事实上还探讨了科学的内在激励,这就是竞争,它构成默顿博士论文之后的论著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默顿与齐曼分别缔造的学院和后学院科学模型,以各自坚实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很好地反映了两个不同时代的科学特征.默顿与齐曼也因此都对科学社会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时代和自身学术立场的限制,默顿与齐曼的科学社会学思想又各自存在局限性.把两位大师的贡献和局限性放在一起,对之做出比较恰当的评价,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两位大师的科学社会学思想,也会对后人的科学社会学研究产生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由于默顿的开创性贡献,科学社会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纲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占据着科学社会学研究的统治地位。但是,自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后,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理论面临诸多挑战,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遭受到爱丁堡学派的全面解构,科学知识社会学取代了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理论,成为了主导的理论。不过,这种变化与科学的发展实际是相应的,也顺应了主流哲学观的转变和科学社会学本身理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科学史学在中国有着长足的发展并日趋成熟,这主要表现为:科学史学正经历着"再建制化"、其国际影响力和地位迅速上升、科学史学出版物的日渐繁荣和科学史学研究上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同时,这一时期在中国科学史学自身和外部还存在诸多发展上的难题,如学科定位不尽合理、学科规范尚待加强、研究领域不够平衡、研究水平亟待提升等。这需要科学史学界联合国家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调整其学科定位,促进学科互动;跟踪国际前沿,拓展其研究领域;加强学科建设,规范其人才培养;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其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8.
默顿的学院科学范式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默顿范式是由默顿及其学生发展起来的科学社会学研究路线,即把科学看成是具有独特精神气质的社会体制,并对它进行功能分析。默顿范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他不仅首开对科学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先河,反映出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的新特征,还给出了对科学进行研究的新的研究纲领和研究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创建了一个独立的新学科———科学社会学。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史是研究科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其特殊的历史视角决定了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科学史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史教育还是沟通文理,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有效手段。科学史的教育正逐步引起人们的注意,许多问题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在回顾与反思科学史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阐释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并初步探讨了科学教学中科学史的教学方式及途径。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库恩反对累积实证的、辉格式的科学史研究,并力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内史与外史研究的有机结合,这是非常独到和深刻的。但库恩工具主义的真理观也使其陷入了真理认识论的泥淖。对库恩科学史观的讨论对我国当前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不无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