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党的“十一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四人帮”把自己“装扮成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拥护者,打着这个伟大理论的旗号来篡改这个伟大理论”,他们“是一个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衣的反革命阴谋集团。”华主席的透辟论述,深刻地揭露了“四人帮”的“左派”伪装,极右派实质。“四人帮”与林彪本是一丘之貉。早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林彪就说:“文化大革命就是革革过命的人的命”,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参加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老干部。林彪垮台后,“四人帮”袭用其假左派的老谱,比林彪伪装得更加荫蔽、巧妙。江青不是恬不知耻地借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同志一九六一年六月十九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对建国以后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一个发展。结合三十年来文艺战线正反两方面丰富的经验教训认真学习这个重要讲话,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拨  相似文献   

3.
包公既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又是一个艺术典型。他们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別,而为官清廉刚正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的共同特点。对包公这个清官的评价,解放以来,几经反复,要算林彪、“四人帮”判得最“左”,他们一口咬定“清官比赃官更坏”。林彪、“四人帮”垮台了,人们开始摆脱“左”倾教条主义对古代历史和文学研究的束缚和破坏。实事求是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重新评价包公及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又理所当然地提到议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4.
文学日历     
8·3 ①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叶以群被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含冤而逝(1966)。②我国著名作家、散文家杨朔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1968)。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唯心主义横行,贩卖“精神万能论”“唯意志论”等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的阶级性”作为打人的棍子,实行思想上的法西斯统治。对此,必须进行彻底的揭发和批判。可是,近年来有些文章在批判林彪“四人帮”否认真理客观性的主观唯心主义时,却完全否认真理的阶级性,把认为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这个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当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前开展的“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讨论,被那个“理论权威”用政治批判压了下去。论战一方的代表杨献珍同志始终没有机会就这个问题公开发表过看法,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进一步遭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与外界隔绝了十多年。在今年六月号的《学术月刊》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杨献珍同志的一篇文章:《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杨献珍同志在文章中说,杜林、林彪和“四人帮”的唯心主义先验论都借助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一命题,我们很同意这一看法。杨献珍同志又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命题不可能有唯物主义的理解,更不可能有既是唯物主义又是辩证法的理解,肯定地认为“思维和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参与制定并执行、捍卫了党的正确路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文艺领域,周恩来同志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湛的理论对党的文艺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 周恩来同志在青年时代就运用文艺这个武器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了蒋管区的抗战文艺运动和文艺界的抗日统一战践,在建国后,领导文艺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艺、反对文艺工作中“左”的倾向、抵制林彪和“四人帮”的极“左”文艺路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实践出真知。周恩来同志在长期实践中对马列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论著,是我们今天肃清林彪、“四人帮”在文艺领域的流毒的锋利武器,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8.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是瞿秋白同志在文艺评论上的一篇重要文章,也是历史上第一次联系中国革命的发展来评价鲁迅思想发展的论文。《序言》从发表以来,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罪孽,使它受到不公正的否定以外,在四十多年中,在鲁迅研究领域里,它几乎一直占着支配的地位。近来发表的文章,也  相似文献   

9.
粉碎“四人帮”以来,许多同志对林彪、“四人帮”的反动哲学思想体系作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不少好文章。一致认为,林彪、“四人帮矽宣扬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但是,对他们反动世界观的本质特征的看法,却不尽相同。本文试想谈点粗浅意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从哲学上总结我们党同林彪、“四人帮”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弄清林彪、“四人帮”反动哲学思想得以猖獗一时的原因,以便在今后的革命和建设中引为戒鉴。(一)林彪、“四人帮”的哲学是以“权力意志”为核心的主观唯心主义我们认为,林彪、“四人帮”的哲学,是以篡党夺权为目的,以“权力意志”为核心,以实用主义为手法的极端唯我主义哲学。它是代表我国未被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和新老资产阶级复辟愿望和复仇心理  相似文献   

10.
对三十年代文艺,本来毛主席和鲁迅早有定评,但是,这些年来,却被“四人帮”搞得混乱不堪,叛徒江青伙同卖国贼林彪把三十年代文艺诬之为“文艺黑线专政”论的组成部分之一,矛头直接指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真是荒谬透顶,反动至极! 毛主席说:“革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十年内战时期有了大的发展。这个运动和当时的革命战争,在总的方向上是一致的”(《毛泽东选集》第805页),它所向披靡,使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一败涂地,有过“伟大贡献”,尽管还有“许多缺点”(《毛泽东选集》第810页),但它却起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方面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早在一九五六年我国学术界就有不同意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鼓吹一切真理都有阶级性,把不同的意见打下上,设置禁区。粉碎“四人帮”以后,这个问题又重新展开了讨论,至今没有一个结果。我认为,林彪、“四人帮”鼓吹一切真理都有阶级性,对此,必须予以揭露批判。但是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得出一切真理都没有阶级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罪恶需要,利用窃取的权力,在文艺批评领域大搞宗派主义和棍棒政策,肆意践踏与破坏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的基本原则,将文艺批评作为驱使文艺工作者为其复辟资本主义阴谋效劳的棍棒。为了澄清“四人帮”搅乱了的思想理论是非,有必要重新认真学习我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关于文艺批评的重要论述及其可贵的文艺评论实践。  相似文献   

13.
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在我国寂寞的文坛上,一方面,百花纷谢,万马齐喑,另一方面,八个“样板戏”被捧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现在,批判了“文艺黑线专政”论,对作家和作品的政策正在逐步落实,对一向神圣不可侵犯的“样板戏”,要不要作一点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把被“四人帮”划定的禁区打破呢? 在文艺创作上树“样板”,完全违反文艺发展的规律。文艺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没有独创就没有文艺。文艺创作没有也不会有什么“样板”。这是文艺创作的基本常识,是人类几千年文  相似文献   

14.
形象思维是多年来文艺理论上争论较大的一个问题。毛主席一贯提倡在学术问题上开展不同意见的讨论,并鼓励对形象思维问题发表新观点、新看法。但由于林彪、“四人帮”疯狂地推行文化专制主义,这种有益的讨论跟所有学术讨论一样,遭到了扼杀。《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后,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又重新活跃起来,这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在林彪、“四人帮”的反动谬论影响下,在人口问题上曾经提出过一种论点是:“对人口问题,只能算政治帐。”说什么“单纯算经济帐,讲不好就跑到马尔萨斯那里去了,算帐是有阶级性的”。以后,经过批判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之后,大家大算经济帐,结果反而大大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但是,这时又有人说:“人口问题就是经济问题,离开了经济问题,任何人口现象变化的原因也讲不清楚。”但是,人口问题是不是就仅仅是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呢?难道任何人口现象的变化都只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吗?  相似文献   

16.
在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统治时期,文艺的阶级性和人民性同其他许多理论问题一样,遭到了肆意歪曲和野蛮践踏,被搞得混乱不堪。阶级性被他们当作超越时空、分析解决一切纷繁复杂的文艺问题的灵丹妙药;人民性则被诬为“修正主义文艺思想”而加以否定。  相似文献   

17.
真实性是文艺的生命。粉碎“四人帮”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批判了“四人帮”扼杀文艺真实性的罪行。为真实性恢复了名誉,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对真实性本身的看法上,却还存在不少分歧。直到现在,有些观点仍然是截然相反的。这个问题,当然只能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为读者服务”是刘少奇同志提出的一个正确口号。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口号遭到了林彪、“四人帮”的批判,被污蔑为修正主义新闻观点。本文从党的宗旨,党报的性质和党报的传统等方面,论述了这个口号的正确性,批驳了林彪、“四人帮”对刘少奇同志的污蔑,并对如何为读者服务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国家的干部制度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这是毫无疑义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在认识上和实践中对这个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以致在林彪、“四人帮”的严重破坏、干扰下,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粉碎“四人帮”后,这个问题日益为人  相似文献   

20.
张闻天同志遭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身陷囹圄,面对刀丛,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写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政治与经济》,准确地阐明了经济与政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是讨伐林彪、“四人帮”的一篇战斗的檄文,是一枝锋利的投枪,矛头直指林彪、“四人帮”所谓的“高举”。文章的最后一段指出:“我这里所说的,不过是一些唯物史观的常识。有人不是天天自称‘高举’马列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