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先秦时期"愚民"的主要内涵,涉及知识、性情两个方面。就知识方面的"愚民"而言,先秦诸子普遍认为社会大众在是非辨别、利害判断方面存在愚昧无知的不足。"民愚"判断既是先秦诸子政教思想的社会基础,又是一种最早的国民性批判。性情方面的"愚民"则是先秦诸子理想社会状态中的民风民俗,蕴涵着先秦诸子对现实"狡诈奸猾"社会风气的强烈批判意识,不能简单地认为先秦诸子在具体政策措施层面提倡"愚民"、"反智"。探讨先秦诸子,尤其是几乎已成学界公论的法家"愚民"思想,应对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和前提预设作一具体分析,反思"愚民"论的相对性和历史性。先秦诸子"愚民"论的话题,不仅关涉对先秦诸子思想内涵的重新认识,而且对于提升当代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农业文化的大背景之下,《诗经》与《易经》交互影响,共为中国文化之根。区别在于认知自然、社会、人生的方式不同而已,一为感性的、艺术的方式,一为理性的、逻辑的方式。在先秦社会制度剧烈变革时期,《诗经》与《易经》在思想上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影响及于诸子各派思想。《七月》是《诗经》中一首比较突出的农事诗,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尤其是易学中"变"与"和"两大观念,就受到《七月》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先秦诸子的廉政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贤秋 《唐都学刊》2003,19(2):48-53
先秦诸子的廉政思想产生于先秦社会转型时期。尽管由于学派不同 ,但各派对廉政的认识几乎是趋于一致的。廉政必须解决好爱民、举贤和法治等问题 ,这是先秦诸子的一致共识。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达到了相当水平 ,而且在今天也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是自觉引进和传播西方逻辑方法、在中国确立逻辑观念的第一人.他的逻辑观是近代西方逻辑方法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相契合的产物,集中反映在<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两部译著中.严复逻辑思想凸显对传统思维方式的自觉反思、自我批判以及主动创新意识,表现出借原著译介开启民智、以案语独白言说意愿、用逻辑话语融通中西等托译言志的语用特征.其价值指向是为思维变革提供有效方法、为文化革新寻求基本方略、为促进哲学变革锻造有力工具、为强国富民导入科学精神.严复将西方逻辑方法带入国人视野,并与中国现实的社会境遇相关照,这对当下中国逻辑发展走向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大师,也是先秦诸子文化的集大成者.荀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有深刻影响,要言之,可分"继往"与"开来"两方面."继往"角度说,荀子在诸子中突出的批判继承了先秦学术;从"开来"角度言,荀子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方向,并影响了中国传统儒家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11):86-89
先秦时期商业道德中的"善行广布、爱国济民善、守信重诺、诚实守信、敬业乐业、乐中思苦"等思想作为基本的价值观,为古代商业活动的终极目标与商人精神世界起到了指引与推动的作用,促进了先秦时期商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先秦商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如珍 《生存》2020,(11):0011-0012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其文学成就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先秦诸子散文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在的思想内涵以及外在的语言论辩形式。这对高中生学写议论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它的论辩艺术。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9,(5):64-71
先秦诸子的政治哲学以儒墨道法为大宗。其中,儒墨道皆有复古主义思想倾向。儒墨两家同尊封建,不同之处在于孔孟复古以阐扬经典文物的精神为主旨,墨家复古则流于空泛。道家复古的实质是反对一切社会制度,主张复归于自然和人的天性。法家反对将古代道德混入当世政治,试图构造一种更为纯粹的政治哲学,但是缺少政治人格的"先天不足"导致其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缺陷。总体看来,先秦诸子的政治哲学缺少纯粹的逻辑原点,不得不依托理想典范的历史预设进行历史和逻辑相混合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先秦与古代希腊思维形式上存在着多元和一元世界观的重要差别。远古形成的不同形态的神话世界对这种差别产生过初始化的作用 ,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却是两个民族在迈进文明社会门槛时采取了不同的社会发展方式。由于这种最初思维方式的不同深刻地影响了先秦与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发展 ,所以认识中西文化在基本思维形式方面的差别及其深远影响 ,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思维方式不仅是任何一种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它的最高凝聚或内核。要深入研究先秦德家文化,必然要涉及到它的思维方式问题。所谓思维方式,是指那些长久地、稳定地、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以及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向和众所公认的观点。研究先秦儒家的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先秦儒家思想,而且对我们树立现代思维方式也有着借鉴意义。一、先秦儒家思维方式先秦儒家的思维的方式是一种整体稳态平衡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从静态角度看,先秦儒家的思维方式表现为“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1.
独尊儒术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张东中国古代哲学由春秋战国到汉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转折: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为独尊儒术的局面所代替。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已今非昔比,成了官方之经学,走了独尊神位,对当时和以后的哲学思维方式发生了深远影响。一、对儒术的独尊...  相似文献   

12.
秦汉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是什么,或者说秦汉思想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没有一贯之道?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和深入探讨的重大学术课题。从先秦诸子到汉代,在思想文化方面有一个巨大的缺环或断档,前后难以联贯起来。所以,我们只能讲先秦诸子思想和汉代思想,而汉代则...  相似文献   

13.
先秦诸子的语言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诸子的语言观念[韩]朴均雨一、前言这是学生对《先秦诸子的语言观念》的浅见的读者报告。首先要说明的是,为什么学生采用这个标题?这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代,百花齐放,诸子争鸣,每一个得“道之一隅者”(苟子解蔽篇语),没有不希望得君行道,于是,滔滔雄辩的说...  相似文献   

14.
柴永昌 《社科纵横》2023,(1):114-122
先秦诸子以“身体”论君臣具有一定普遍性,体现着人们对理想权力结构运行的理论建构。先秦诸子君臣“身体”论对理想权力运行虽有“无为—有为”“分化—协助”“指令—执行”等模式建构之别,但均共享着“大一统”权力结构观。这一权力结构观认为,权力结构各组织部分应是“分职一体”的,君是“分职一体”权力体系健康运行的关键,臣则是君权的分化、延伸或执行,体现出君权优先、整体利益至上的政治体制设计理念。诸子君臣“身体”诸论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既是中国传统政治走不出专制的重要思想原因,也是近代中国接纳西方民主观念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先秦时期有很多实用化的美学实践和关学主张,以"万物并作"与"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生态美学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生态美学表达了人类对生存环境问题的深刻关注."万物并作"主要揭示自然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动态平衡中实现依生、竟生、共生的生态循环;"天人合一"则要求人的行为应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统一.先秦生态美学思想时社会群体和社会个体都具有明确的美育功能.研究先秦美学家的生态美学思想对于今天的美学研究以及美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志》的"九流十家"之说深刻影响着历代学者对先秦学术思想的理解,但这一观点却并非是对先秦思想的忠实还原,而是基于其时代思潮与自身学术立场所作的理论建构.先秦学者多以人论学而不称家派,至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始以家论学,将诸子分为六家,并欲以道家统摄诸子.《汉志》又扩展为"九流十家",将司马谈口中的"道家"降格为"杂家",并以六艺统摄诸子,以"诸子出于王官"说为其羽翼.然据《庄子·天下》篇所论,六艺与诸子并非相互统摄的关系,由此可见《汉志》"以六艺统诸子"的观点是基于其时代立场所作出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7.
论先秦思想文化的发生背景杨建华思想文化是人们主体精神在外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制约下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一种体系、形态,它有着一整套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从根本上指导,制约着人类的思维,行为以至情感形成和表现方式。它在社会这一整合系统中,与社会经济结...  相似文献   

18.
白洁 《创新》2015,(5):11-14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模式中的运用,主要包括矛盾思维、联系思维和发展思维。国家治理需要辩证思维,这是认清矛盾,抓住重点的需要;是破除误区,坚定信念的需要;是统一思想,集体行动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四个全面",这是对辩证思维的充分运用。从基本内容来看,"四个全面"是现阶段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从整体逻辑来看,"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从提出方式来看,每一个全面的提出都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提出过程来看,四个全面的提出是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论先秦转制时期的尚贤文化杨桂生先秦转制时期是指春秋战国阶段,我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手工业者产生了,奴隶主阶级衰亡了,而新兴地主阶级则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各阶级各社会集...  相似文献   

20.
利欲问题是先秦诸子论战中的重要论题。儒墨道法等派在此问题上各持已见,莫衷一是。其辩论深度与实在性,正是当时社会变革各种社会集团及个人之间利益相撞击较为深刻的反映。这场辩论虽然距今已经成为久远的历史,然而,重温先秦诸子们在利欲问题上的卓越见解,对进一步深入理解现实中的利欲问题,是十分有意义的。一、见利思义“见利思义”是先秦儒家学派的观点。利即利益、功利;义即儒家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一种总的概括。儒家试图利用道德的功能作用来限制人对利益的欲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