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默顿于20世纪30年代末发表的博士论文成为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之作,并开创了传统的科学社会学学派,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科学.到60、70年代,社会建构主义学派在西欧兴起,科学知识成为科学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科尔试图在默顿学派和社会建构主义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在论的建构主义,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2.
自然主义认识论从个体到社会再到实践维度的转向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社会学在传统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下产生、发展直至解构;科学知识社会学借助自然主义与相对主义认识论对科学社会学提出挑战,并促使自然主义认识论由个体认识维度转向社会认识维度,但在科学规范问题上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重视实践转向,是推动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及自然主义认识论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对科学知识的非对称性解释到布劳尔对科学知识的对称性解释,标志着科学知识社会学学科的建立,而从布劳尔对科学知识的对称性解释到拉图尔的新对称性解释,则标志着科学知识社会学发展的重要转向。  相似文献   

4.
所谓对科学的社会考察,是指把科学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科学与其它社会现象的互动。这种考察起源于人们对科学知识发展的社会背景进行的分析。圣西门、孔德、马克思被列为这种考察的远祖。斯宾塞首次明确指出,知识和科学应该并可能成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0世纪30年代,这种考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理论,进而形成了一门学科——科学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来研究。它研究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研究科学活动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科学这种社会建制与其它社会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国环境社会学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环境社会学是关于环境与社会之关系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与社会学交叉渗透的产物。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将对协调环境与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中国环境社会学发展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其特定的学科体系。在分析总结国外环境社会学研究历程以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当今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的主题,对建构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论述,对中国环境社会学的框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由于默顿的开创性贡献,科学社会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纲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占据着科学社会学研究的统治地位。但是,自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后,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理论面临诸多挑战,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遭受到爱丁堡学派的全面解构,科学知识社会学取代了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理论,成为了主导的理论。不过,这种变化与科学的发展实际是相应的,也顺应了主流哲学观的转变和科学社会学本身理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学本土化面临其作为实证社会学,追求对社会现象作因果性社会律则说明而带来的困境。默顿范式的科学的社会规范理论建基于西方经验事实,难以型范中国本土经验事实。本文借鉴社会学本土化从实证向解释社会学转换主张,提倡地方性知识视域下的科学实践规范的研究路径,指出:作为默顿范式研究范畴,科学的社会规范源于科学知识论;站在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论立场上,与科学知识的地方性知识属性关联的实践境况规范蕴含语境性,能够经由解释社会学走向语境化的科学的社会规范研究,可以实现对具有中国本土语境特征的科学的社会规范的有效探索。进一步地,本文以民国药理学共同体的常山生物碱研究为例,作科学知识社会史案例的经验印证。  相似文献   

8.
宗教社会学是“改革开放”后才在中国起步的一个学科。从中国学术界对宗教社会学的学科意识、该学科在中国的主要进展、学科队伍等方面,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之后宗教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同时该学科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宗教社会学研究的结果,对中国宗教甚至对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70年代以来,源自马克思、涂尔干、曼海姆等人的科学社会学发展成为社会学中一个势头强劲的分支学科。在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发展时借鉴这一知识,首先,需要对科学社会学进行反观;其次,需要把社会人类学方法与社会结构分析法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扬弃其不适切中国历境之处。中国科技知识传播的变迁模式,为建立起导引科学社会学方法恰接中国科技历境变迁提供了一条动力分析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默顿科学社会的理论框架来源于马克思—曼海姆知识社会学传统,其拒绝从认识论领域来探讨科学,而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进行研究。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工作通常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关注点是促使近代科学兴起或体制化的主要社会因素—科学与社会研究;中期研究重点逐渐转向科学规范,默顿科学规范包括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等;后期研究重点是科学共同体,包括科学防范机制、交流机制、奖励与评议机制及分层系统等。默顿科学社会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自身的局限,遭到新兴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批判而陷入衰落并试图向新形式的实在论跨越。  相似文献   

11.
默顿从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社会学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十七世纪英格兰科学的社会功能和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科学的社会功能,他坚持的是科学促进知识发展的功能。而利奥塔则从语用学的角度论述了后现代社会中知识变迁背景下科学的研究与传递功能,构建了科学通过异质性、多元性和悖谬性而实现的合法性。二者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知识的目标和功能分析的目的三个方面存在着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起有其内在的动因、背景,以及其研究纲领和主要特征,对这一学派提出的“科学建构论”作出深刻反思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深入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库恩哲学与科学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知识社会学与库恩哲学在历史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科学知识社会学继承了库恩哲学的相对主义思想,并将其发展得更为彻底。科学知识社会学以相对主义为认识论基础,解释了默顿传统无法解释的很多反常现象,揭示出科学知识的相对性,揭开了学科的神秘面纱。但是,科学知识社会学无法克服相对主义的理论矛盾,而且其研究只限于经验领域,表现出局限性和浅薄性。  相似文献   

14.
巴恩斯由知识属于被群体接受的信念出发建构了自己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这种理论预设来源于对库恩科学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命题的解读。其理论预设与传统的知识社会学及科学社会学的理论预设都不同。传统的理论预设是科学知识是客观的具有真理性的,而他的理论预设是科学知识并非是客观的,科学知识的内容是由社会决定的。其理论预设背后的哲学基础是相对主义知识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巴恩斯由知识属于被群体接受的信念出发建构了自己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这种理论预设来源于对库恩科学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命题的解读。其理论预设与传统的知识社会学及科学社会学的理论预设都不同。传统的理论预设是科学知识是客观的具有真理性的,而他的理论预设是科学知识并非是客观的,科学知识的内容是由社会决定的。其理论预设背后的哲学基础是相对主义知识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学分支学科,海洋社会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科学共同体.而学科范畴的偏离和学科理论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核心因素.关于学科范畴的偏离,需要加强学科意识和学术研究的社会学化.而学科理论建设需要科学共同体走出宏大叙事、走向田野、走向理论演绎.海洋开发提供了海洋社会学与主流社会学的对话平台,其中,海洋开发政策的自下而上考察、海洋开发中的生态破坏、低水平开发和石油泄漏提供了关键性的平台.海洋社会学重在研究海洋开发的社会机制、社会过程与社会后果,同时需要关注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拉图尔认为科学知识社会学反对和解构科学社会学,用“社会”的一极代替“自然”的一极,两者都只注重了科学事实的解释。拉图尔运用人类学方法研究科学家们在实验室的行为和行动,行动者网络理论更是实验室研究成果的提升和超越。深入阐释和理解行动者网络理论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拉图尔的学术思想,把握当代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关于社会学对象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和与邻近学科关系的角度,探讨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综合地研究现实社会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科学哲学的终结——评布洛尔的科学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布洛尔出版的《知识和社会造型》(1991年再版)对科学知识作了社会学的考察,对科学哲学提出了全面的批评。他认为,科学知识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先验本质,也不存在合理性、有效性、真理性或客观性等特殊本质。布洛尔把知识或信念看作一种自然现象,认为科学社会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哲学。他的科学知识的社会学有四个基本信条,即因果性、对等性、对称性、自反性。布洛尔从他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中,导出了许多重要结论,其中有两条重要结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成为80—90年代西方科学哲学领域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20.
科学知识社会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是随着科学哲学、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而出现的,是一个兼收了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从知识社会学、库恩的科学哲学、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四个方面寻求科学知识社会学思想形成的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