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建构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就以激进的姿态去挑战实在论,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对称性取代合理性;以自然主义取代规范主义;以发现的语境取代辩护的逻辑;以社会磋商取代实证划界。这些挑战的意义在于它突破了传统哲学预设的自然科学知识内容不可被社会学家涉猎的禁区,打开了科学知识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科学知识的广阔的社会与文化的分析语境,正确地看到了社会与文化因素是科学不可或缺的一种组成部分。但走向了极端,切断了知识与自然界的联系,消解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性,从而走向了相对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建构主义以其激进的姿态向科学哲学提出了挑战,目的是要用社会实在论来取代自然实在论.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对称性取代合理性、以发现的语境取代辩护的逻辑、以建构论取代实在论.这种挑战打开了科学知识广阔的社会与文化分析语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却牺牲了科学赖以存在的自然基础.摆脱这种困境的出路在于走向科学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3.
科学解释学是将科学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对话,是人的“在世之在”的实践活动。在它不长的历史中,自然科学除了说明之外是否还需要理解,科学的合理性源于实践是否同时还基于理论,科学解释是否仅是对why-问题的回答等三个涉及核心的争论一直伴随着它的成长与发展。本文试图对上述争论进行一次探讨与总结,以期对科学解释学摆脱争论乃至对科学解释学本身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18世纪科学发展中有三种社会思潮,它们分别认为最美好的世界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进步主义思想在三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加速发展,随之而来的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社会性别的文化建构理论曾对认识女性在人类文化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普遍文化模式进行解读,认为任何一个社会或文化都有一整套机制把男女间生物性的差异转化为社会性的差异.以西双版纳傣族、直苴罗罗泼彝族以及大理白族社会中语言的性别身份建构为例,通过对语言在建构男女性别差异和性别不对等关系中的作用的分析,提出尽管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结构分析存在若干病诟,但该分析方法有助于揭示具体社会情景中的性别权力关系,在当下中国性别关系研究中仍然有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形成以及科学的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认识,日益成为科学教育的内容。社会建构论对于科学进行了新的诠释,为认识科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同时影响了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全面考察这种效应,有利于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翻译活动伴随着不同母语的人之间的交流而起源,至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年中,翻译形成了众多的理论和流派,不同的翻译学者都对翻译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作为早期翻译的创始人,贺拉斯、杰罗姆和施莱尔马赫均对翻译的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形成了具体的翻译模式。本文通过对三种不同翻译模式进行历史性研究,分析了三种翻译模式的特点以及其对当前翻译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起有其内在的动因、背景,以及其研究纲领和主要特征,对这一学派提出的“科学建构论”作出深刻反思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深入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的社会心理适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自我建构在社会适应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三重自我是自我建构的最新发展,基于跨文化研究成果提出,认为个人的自我概念包含个体我、关系我和集体我的表征,从不同的角度定义自我时,三个方面的自我表征存在着强度的差异。社会人口的流动性促使了不同自我凸显地转换,而不同的自我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人际交往、群体归类等社会心理适应的程度。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认为在具体研究中应该准确界定关系、集体我的内涵,对中国人自我观、不同民族和群体表征厘清中国集体主义的具体内涵等方面应加强本土化研究,对流动人口适应适应也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为深刻把握托马斯-库恩的科学观,运用逻辑分析和史实论证方法,对常规科学中的争论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尽管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致力于解谜,但常规科学阶段也存在着科学争论。常规科学的争论发生在科学共同体成员之间,也会在不同范式之间展开。常规科学时期科学争论与前范式、危机阶段种学争论的作用不同,它只能对科学范式产生煅打和锤炼的效果,而不能直接引发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程哲学作为在全球化进程曲折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冲击、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对现代性及其现代社会人类把握世界基本方式的反思,既是科学技术哲学逻辑理路的延伸,又是现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当代表达方式的创新。社会工程哲学汲取了现代西方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的精华,标志着现代哲学从社会批判向社会建构的时代转向。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科学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被认为是两种相互竞争的科学观,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两者的区别上,忽视了对两者的共同点的研究。实际上,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具有一些共同的形而上学根基:他们都源于对知识的有效性的追求,都认可意志自由的形而上学;都有某种预设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倾向;都从表象走向了实践,等等。  相似文献   

13.
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提出的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基础阅读能力培养目标,对比分析了三种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材的优缺点,认为《商务英语阅读教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商务英语专业的大纲要求和当前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4.
科学修辞学研究是近几十年来STS中新兴的一个重要方向。以科学修辞学家坎贝尔和巴扎曼分析的两个案例为代表的两种修辞建构,揭示了修辞在科学中不再是传统认识中应当被排除的外部干扰因素,而是本质地存在于科学语言中,参与到科学知识的制造过程中。这两个案例也代表了修辞的两个层面,一种是在传统的修辞认识中较常能被意识到的显性修辞,另一种是隐藏在科学话语中一些固定的格式与规定等历来被认为与修辞无涉的部分中的隐性修辞。科学修辞学主张在这两种修辞间并没有必然的界线,它们不仅运用于科学的表述之中,同时也深入到科学的认识论中,科学无法规避修辞。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几乎每一个社会学家都对社会学下过定义,尽管各种定义不一致,但仔细分析起来,它们仍有一些共同的内涵。社会学家所讲的都是人类社会的现象,只不过由于这些现象本身的范围有大有小,其组合也有简单与复杂之别,再加上不同的社会学家所强调的角度不一样,所以他们所下的定义也就互不相同了。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下面这样一个定义: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的科学。这一定义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涵盖了社会学的各种研究对象,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另一方面又从微观的角度把其重点放在人们的社会行为上,通过理解人们的社会行为来理…  相似文献   

16.
文艺学知识形态建构的三种方式分别是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本质主义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经典性,反本质主义重视知识的历史性、地方性和日常性,建构主义追求知识的关系性、交往性和融合性。文艺学知识形态建构的多元方式应该形成一种和谐关系和理论合力,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评价和运用适当的建构方式,并时刻保持对文艺学知识形态建构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疗实践的社会争论是学界的重要论题之一。本文以国内外有影响的儿童疫苗接种争论为个案,力图从争论主题、争论主体、传媒话语、以及结束机制等四个方面透视现代医疗实践的社会争论的复杂特征,呈现群体利益与个体权利、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冲突,折射医学与公众、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多样关系。  相似文献   

18.
阅读学是研究人类特有的阅读行为的一门科学。我国对阅读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探讨,却还处于萌芽初始阶段。近几年来,在国内写作界热烈讨论写作学科体系建设问题的争鸣声中,开始迈出了研究阅读学的第一步,发出了建立阅读学的呼吁。 一门学科的建构与兴起,并不是少数人的意愿造成的。于光远在谈论科学学时,就曾经说过:“(它)并不是由几个学者起个名字,写一批文章,搞几个刊物,设几个讲座,就形成了的。”(《在全国第一次科学学学术会议上的发言》)阅读学的情况也是如此,它的产生和建立并非偶然的心血来潮,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人们思想交流,提高人民文化素质的需要。只要深入考察阅读行为的基本属性,研究它的历史和现状,充分了解阅读的巨大社会功能,我们就能理解建立阅读学,用以  相似文献   

19.
从现实主义角度看,“全球化”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全球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体建构性,客观表象背后往往渗透着不同主体的期待和建构。国际主义、世界主义、全球主义是当今世界建构全球化的主要意识形态,三者对于民族国家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关系重建中的地位问题,以及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同利益诉求的关系问题的看法上具有本质区别。“和谐世界”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塑国际主义理念,推动全球化朝着世界各国人民共建共享的方向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从外语教学的实践出发 ,通过对比论证 ,揭示了行为主义输入观、心灵主义输入观和互动式输入观在语料方面、语料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方面存在的异同。认为它们在语料的必要性方面、语料难度的衡量标准方面存在同一性 ;在否定语料的提供方面、语料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方面存在非同一性。相较而言 ,互动式输入观更客观地反映了语料输入和语言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但是 ,就我国外语教学而言 ,互动式输入观与其他两种输入观一样 ,在否定语料的提供和语料输入环境的提供等方面存在片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