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人》2008,(Z1)
英国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经是个拙劣的学生。13岁时,他被送到哈罗公学求学。由于拉丁文差,入学的拉丁文考试上,他头脑白茫茫了两个小时,只在考卷上写了一个字,加上括弧,又用墨涂掉,再打上一些点。校长给他当大官的父亲面子,才录取了他。丘吉尔后来回忆说:"……冷酷的考试内容,对我是一种很大的折磨……主考偏重的拉丁文和数学,我几乎都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正丘吉尔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他曾两度出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丘吉尔在政治方面取得的成就让人瞩目,而他独特的养生方法同样让人们津津乐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临危受命,担任起了英国的首相。在艰苦而复杂的生活环境下,丘吉尔不仅没有出现未老先衰的迹象,反而精力旺盛,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并且一直活到了91岁,成为众多英国首相中最长寿的一位。据丘吉尔的家人透露,丘吉尔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除了与他豁达乐观的性格有关外,还与他自创的一套养生方法息息相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6,(5)
在英国,提起哈罗男子中学(harrow school),几乎每个人都能跟你侃上一阵儿,褒者会眉飞色舞地讲述它400多年的传统和建筑,它和皇室的渊源,历数产自该校的名流;贬者则嘲笑学生过于绅士的制服和硬质草帽,特别是忿忿于其天文数字般的学赞(一年2.36万英镑,约35万元人民币),还有贵族倾向的教育。但不论怎样,哈罗男校是和伊顿公学(eton)齐名的一所全寄宿制私立名校,绝对资深。它甚至是整个哈罗地区的地标,英国大百科全书称”哈罗地区以哈罗中学而闻名”。它似乎盛产首相,包括  相似文献   

4.
邓万祥 《社区》2010,(17):29-29
苦难是财富。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晚年写了大量的回忆录,其中写道,著名汽车商艾顿是他终生的好友,两人私交甚笃。丘吉尔是这样回忆他与艾顿的一段交往经历的,在一次聚会时艾顿对丘吉尔叙述了他的过去: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洗衣服、干家务,辛苦挣钱将他抚育成人。  相似文献   

5.
丘吉尔是英国前首相、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他一生虽是在繁忙中度过的,但仍活了91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领袖中最后一位离开这个世界的。丘吉尔高寿的原因,归结起来主  相似文献   

6.
粉笔     
人们提到丘吉尔,没有不说他性格倔强、不屈不挠的。他自小就非常固执己见,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七岁那年他到一所贵族子弟学校读书,因为公然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并和老师顶嘴,挨了一顿鞭子,这使他怀恨在心。后来他在一部回忆录中写道:“我在那里过了两年多的不安生活……学校的老师们看出我既落伍又早熟。  相似文献   

7.
丘吉尔是一位久负盛名的演说家,他的演讲妙语连珠,具有打动并启迪听众的魅力,可以说是俏皮、诙谐、幽默的。他的俏皮体现在他使用语言时的睿智,体现在他运用的比喻中。有趣的是,动物形象常常作为典故和比喻出现在他的演说中。  相似文献   

8.
二战前夕,英国政要丘吉尔与德国独裁者希特勒会晤,两人在花园中边走边谈.当他们经过一个水池时,丘吉尔笑笑说:“看谁能不用任何渔具就抓住池中的鱼?” 希特勒一听,顿时来了兴致.他迅速从旁边警卫的腰里拔出手枪,对着鱼连开几枪.然后,他朝丘吉尔使了个眼色:“睁大你的眼睛,自己去看看吧!”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却让希特勒傻了眼——枪法一向很准的他居然失手了,竟然没打中一条鱼.  相似文献   

9.
正丘吉尔26岁那年,从南非回到了伦敦。他发现丧父5载的母亲恋爱了,对方竟然是—个与自己年龄相同的运动员。起初,丘吉尔感到困惑不解,难以接受,甚至感到耻辱。就连母亲在儿子面前也感到不自然,难于开口向丘吉尔解释。丘吉尔很清楚,此人比母亲小20岁,年龄差距太大了,这样的婚姻是很难白头到老的。然而,理智使他清醒地认识到,母子之情无法完全弥补母亲情感上的孤独;没有母亲的养育,也就没有自己的今天。他思之再三,终于强迫自己坚决地支持母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陈亦权 《社区》2012,(9):60-60
约翰是我们学校特聘的外语教师,春节期间,他让远在英国的妻子和孩子一起来到中国和他团聚。他的孩子小约翰在伦敦读中学,也从课堂里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文,和我们沟通起来虽然不是非常流利,但也还算是可以相互理解彼此的意思。没几天,小约翰就和我那同样正在读中学的儿子  相似文献   

11.
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英国面临生死存亡,在国内民众恐慌、投降论调高扬的时刻,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激励了国民抗击纳粹的决心和勇气。在英国的民众看来,丘吉尔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叼着雪茄,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殊不知,他们的首相,正面临着一场艰难的抉择。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战后英国的欧陆政策张亚东一二战结束后,战胜国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安全问题。不同的是,这次战胜国中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它不仅在战胜法西斯的斗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壮大了自己,使社会主义跨出了一国范围。早在二战后期,丘吉尔就认识到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一位有名的演讲家,他的最后一次演讲是在一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在这次演讲中,他只讲了两句话:"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相似文献   

14.
多年前,我家隔壁住着一个男孩,他的父亲是中学教员,母亲是那所学校的校工。对父母的职业和为人,男孩不以为然,他小小的年纪就雄心勃勃。立志做一番大事业。成为被人景仰的大人物。中学时,他一本一本地阅读名人传记,如饥似渴。直到高考前夕,他的手上还拿着《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排行榜》。从那些激动人心的故事里,他体会出一个道理:只要胸怀大志,并且不断努力,就能把理想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挺身出英雄     
200多年前的一个早晨,在英国的哈罗学校校园内的《文学创作园地》上,人们看到了这样一首诗:假如有人用暴力欺凌新生,我们不挺身而出,因为我们不是新生;假如有人用暴力欺凌女人,我们不挺身而出,因为我们不是女人;假如有人用暴力欺凌老人,我们不挺身而出,因为我们不是老人;假如有  相似文献   

16.
二战初期,随着希特勒向西线大举进攻,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面对纳粹德国的威胁,他从现实的国家利益出发,积极推动英苏合作.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立即发表声明支持苏联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援苏抗德是丘吉尔现实主义外交的代表性例证.  相似文献   

17.
世界怎样避免又一次的能源危机呢? 年轻的温斯顿·丘吉尔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进行了一场赌 博,从而改变了历史进程。作为海 军大臣,他决定让英国海军放弃 威尔士煤炭而改用进口石油,结 果英国战舰速度的提升使之取得 了对德军的决定性优势。这也开 始了一场地理上的抢夺,因为英 国要在敌手之前找到安全的原油 供给。丘吉尔相信“石油的安全和 确定性在于多样化,并且仅仅在 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1945年是英国保守党领袖、内阁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历史生涯中“声名赫赫”的时期之一,人们给他盖以“战时英雄”、“领导英国度过‘光荣时刻’的人”、“祖国掌舵大师”、“时代的天才”、“反法西斯著名领袖”等等桂冠。按照资产阶级政治的一般规律,执政党的领袖威望达到鼎盛时期举行大选,连选连任的可能性最大。对于1945年7月5日开始的国内大选,丘吉尔和保守党人也自认为稳操胜券。在波茨坦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的间隙,丘吉尔充满信心回国欢庆胜利,以至于行李中的日常用具都没让下属带回,“他相信自己会回来的”。当时,英国和世界著名的评论家、观察家也估计,丘吉尔必胜。连斯大林对丘吉尔再次组阁也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9.
坚持,再坚持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演说家。在一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他发表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讲。在这次大约持续了20分钟的演讲中,丘吉尔只是不断地重复着两句话:“坚持到底,绝不放弃,绝不认输!绝不,绝不,绝不,绝不!”这句号角般的至理名言体现了丘吉尔一生的成功经验:成功根本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如果真有的话,那就是,坚持到底,绝不放弃,绝不认输!  相似文献   

20.
他们成了非常古怪的一对。乔治·布什早已改过自新,放弃酗酒,而丘吉尔终其一生既喜抽烟又爱喝酒,每天早餐时喝雷利酒,午餐时喝威士忌酒,晚餐时喝香槟酒,临睡前还要喝白兰地酒。 然而,布什总统却在丘吉尔的幽灵陪伴下进行反恐斗争。在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