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小托马斯·J·沃森是美国杰出的CEO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小托马斯·J·沃森的成长过程和管理手段,指明他在服务和执掌IBM的过程中,完成了由家庭企业向专业化管理的过渡;其主导开发的"系统/360"型计算机,奠定了IBM在计算机行业的领先地位;他创新经营理念和革新管理模式,培养责任感,并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也能生存的观点。另外,小沃森知行知止,适时引退,对家庭企业的发展很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索尔·贝娄是二次大战以来美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一位作家,这几乎是极大多数文学评论家共同的看法。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的成就与影响都可以与诸如海明威、福克纳那样的不世之材相提并论,被视为影响了一代人的小说大家,1976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更奠定了他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的这种地位。索尔·贝娄原是一个俄国犹太人,1913年他们家从彼得堡搬到了加拿大的魁北克,1924年又举家迁居美国芝加哥。他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攻读社会学和人类学,1937年又进著名的威斯康李大学成了一名人类学的研究生。他特殊的家庭背景和专业知…  相似文献   

3.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24岁时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一起首次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从此揭开了人类生命的奥秘。在DNA发现50周年之际,沃森接受了德国《明镜》周刊的编辑约翰·格罗尔和恩斯特·彼得·菲舍尔的采访,回顾了这一世纪发明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4.
IBM创始人托马斯·J·沃森是经验主义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紧跟技术革命的步伐,以其远见、意志和决心,有效地把握了销售和市场,创造并满足顾客的需求;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世界和平;他注重培训,能摆正劳资双方的关系,并积极探索危机管理策略,对企业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他又成功地解决了接班人问题,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相似文献   

5.
帕比勒·普哈1905年末出生于早在奥匈帝国时代就已流亡到了维也纳的法兰蒂西克·普哈家族中的普谢纳·普哈娃家中。在他刚刚七岁时,他们就举家返回祖国,定居在因德尔吉赫夫——赫拉德茨城。1916年至1924年,普哈就读中学。从1924年起,他在名为卡尔的大学(在巴黎)哲学系学习。在此期间,他学习了德文、拉丁文、古希腊文,  相似文献   

6.
弗朗西斯柯·何塞·德·戈雅·伊·吕森提斯(1746-1828)是西班牙近代杰出的大画家,有“画家中的莎士比亚”之美誉,他的艺术成就标志着西班牙现实主义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他是欧洲浪漫主义美术的伟大先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艺术大师。戈雅于1746年3月30日出生于西班牙北方亚拉冈省萨拉戈莎。1766年来到意大利。他在意大利勤奋学习,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作品,从而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技艺进步很快。1770年,他创作了《胜利者汉尼技站在阿尔卑斯山顶环视自己征服的土地》油画,参加帕尔玛艺术学院的一次竞赛,获得了…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俄罗斯语言学家,卓越的语言历史学家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沙赫马托夫于1864年6月5(17)日出生于纳尔瓦市的一个贵族家庭。早年失去双亲,叔叔把他在位于萨拉托夫市近郊的庄园的家里抚养成人。中学毕业后沙赫马托夫修完了莫斯科大学历史语文学系的全部课程(1883年——1887年)由Φ·Φ·福尔图纳托夫和H·C·吉洪拉诺夫推荐沙赫马托夫留在俄语和文献教研室准备硕士学位考试和晋升教授职称。1890年秋,沙赫马托被任命为编外副教授并开始在大学里讲授俄语史课。硕士学位论文《俄语语音学研究》使沙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前期,在美国诗坛上活跃着三位都来自美国伊利诺州的诗人:埃德加·李·马斯特斯、卡尔·桑德堡、伐切尔·林赛。他们三人形成了美国新诗运动的一个很重要的流派——芝加哥诗派。三人中最杰出的是卡尔·桑德堡。和当时许多美国诗人向欧洲文化学习,到欧洲寻找灵感,吸取营养的发展道路不同,桑德堡投身于美国工业社会,投身于美国人民的怀抱,向现实生活挖掘诗歌创作的源泉。他的诗歌直接反映了美国工业文明的进步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劳工、种族、经济竞争、政治不平等等社会问题。所以,诗人兼批评家的路易斯·安特美尔在1923年把桑德堡称为“工业美国桂冠诗人’(‘the Laureate of industral America’)。  相似文献   

9.
论道格拉斯·N·胡萨克的刑法思想──兼评《刑法哲学》谢望原道格拉斯·N·胡萨克,1948年出生于俄亥俄州的克勒维兰德,1970年毕业于邓尼逊大学,获学士学位,1976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并获哲学博士与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  相似文献   

10.
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oll)是当代西德最负盛名的作家.一九七二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被誉为“国际文学巨擘”.他还获得十几种文学奖金,其中有法国出版界授予的“外国最佳小说奖”,德国语文学院的乔治·毕希纳奖金.他是伯明翰的亚斯顿大学等三个大学和学院的名誉博士,卡尔·冯·奥西茨基奖章获得者.先后被  相似文献   

11.
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于 1 999年 1 2月 1 0日召开了成立 1 0周年纪念座谈会。校有关领导和研究朝鲜·韩国学的 30多位学者、专家参加了会议。会上 ,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孟山教授做了工作报告 ,中心主任郑判龙教授在会上讲话 ,认真总结了 1 0年来的工作。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是以朝鲜·韩国的历史、经济、哲学、文化等方面综合性研究为主要领域的校直属学术研究机构。成立 1 0年来 ,主持召开了 1 0多次国内外学术会议 ,交流学术经验 ,总结研究成果 ,并出版了学术论文集 7卷 ,共 30 0多万字。 1 0年来 ,研究中心自筹资金 ,组织研究…  相似文献   

12.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作家,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生于芝加哥市西郊。父亲是内科大夫,喜欢打猎和钓鱼.通过他父亲,海明威接触到野外生活,后来野外生活成了他终生的爱好。高中毕业后,他没有念大学,而是去为《堪萨斯城星报》工作。不久他想去欧州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以前眼睛受过伤而未被军队招募,结果当了红十字会的一名救护车驾驶员。在19岁生日前夕,他在意大利福斯尔塔·迪·皮亚韦地区受了重伤。后来意大利政府因为他的英勇行为而给他授了勋章。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1925年出版的《在我们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着眼千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新入 — —在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百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章开源 文化系统论纲 — —文化学系列研究之二………………·,………………………·周洪宇俞怀宁程继松 为了不惑的反忍·。……………………………………·,……………………………………·王又平 郭沫若在史学研究中的认知结构和价值取向………………………………………………罗福惠 陶行知对中西文化的批判 — —兼论陶行知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美国匹茨堡大学社会学系、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的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城市教育分流及教育机会分配”的中期成果之一。以武汉市五所中学1992年初中毕业生作样本,运用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中国城市教育机会期待的个体差异及其制约因素。匹茨堡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C·M·布劳戴德(包梦德)博士参加了木文的讨论及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0月8日,瑞典皇家利一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维克里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米尔利斯共享1996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三天后,维克里倒在开会的途中,就此画上了人生的句号。按照诺贝尔奖只颁发给活人的惯例,83岁的维克里真可谓死得其时,死而无憾。 威廉·维克里,1914年生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维多利亚。1935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后,维克里便开始了标准的学人生涯,他先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1937)、哲学博士(1947)、芝加哥大学人文学博士(1979)等学位,并  相似文献   

16.
哈佛轶事     
约翰·哈佛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10月28日,但它最初的校名不叫哈佛。1637年冬,有一位英国剑桥大学的毕业生移民到了新大陆。他时年29岁,刚结婚不久,尚没有孩子。他的名字叫约翰·哈佛(John Harvard),来自伦敦。他住在查理斯镇,与那所新成立的学院(当时尚没有正式的校名)的所在地剑桥镇中间隔着一条河,河的名字叫查理斯河。约翰·哈佛当时的梦想是成为查理斯镇教堂的助理牧师。可惜他在1638年9月就因患肺病逝世于查理斯镇。临死前,他立嘱将自己一半的财产(约值780英镑)和所有的图书(约400本)捐赠给河对面那所新成立的学院。这是该学院成立以…  相似文献   

17.
马哈福兹的创作意识梦禾纳吉布·马哈福兹,1911年生于开罗一公务员家庭,开罗大学哲学系毕业。六十余年来他创作了近50部作品,曾获阿拉伯语科学院奖、埃及国家文学表彰奖等,1988年终于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他是第一位获此项大奖的阿拉伯语作家。当有人...  相似文献   

18.
据说自从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那天起,人类就注定要在晦涩不明的符号与图像中寻求上帝及其意义。(L·丹姆罗希:《神的安排与人的故事》,芝加哥,1985年)亨利·菲尔丁的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正是反映了这种寻求以及求而不得的失意。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小说家一样,菲尔丁也将他的小说称为“历史”,其目的显然是想在他的读者心中唤起一种真实感。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不时地提醒读者,不要把故事中发生的一切都当成假的,“而是在写着一段历史”。他似乎始终恪守着亚理士多德的古训,把自己当成自然的摹仿者,无虑于对现实作任何  相似文献   

19.
伊本·赫勒敦,全名艾布·宰德·阿布杜拉赫曼·本·艾比·巴克尔·穆罕默德·伊本·赫勒敦,是伊斯兰世界十位天才之一,是一位具有世界意义的学者,是阿拉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但伊本·赫勒敦和他的思想直到现在在国内学术界还鲜为人知,对他的研究正  相似文献   

20.
一种特殊形式的借代格●张立平郭兵艺的小说《飞行电脑》①中有这样两段话:(1)总而言之,我不喜欢这个机长。尤其是让我有苦难言的,是在座舱,你瞧吧,一进座舱,·他·就·成·了·机·器,·成·了·一·台·自·动·工·作·的·电·脑,除了必要的飞行程序、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