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从1925年就拿起那支如椽的大笔走上文坛,70多年来,在这块沃野上笔耕不息,至今已出版诗歌、散文、小说、诗论、古典诗文赏析和毛泽东诗词研究等多方面的著作70徐本,为中国现、当代文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声名,车誉国内外。在他92年风雨生涯和他的全部作品中,人们可以深深地品味出一个大大的“爱”宇。是呵,父亲的生命中充满了爱。他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爱火热的生活和为之献出毕生心血的文学事业,他爱孩子,爱亲友,爱一切充满生命活力的事物……麻雀与口火凡是熟悉父亲的人都知道,他爱麻雀是出了名的。我们家住的是…  相似文献   

2.
与父共眠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营盘里每年老兵“流”走了,又有新兵“补”进来。每到年末看到新兵进来,总要回想起自己当新兵体检时,与父共眠的往事。记忆中,觉得从小就没有与父亲在一起睡过觉。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说,是个小男子汉了,一个人睡吧。于是,便一个人在厨房临时摆的小床上,一睡就是十几年。一个人睡厨房,就意味着离开了妈妈的怀抱,离开了妈妈温馨的呼吸陪伴着走向梦乡的惬意。于是便恨父亲。觉得父亲不爱我。再加上父亲不苟言笑,不陪我玩,不给我买玩具,越发觉得与父亲没有感情,以至于和父亲天天在一起,见面也不多说话,好…  相似文献   

3.
沉重的爱     
马相才 《小康生活》2005,(9):60-60,62
人们常话说家庭的港湾,没有爱不行,但“爱”变了味也不行。我有一位朋友,就是因为媳妇“爱”他太多,感情变调又变味,受不了了才来找我诉说的。  相似文献   

4.
父亲洗澡     
儿子满月那天早上,一阵时断时续的敲门声把我唤醒。门一开,父亲“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还背着半只米袋,笑呵呵地站在我面前。父亲一到,岳父全家也相继起床,一个个和父亲问好。我带父亲进房看小宝宝。父亲小声地抱歉:“把你丈人家的早觉搅了,早知道你们还在睡,我在街上再遛达几圈。”我连忙安慰父亲:“不碍事。不碍事。”当父亲看到他孙子那张稚嫩红嘟嘟的小脸,两眼笑成了一条缝。午饭一吃完,父亲便提出要回家。我和岳父母再三挽留他住一宿,可他找出种种理由推诿,拎着蛇皮口袋就向外跑。岳母给我下了最后通牒:一定要留…  相似文献   

5.
九年前,利奥逝世后,有人对我说:“我从来也不知道他是你的继父。”你知道,我从来也没这样叫过他。起初他在我的生活里无足轻重;不久他成了我的朋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他也就是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母亲给予我们最早的爱的启示——以及它的伙伴,恨。我们的父亲——我们的“第二个他者”——则将之阐明。父亲提供我们一个母子关系以外的选择。他将我们从同一状态中拉回现实世界里。他呈现一个男性的模范,以补充和对照女性的模范。他为我们提供“可爱”、“爱着”与“被爱”这三个词的更深刻且或许相当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梳子     
儿时的一个伙伴打电话过来,说他的儿子结婚,要我去老家十里沟“喝喜酒”。父亲知道了,嚷着要去,老小孩似的,高兴得很。  相似文献   

8.
父亲戒烟     
近几年,父亲的身体大不如前,为了他的健康,我多次劝他把烟戒掉。 父亲对我说:“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也知道吸烟对身体有百害无一利,我也下过多次决心,但就是戒不了。有时不吸烟就憋得难受。以后你不要管我了,管也没用,我这辈子看来是离不开烟了。”  相似文献   

9.
最好的礼物     
5月10日是父亲的婚期。父亲在一个月前到我这里,告诉我,他,就要结婚了。我不知道怎样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惊愕、难过,还有一点愤怒。父亲的眼睛里充满了企盼,我知道他想要什么。可我只是很冷漠地甩甩头,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尽管我很想说:“爸爸,不要,不要……”父亲走时,我没有送他。看着父亲渐渐离我远去,看着他那有点佝偻的背影,我感觉生命在一点点耗尽。我想大声喊,可是喉咙像被卡住了,什么也说不出。强忍住的泪终于溃堤似地将父亲的身影淹没了。我知道10年前母亲在那场车祸中丧生,给父亲的打击很大。那时候尽管我很小,但每次看…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人物扫描爱拯救了我当歌星格劳丽·爱斯特凡的父亲1968年从越南战场上回来的时候,整个就没有人样了,他患上了严重的神经疾病。还是个小姑娘的格劳丽护理着他,格劳丽的母亲则靠当教师维持着一家生计。“在我心底,”爱斯特凡说,“我总有种预感,说不定哪一天会...  相似文献   

11.
奶奶的星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吗……”我愣愣地听,不哭了。我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马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的怀里安稳地睡熟……  相似文献   

12.
信任的力量     
有一个叫皮西厄斯的年轻人,他做了一些触犯暴君奥尼修斯的事。他被投进了监狱,将被处死。皮西厄斯说:“我只有一个要求,让我回家乡一趟,向我热爱的人们告别,然后我一定回来伏法。”暴君听完,笑着说:“我怎么能知道你会遵守诺言呢?你只是想骗我,想逃命。”这时,一个名叫达芒的年轻人说:“噢,国王,把我关进监狱,代替我的朋友皮西厄斯,让他回家乡看看,料理一下事情,向朋友们告别。我知道他一定会回来的,因为他是一个从不失信的人。假如他在您规定的那天没有回来,我情愿替他死。”暴君很惊讶,居然有人这样自告奋勇。最后他同意让皮西厄斯回家,并…  相似文献   

13.
亲情:铭记着父亲的养育之恩——母亲是心目中的第一大恩人——把二哥视作恩人胡适在虚龄五岁之前,同父亲胡传共同生活两年多。当时似懂非懂,故而影响不深。即便如此,也铭记着父亲的养育之恩。他在《四十自述》中追忆道:“我小时候也很得我父亲钟爱,不满三岁时,他就把教我母亲的红方块字教我认。”“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做《学为人师》,他亲笔抄写了给我的。这部书说的是做人的道理。”其中有这样几句:“古之学者,察于人伦。因亲及亲,九族克敦;因爱推爱,万物同仁。能尽其爱,斯为圣人。”这部书,胡…  相似文献   

14.
男人真是奇怪的动物,当初丈夫追求我,是因为觉得是“高攀”我,所以激发了他昂扬的斗志。记得新婚时,他积极而且闯劲十足,很有进取心,几乎夜夜笙歌。有一次,我问他:“哪来的精力?”他回答“你知道登上珠穆朗玛峰顶点的快乐吗?”他是个爱赢不肯输的男人,所以太太就成了他夜里征服世界的一个分战场。一度,他喜欢在卧室门外敲着门小声征求:“女皇陛下,我可以进去吗?”  相似文献   

15.
画扇 《老友》2013,(12):43-43
我们家有三位“收藏家”:父亲、小侄女和我。 父亲成为石头收藏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那时父亲刚刚退休.正被“退休综合征”所困扰,成天像个破旧的摆钟似的从这屋晃到那屋.无所事事。有一天.父亲实在闲得慌,便跑去爬山。在半路上.坐在一个石头上休息时.他被脚下的一块石头吸引了。没有艺术细胞的父亲.不知道怎么就把这块石头看成了惟妙惟肖的“老寿星”。于是.父亲不顾路途遥远,费力地把这个“老寿星”请回了家。  相似文献   

16.
无声的对话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接手一个班。星期一上午,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要批改学生双休日写的周记。当我打开吴肇靖同学的周记,在吴肇靖同学的周记下面有一篇他父亲读完女儿周记后的点评和提出的希望。还记得那天他写的是一则“老爸的话”,行文中有个词不够准确,我习惯性地把它圈出改过来,然后和以往一样在周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老师的话:“在老爸的话中老师读出了你父亲对你的爱。肇靖同学。你是幸福的孩子。”写完,我就把本子发下去。  相似文献   

17.
朱晖 《社区》2009,(20):30-30
1933年,他出生在美国芝加哥的黑人贫民窟。二战期间,芝加哥经济萧条。黑帮林立,街上每天都有斗殴和抢劫事件发生。他厌恶这一切,经常会对着天空中往返穿梭的飞机发呆。他想知道,这些飞机飞向何处?外面会有更美好的世界吗?他问父亲:“我为什么不能飞?”父亲说:“你没有翅膀。”他很沮丧,父亲又说:“孩子,只要有梦想,你也能飞。”  相似文献   

18.
小说《日内瓦的费希尔“博士”》讲述了百万富翁费希尔“博士”经常举办豪华的、别出新裁的宴会,赴宴者全是城里的阔佬名人。每次宴会,他都先把来宾恣意戏弄、羞辱一通,然后赠给每人一份厚礼。 小说在第一章第一句就呈现给读者一个矛盾:“我”爱费希尔“博士”的女儿胜过爱世上任何一个女人,而恨费希尔“博士”超过世上任何一个人。“我”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与费希尔“博土”相差甚远,简直是两个极端,可“我”并非因愤世嫉俗感叹世上贫富不均而生恨,乃是因为费希尔“博士”的骄傲,对世人的蔑视和他的残忍。 通篇贯穿小说的主线是费希尔“博士”以上三个特征,它以“我”与费希尔”博士”三次会面前后的情节以及安娜—路易丝,费希尔“博士”唯一的女儿,费希尔“博士”周围的“癞蛤蟆”对费希尔“博士”截然不同的评价向读者一步步地揭开了费希尔“博士”的真面目。“我”与安娜—路易丝相爱而结婚这一线索为“我”与费希尔“博士”的第一次会面怍了铺垫。安娜—路易丝是个年轻、漂亮、聪颖的姑娘,还不到21岁,而“我”是一个断了一只手的50多岁的鳏夫,安娜—路易丝和“我”这一违反常理的爱情使读者看到了费希尔“博士”是怎样的一个父亲,也许她在寻找一个比费希尔“博土”有感情的父亲……当“我  相似文献   

19.
朗朗 《社区》2010,(5):19-20
我坐在父亲破旧的自行车后座。穿过北京的大街小巷,我不由自主地拿北京和沈阳做比较。在沈阳.大家都知道我是个才华出众的小钢琴家;在北京我什么都不是。在沈阳,父亲是一个身居高位的警官,别人对他又怕又尊重:在北京.没人理睬他,他只是一个骑着一辆二手自行车,车后带着一个胖小孩的男人。  相似文献   

20.
父亲逝世时,很快即将过了四十个年头,我曾许下心愿,要把他的身世与著作、他在中国文学领域内划时代的贡献流传后代,我自己率先编出了一部《柳亚子年谱》。但是,像我在书的(后记)内所说的,我追随父亲左右的时期短促,大部分在重龄及青年少时代,此后逐渐减少,以至最后完全分离,他在国内住家而我则长久居留美国。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上海与双亲短期内“鸥梦小圆”(父亲曾请尹瘦石先生绘《鸥梦圆图》,却也是我们最后团聚的一次。在《后记》内我自认写年谱的困难,我所知道父亲的事迹与接触到他的言行“都不够充实”。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