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9,(1):67-67
最早的春节 相传我国原始社会就有“腊祭”之说,夏朝建立后,这一风俗流传下来。 最早的“年”字 《谷粱传宣公元年》记载:“五谷大熟为大年”,在两汉以前,“年”的意思为五谷丰收。  相似文献   

2.
文章考察了传统风俗与现代化的复杂关系,主要论点是传统风俗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产物,并曾起过积极作用;对于现代化进程,传统风俗既有冲突又有适应,应当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同时,现代化进程引起一些传统风俗的变革,而此变革反过来又促进了现代化进程.当前我们应当在继承能适应现代化的传统风俗的同时,进一步变革其不适应现代化的部分,以社会风俗的现代化推动我国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塔吉克族文化特征及其传统风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吉克文化在新疆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中占有独异而重要的地位,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从宗教信仰、自然地理、文化地理、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指出其特征,并列举出一系列独具风采的塔吉克族民俗事象,对这些特征一一加以印证,试图理顺塔吉克族文化特征及其传统风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锡伯族传统节日春节习俗的描述,探讨了锡伯族一些春节习俗的成因,从中揭示出各民族节日习俗的形成都有其历史性、传说性、多样性等个性特点,而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互相融合,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具有共性的多元文化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以特立独行的批判方式形成自己疑古辨伪的理论风格,对于整个宋代社会之前的风俗思想进行了必要的理论清洗.其中,他将经学与风俗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对<易>、<周礼>等典籍进行的批判、质疑、驳斥,显示出其战斗精神.他所要强调的,无论是有意或是无意,都在事实上以"民"与"俗"为重要依据,显示出其风俗思想的民本内容.但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民本思想的表达者,他的风俗思想与他的文化思想,在根本上或在总体上都是以国家、社稷为出发点的.欧阳修特别重视礼教对社会风俗良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一再强调对"三代"传统的维护,藉以抵抗佛老"鄙俚"、"怪妄"之俗,他所要坚持、维护、修复的正是冠之以"尧、舜、三代"之名的"正统". 他的风俗思想是北宋前期政治家、文学家阶层风俗思想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庆贺新年伊始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因此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庆祝习俗。  相似文献   

7.
略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风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风俗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有利于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它能启迪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8.
春节和圣诞节节日元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春节和圣诞节节日元素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从节日元素受制于并体现出的宇宙观和思维方式、宗教态度、人际关系、文化传承方式等四个层面来阐释差异形成的原因,旨在从差异中发现既有助于本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又有助于世界文化顺利交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阿萍 《金陵瞭望》2006,(2):46-46
相传我国原始社会就有“腊祭”之说。腊尽春来.人们杀猪宰羊祭祀老天与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们用朱砂涂脸,鸟翼装饰。又唱又跳。到了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此俗流传下来,逐渐形成春节。《尔雅》一书中说春节:“夏曰岁,商曰祀,同曰年”。  相似文献   

10.
两宋时期,火葬习俗蔚然成风。在从北宋到南宋的变迁中,以今天山西中北部地区为中心的河东路始终是火葬盛行的重点区域。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相关考古资料都表明了此时火葬之风的普遍性和社会性。这种风俗形成的原因,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也与河东路的区域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春节的起源     
<正>春节起源于历法与王法的结合,形成于政治与科学的统一。商汤伐夏,夏桀灭于灰烬。商朝建立,商王钦定以《夏历》十二月初一日为"春节",名为"元朔"。周武王弔民伐罪,牧野之战打败商王,以臣诛君,建立周朝,仍按《夏历》钦定十一月初一日为春节,名为"元旦"。  相似文献   

12.
回眸这一百年的春节影像,可以照见这个古老民族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他的生机和活力在这一幅幅影像里得到永存。  相似文献   

13.
文化叠合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中国生育风俗也表现出文化叠合这一重要特征 ,求子风俗、孕子和产子风俗、贺子风俗、教子风俗、成年礼风俗等 ,无不存在着“多重文化时空层叠整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从1999年以来的近五年里,中国近代风俗史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章主要集中在政治人物、事件与风俗,女性与婚姻,地域风俗,多视角等四个方面,总体而言,成果十分丰硕。  相似文献   

15.
风俗习惯,是区别于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又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契丹族的风俗总括为三大方面:婚姻,主要是自由婚、抢劫婚、买卖婚、逆源婚、两合婚;生活方式,主要有畜牧与渔猎、居住与服饰、节日与礼仪:宗教信仰,主要包括泛灵论、祖灵崇拜、图腾崇拜、佛教与禁忌。通过以上诸方面的介绍,较为详尽地勾勒出了辽代契丹人的主要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6.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相似文献   

17.
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 ,早在 10 0 0多年前彝族便有了自己的文字和诗歌典籍 ,是它拉开了中国历史的序幕。彝族的风俗文化对彝家民居有着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它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建筑有机结合起来 ,使物质和精神和谐统一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从而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彝家民居 ,成为中国建筑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风俗是合作化小说重要的叙事策略之一。大量的风俗描写渗透十七年合作化小说中,与政治话语同谋共生,演绎当下意识形态,表现现实秩序的合理性。本文从风俗自身的特性和意识形态的特殊关系入手,考察风俗叙事与政治话语的结合状态,及其在合作化文本建构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朝鲜族与韩国人风俗之相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朝鲜族在中国生活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保持其固有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形成了具中国*色的自身文化独特性。即饮食风俗及其相异性;家庭生活及其相异性;社会人际关系习惯及其相异性;娱乐厂俗及其相异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中国风俗文化融入世界的历史,是中西风俗文化交融的研究高潮时期。在这百年的风雨中,中国风俗文化的研究经历了高峰、低谷、热潮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