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七十一回的“菊花会”,是在梁山泊一百零八将大聚义,宋江篡夺了起义军领导权,为推行投降主义路线作好了輿论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是梁山泊农民起义军中革命派与投降派第一次正面交锋的会议,它关系着起义军的成败存亡。因此,这次会议在梁山农民起义军内部两条路线斗争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菊花会上,宋江为自己大权在握而踌躇满志,得意忘形,公开拋出“愿朝廷早降恩  相似文献   

2.
诗言志.《水浒》中宋江在菊花会上的《满江红》词,露骨地表达了他的投降之志。分析一下这首词,有助于我们认识他的投降派的真面目。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烈火遍地燃烧,北宋王朝统治摇摇欲坠。梁山泊农民起义军屡败官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节节胜利。到了开菊花会时。队伍空前壮大,战将云集,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一派兴旺的大好形势。大聚义后,梁山向何处去?是乘胜前进,推翻封建王朝,还是争取招安。向封建王朝投降?革命形势越来越好,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也越来越激烈。宋江就在这个关键的转折点上,费尽心机地组织了菊花会,抛出了他的《满江红》词;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  相似文献   

3.
一部《水浒》,写了许多大小战役。其中有一些战役,是宋江带了兵马去打的。作者为了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竭力美化和歌颂宋江的“英雄”形象,不惜用一层层浓烈的色彩,把他涂抹成一个能征善战、文武全才的领袖人物,梁山起义军在对敌斗争中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与他卓越的领导和指挥才能分不开的。宋江果真是这种人物吗?否。运用马列主义的锐利武器,考察一下宋江在这些战役中的所作所为,揭穿他在军事活动中的种种伪装和阴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宋江投降派的丑恶面目。宋江上了梁山,钻进农民起义军的革命营垒之后,树起了“替天行道”的白旗,  相似文献   

4.
晁盖是创建梁山义军的奠基人,是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真正领袖。但是在《水浒》中,“英雄排座次”,却没有晁盖的名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干?因为晁盖坚持了一条“共聚大义”、“兀自要和大宋皇帝做个对头”的革命路线,要“托胆称王”,要推翻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农民阶级自己的政权。代表这条革命路线的晁盖在梁山坐着第一把交椅,宋江就不敢公开亮出招安投降的白旗。宋江一心要把农民革命利益拍卖给赵宋朝廷,但是,只要  相似文献   

5.
《水浒》问世以来,“招安”问题时有争论。近几年来,学术界对“招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认为《水浒》中的“招安”基本上是真实的,是宋江思想局限性的反映。本人赞同这一看法,但觉得言意未尽,故写出下面这些,以求教于大家。一、从宋江所处的环境看,宋江是被“逼上梁山”的,又是被“逼下梁山”的——“招安”是真实的。提到“招安”,首先应当提到的是宋江。宋江是“招安”路线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几经周折,他和众好汉走上梁山,最终又走下梁山。  相似文献   

6.
《水浒》中的宋江,在浔阳楼上作了一首《西江月》,其中有两句自夸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宋江究竟有些什么“权谋”呢?请看他一生的反动政治实践。纵观宋江一生,可划为三个大的阶段。上梁山之前是第一阶段,上梁山至投降受招安是第二阶段,投降后至喝毒酒而死是第三阶段。宋江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权谋”。在第一阶段,宋江的“权谋”是企图通过一般的途径往上爬,求得官爵,当皇帝的奴才。他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经史”,努力学习向上爬的本领,对儒家的一套反动“权谋”揣摩得十分精熟,以至于“吏道纯熟”。这时期他对农民起义军是反对、鄙视  相似文献   

7.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相似文献   

8.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这个指示,深刻地揭示了《水浒》美化投降派宋江,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反动实质。 《水浒》中竭力宣扬,精心塑造的宋江,是一个混进梁山泊农民起义队伍的叛徒、内奸。正是这个“呼群保义”的家伙,打着“替天行道”的黑旗,钻进起义军队伍,从内部瓦解梁山起义军。他玩弄以假乱真的骗人勾当,权居水泊,积聚资本,专等招安,把梁山起义军引向投降失败之路。并为封建皇帝镇压了方腊等农民起义军,解除了宋徽宗对“四大寇”的日夜悬心,做了童贯、高俅这些反动官僚所做不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毛主席的重要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本质。《水浒》出现在农民起义此伏彼起,连绵不断,封建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的时期,它大肆宣扬“招安好”、“投降好”,决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站在地主阶级立场,总结了历代封建统治者镇压农民起义的反革命经验,妄图阻挡历史车轮前进而抛出的绞杀农民起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一部《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接受招安。它既不是什么“农民革命的史诗”,也不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教科书”,而是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水浒》的要害是投降,它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人民知道什么是投降派。《水浒》虽然以农民起义为题材,但它却从根本上歪曲了农民的革命斗争。作者通过精心塑造并竭力美化梁山领袖宋江,来达到他鼓吹投降、反对革命的目的。宋江不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而是混进革命队伍中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究竟对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是“造反有理”,还是“造反有罪”?是推翻以宋朝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王朝,还是“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维护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是坚持斗争,宁死不屈,还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接受招安,充当奴才?在对待这些重大的原则问题上,充分暴露了投降派头子宋江的真面目和《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  相似文献   

11.
《水浒》写宋江千方百计把卢俊义拉上梁山入伙以后,又一定要把第一把交椅让给卢俊义坐,演了一场让位丑剧。卢俊义何许人也?他是北京“大名府第一长者”,有着“海阔一个家业”,是一个有名的豪强地主。他仇视梁山泊农民起义军,狂妄叫嚣;“梁山泊那伙贼男女打什么要紧,我看他如同草芥,兀自要去特地捉他”,并扬言“已准备下一袋熟麻索”,待梁山农民军来时,他便“一扑刀一个砍翻”,“缚在车子里”“解上京师,请功受赏,方表我中心之志”。他要梁山农民军“人人皆死,个个不留”,决心与农民革命对抗到底。对于这样一个人,宋江简直爱得发了狂.他煞费苦心把卢俊义賺上梁山,卢俊义被官府逮捕后,不惜千金贿赂狱吏,  相似文献   

12.
《水浒》中的宋江,在混进农民起义队伍,篡夺了梁山起义军的领导权以后,为了推行接受“朝廷招安”的投降主义路线,打起“替天行道”的反革命大旗,相应地挖空心思为寻找一批投降主义路线的拥护者,招降纳叛,重用“富豪”“财主”。他不惜一切代价再三拜请卢俊义坐第一把交椅,就是为投向地主阶级怀抱,在组织路线上所实行的一项反革命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又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的指示,深刻揭露了《水浒》的要害是投降,投降主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黑线,明确指出了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反动本质。《水浒》这部书是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典小说,但它决不歌颂农民对反动派造反有理,而是美化叛徒,宣扬投降主义,为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的悲剧根源于宋江的悲剧 ,宋江的悲剧根源于他的双重性格。宋江把轰轰烈烈的梁山事业葬送了 ,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招安 ?招安的目的是什么 ?历来多有争论。本文认为 ,是中国封建专制政治体制和忠君的儒家思想赋予了他忠君又叛逆 ,主性与奴性兼有的双重性格 ,这种双重性格是造成梁山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吓得宋王朝胆颤心惊,使尽一切手段镇压和瓦解农民革命运动。他们打得垮的就征讨,打不垮的就招安。梁山农民军是皇帝心腹里的一块大病,皇帝知道征讨不行,就在招安上打主意,听得梁山为头的宋江要受招安,急忙下了诏书。 太尉陈宗善领了诏书,暗自寻思:“据说梁山上有几个性如烈火的汉子,倘若一言半语冲撞了他,便坏了。我要甜言密语,成全大事。”这时,蔡京太师把陈宗善叫来,对他说:“听得天子派你去梁山招安,请你来说几句话。对那里不要丢了朝廷纲纪,乱了国家法度,我这里有一个姓张的,他知道的法度多,怕你有想不到的地方,请他提醒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对于《水浒》的评论,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其中一个论点,就是投降是农民起义的必然结局,并把这种论点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必须彻底澄清。(一) “农民起义必然投降”论认为,妥协是农民的局限性,并说“动摇,反抗,再动摇,再反抗,……又动摇,以至于妥协投降”是农民起义的逻辑,把《水浒》所描写的宋江受招安,说成是农民起义具有妥协性的必然结局,是什么“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谁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就认为“是没有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农民起义军的成败。”到底什么是农民的局限性?什么是农民革命的逻辑?决不可听凭唯心主义者信口开河,而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加以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又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晃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歪曲农民起义、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揭穿了打着革命造反旗号的宋江这类投降派的真面目,不仅是我们评论《水浒》的指南,也是我们识别投降派和投降主义路线的思想武器。但是在过去一些评论《水浒》的文章和著述中,一部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水浒》却成了“农民革命的史诗”,叛徒宋江成了“农民革命的英雄”。他们的一个基本论点,就是把宋江的投降主义算作了“农民的局限性”,并把这种观点称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8.
《水浒全传》是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贯穿全书的一条中心线索,是梁山农民军中革命派和投降派的斗争。李逵,是革命派代表,是好的,他不愿意向封建王朝投降。宋江,是投降派代表,他虽居领袖地位,但搞投降,篡改农民军正确路线,接受招安,是一个叛徒、投降主义者。由于作者站在反动阶级立场来描写这场斗争,鼓吹投降主义,反对农民革命,因此,在塑造人物时,总是极力美化投降派人物宋江,而对革命派人物李逵却极尽污蔑攻击之能事,把许多剥削阶级的丑恶思想和行为硬栽到他  相似文献   

19.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以北宋末年宋江等领导的中国农民起义为题材,向人们展示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大军从萌牙到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热情沤歌了宋江等一批农民领袖团结一致,敢于抗争,临危不惧,轻生死重大义,与当时的贪官污吏顽强斗争的英雄业绩.但小说最终的结局是梁山军与浙江、安徽一带方腊领导的起义队伍自相残杀,两军均死伤惨重.梁山军为了为国尽忠,做到忠义两全,与方腊所领导的起义队伍战斗,宁死不屈.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义士们纷纷惨死,在双方人马均所剩廖廖之后,以方腊起义军的失败而告结束.虽然从表面上看,宋江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宋江的队伍在战斗中死伤过半,梁山军已经名存实亡,毫无战斗力可言,已经不复是一支军队.  相似文献   

20.
高俅是一条宋朝皇帝的忠实走狗,是一个任意鱼肉人民的残忍豺狼。正当他拿着屠刀屠杀梁山泊农民起义军时。被起义军从战场上生擒活捉而来,真是大快人心! 这样一个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特别是沾满了梁山泊农民起义军鲜血的死敌,既然成了阶下囚,合当千刀万剐。而宋江呢?不但不触动他一根毫毛,反而“取新衣与高俅换了,扶上堂来,纳头便拜,口称死罪”,“大设筵宴”,馈送厚礼,护送下山,让他安然回京了! 宋江平日谈起高俅不也是骂不绝口,切齿痛恨吗?何以仇人到手,反而放虎归山呢?原来,宋江与他做成了一笔肮脏的政治交易,为的是让高俅在皇帝面前说句好话,早日招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