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受到了印象主义绘画深刻的影响,尤其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印象主义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印象主义手法是作家内心情感外化的重要手段。菲茨杰拉德不同时期的作品明显呈现不同的色彩,从而深化了美国梦破灭这个一贯的悲剧性主题。  相似文献   

2.
3.
文学印象主义是近年来凯瑟研究的一个新声部,但文学印象主义的概念笼统、模糊。印象主义作家吸收了印象派的绘画技巧后,在创作中表现对外界光、色等的直觉;注意捕捉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及这种感觉经验如何转化为主体的情感状态,通过片断的印象来展现完整的世界。但关键的、至今被忽略的本质点是印象派绘画和文学印象主义的共同内核:二者都是画家、作家用其主体的目光去审视世界,作品是其主体生命、情感和审美的承载,是主体意识萌生的表征。凯瑟无论在题材的选择上还是描绘视觉状态下的色彩,都带有强烈而鲜明的主体意识,包融了她的审美情感和价值观念,正是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使其作品所负载的意蕴和内涵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4.
从图式论看中国古典绘画的空间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意识,全然不同于西方人的空间感觉,但若以跨文化视角,尝试以西方艺术心理学图式论和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美学观念互证式的阐发,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贡布里希等人的图式论相当圆满地解释了图像艺术风格和历史演变内在心理学规则。它不仅可以说明西方艺术史,同时也可以用来阐述中国古典绘画的空间美学观念。通过对中国绘画中胸中之竹、意在笔先和成竹在胸等传统命题的图式论解释,进而透过中国古典绘画以大观小、以小观大和远三个传统命题所反映的中国绘画的空间图式,不难发现中西美学虽然各有不同的表述,但在一些核心问题上却又殊途同归。可见,借助西方图式说来解释中国的古典绘画空间观,一方面可以说明中国绘画鲜明的特征,另一方面又探究了与其他文化中绘画空间美学相近的图式原理;同时,中国绘画美学独特的空间命题和观念反过来丰富了我们对图式说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一种超越异同比较的美学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5.
从印象派绘画看艺术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印象派绘画的主题选择、绘画语言两方面分析探讨,展现印象派绘画相对独特的视角和其创新点。提出“创新”是绘画艺术生命力的源泉,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伍尔夫在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下开始在文学上探索全新的艺术形式。文章指出其作品《到灯塔去》中的后印象主义绘画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多焦点透视的运用、变形意象的出现、简化的处理以及严整的构图。通过对后印象主义绘画理论与技巧的借鉴,伍尔夫成功地用文字描绘出一次写在画布上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7.
从比较学角度,通过对两种不同音乐流派的整合、比较和分析,建立起对印象主义音乐进行再认识的理论视角,以达到对其艺术风格及其创作特征深入了解和把握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分析现代汉语的一些被动标记 (被标和可能被标 )。文章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立足被动观念讨论被动原型 ;第二部分以被动原型为基础对被动观念的图式进行预测 ,预测线索涉及“面—向 (点 )—线—合—感”各个侧面 ;最后是一个简单的结语 ,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绘画史上,作为“后印象派”画家的凡.高被誉为“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的绘画图式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表现出对东方文化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东方艺术精神和绘画语言的吸收。凡.高的绘画注重自我的精神性表达和对创作主体个性的尊重,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图式是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范畴,在表述过程中难免出现泛化和使用混乱现象.在梳理古今中外不同图式的基础上,对图式边界进行系统考察,把图式划分为以身体为核心的身体图式群、以语境为核心的语境图式群和以概念为核心的概念图式群三类.身体图式群、语境图式群和概念图式群相互区别、紧密相连,三者之间的互渗主要体现为联动效应和叠加效应.身体图式群、语境图式群和概念图式群在联动和叠加过程中形成意象图式.人工智能芯片与人脑图式的生成、建构和运作机制有相似之处,图式边界研究对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印象主义音乐兴起于欧洲19世纪末是一种新的艺术文化。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创造者,他的音乐作品偏爱复调性和多声部线条,运用新颖的和声,将浪漫音乐的伤感融入到法国独特的“情感反应”当中。它的技巧在于改变了传统的和声体系的韵律化,营造出独特、微妙的氛围。本文主要介绍了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和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曲式思维以及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贺靖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71-74
从探讨和研究潘玉良艺术作品的美学取向和图式风格出发,以潘玉良艺术产生的思想文化渊源、潘玉良艺术作品中西融合的美学取向、潘玉良作品中的女性艺术特色以及她的艺术对当代中国艺术的影响四个方面来展开深入研究;并在积极借助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潘玉良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油画和国画等作品在构图、造型、艺术表现手法和透视法则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她身为女性艺术家独特的观察和表现事物的方式,得出更具专业价值的研究新成果,以丰富当前“油画民族化“女性艺术”等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形式图式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怎样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以便使学生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图式即存储于人脑中有系统、有条理、有良好组织性的知识结构。在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双语转换中,图式可分为源语图式和目标语图式。翻译过程实质上就是在这两种图式之间转换的思维过程。本文把图式理论引入到对翻译的解析中来,分析了图式翻译的内容以及图式翻译的过程,以期指导翻译实践,为翻译研究开辟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科尔内留·巴巴(Corneliu Baba)是罗马尼亚现实主义画家。他具有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在绘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艺术的本质,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用大笔进行酣畅的铺陈摆画,大面积色块的整体对比,运用概括而纯熟的手法,力求深入地刻画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弱国家—弱社会、强国家—弱社会、弱国家—强社会、强国家—强社会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考察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演变中政治认同的图式变迁,在弱国家—弱社会到强国家—弱社会、强国家—弱社会到弱国家—强社会、弱国家—强社会到强国家—强社会的动态图景中,政治认同呈现封闭型到权威型、权威型到放任型、放任型到开放型的图式演绎,而强国家—强社会的关系模式是政治认同生长的最佳生态。  相似文献   

17.
从图式理论入手,分析了文学翻译中常见的目的语图式空缺现象,指出图式移植是填补目的语图式空缺和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应以异化翻译为主,倡导图式移植。  相似文献   

18.
人类相同的视觉神经系统、异彩纷呈的民族地域、生态环境、宗教文化等造成了映射到道德域以及社会等级域的英汉色彩隐喻图式既有重合又有分离。有些色彩词隐喻意象图式从正面的积极意义向负面的意象图式方向发展,说明色彩词秉承了生态的自然性与人的复杂性而具有两极性。对英汉色彩词的隐喻意象图式的立体研究,能够全方位了解色彩词的语用两极性,有助于减少语用失误,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绘画本是视觉艺术,是通过人的视网膜去感应画面上的人体或物像,进而达到人在审美上的一种快感。然而,绘画又是音乐的一种抽象表现,用色块有序铺排起的美丽图案,经人的视觉联想可以感觉到画面的颤抖和跳跃。以画面去表现音乐,这是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中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或许,正是这一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才使得法国印象主义绘画艺术,从一个小区域扩展到全世界,成为现代主义绘画大军中的执牛耳者的。  相似文献   

20.
图式及图式理论有其完整的发生、发展历史。道德图式是主体在道德实践活动中所累积的、经由整理、类化、加工而形成的、组织化了的道德经验知识结构,其种类既可分为个人道德图式、自我道德图式、角色道德图式和事件道德图式,也可分为事件道德图式、场景道德图式、角色道德图式和故事道德图式,并表现出组成的单元性、结构的层次性、表征的广泛性、内容的价值性、加工的类比性、活动的主动性、外化的工具性、内在的组织性八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