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想象的共同体”理论是西方民族主义建构论的代表,强调从文化意识层面建构民族主义。美国主流文学扎根于欧洲文化,带有白人身份的优越性。少数族裔作家的作品,尤其是有色人种的文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美国文学的边缘地带,他们被消音、被沉默,文学评论家也是以一种审视异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作品。在此背景下,少数族裔作家不断奋争发出自己的声音,努力寻求自身在美国文学的地位。“讲故事(storytelling)”的叙事策略对三类少数族裔作家发声的功用,以及如何利用“故事”构建自我在美国文学上的声音和身份是文章讨论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民族主义建构的“异质同构”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少数族裔成长小说聚焦少数族裔主人公青少年时期的迷茫、顿悟与成长,以身份政治、性别问题、少数族裔文化等内容为核心,是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形势演变和少数族裔作家离散身份凸显,21世纪美国少数族裔成长小说呈现新特征,在叙事结构、人物刻画及成长主题等方面发生关键变化:小说时空叙事外延扩大;主人公自愈能力增强,成人仪式更具隐喻和族裔特色;成长主题更具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教化意义。这些新特征,对理解美国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后殖民理论的兴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有关流散文学、少数族裔文学、华裔文学的研究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或热点。这其中少数族裔文学又成为热点中的热点。鉴于20世纪杰出的犹太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是一位典型的少数族裔作家,对他的关注和研究可以看作是世界少数族裔文学发展变化的晴雨表,甚至可以用来“重新审视和理解世界文学及其批评话语”。卡夫卡属于少数族裔作家,有些时候还属于绝对的少数。卡夫卡特别关注少数族裔的生存状态,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他们的语言困惑,当然也包括他们的文学创作等问题。作为一位少数族裔作家,卡夫卡甚至希望从边缘走向更远的边缘。  相似文献   

4.
J·K·罗琳的新作《偶发空缺》反映了英国当下少数族裔的生存现状。基于伦理学的视野,通过对从地女孩克里斯塔尔悲剧故事的分析,透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貌似公平友爱的社会福利制度下,中产阶级谋求话语权而排斥少数族裔以及少数族裔为身份、尊严而苦苦挣扎的现状,以期引起读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5.
肯定性行动与美国少数族裔的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肯定性行动自从其诞生之日起 ,就受到不断的攻击 ,肯定性行动确实有悖于美国社会公平竞争、机会平等原则 ,但也确实给以黑人为代表的少数族裔带来了好处。进入 2 1世纪后 ,肯定性行动是否还有存在必要的问题 ,再次摆在了美国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6.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是一种在特定的异质文化环境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将边缘写作视为一种创作状态,从自身经验出发描写少数族裔女性的生命历程;从族裔身份出发,书写族裔女性的文化身份.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糅合了族裔女性意识和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体验,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承载着美国异域文化经验,成为美国文化与文学中一种独有的美学奇观.  相似文献   

7.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涵盖非裔、西语裔和印第安裔女性成长小说等不同类型。当前国内外对美国当代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其内涵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文章通过对三部代表性作品即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和莱斯利·马蒙·西尔克的《黄女人》的具体分析来揭示该类型小说的深刻内涵,旨在把握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过程中的一般性特征,并发掘其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很多非白人女性从英属殖民地或英联邦移民英国,她们作为英国少数族裔群体,从事的工作呈现出低技术含量、低工资并随时面临失业威胁的职业特征,种族、性别和阶级的多重歧视以及她们自身在技能方面存在的障碍成为影响其职业特征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善职业状况,英国少数族裔女性进行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9.
皮奎特·托纳瑞,一个身患骨核病,身份被边缘化了的梅蒂族女孩;潜水鸟,一种在加拿大濒临灭绝的水禽,它的哀鸣诉说着由皮奎特所代表的少数族裔——梅蒂族在被置于“他者”处境下对身份的诉求,对话语权的抗争。本文从后殖民身份角度入手,来解读富含符号意义的潜水鸟所代表的边缘化少数族裔尴尬的身份困境,少数族裔在失语情况下对文化身份的争取,即便这样少数族裔也终难以逃脱被主流文化同化和湮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少数族裔与主体民族之间语言文学的互译一向较少为文学研究者所关注,而其中所透露出来的权力与政治交织下的文化网络则是理解中国不同民族文学差异性与同一性的关键.不同族裔文学之间的翻译总是权力沟通、互动、妥协的结果,从而形成了差异补充、中介传输、文化增生的功能.如果要解除少数族裔文学因为弱势而产生的阐释焦虑,则有必要将中华民族内部语言与文学的多样性落实于具体的研究范式之中,以同情的理解促成多民族文学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1.
一些学者把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称为"多元文化外交政策",意在表明随着美国少数族裔群体力量的上升,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少数族裔在美国政府制定外交政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在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国内少数族裔利益集团所发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裔的族裔身份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裔的族裔身份(Identity)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在华裔族裔身份定位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中国文化对于美国华裔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中国文化是理解美国华裔族裔身份衍变和现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密歇根州民权动议是反对"肯定性行动"的一个成功案例,它强化了加州"209提案"的示范作用,必将对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妥协的产物,"肯定性行动"旨在纠正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其不可避免地会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4.
"模范少数族裔"理论:神话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范少数族裔"理论是在60年代民权运动的背景下,在联邦政府刚刚通过了一系列反对种族歧视法规的形势下出台的.它以加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威廉*皮特森在<时代>杂志上发表的"日裔美国人的成功"一文为标志.80年代该理论再度升温,并将其赞美范围由华、日裔扩大到韩、菲、越等亚裔族群.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借夸张宣扬亚裔族群在经济方面的成功实例,影射美国黑人的惰性及其对联邦政府的经济依赖.这不仅掩盖了亚裔族群遭受的种族歧视,而且煽动起其他种族对亚裔的不满情绪.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华裔美国文学为例讨论了美国少数族裔文化的商品化问题。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现代文化整体都面临商品化的挑战,少数族裔文化商品化的问题在于商品审美化的潜在过程遮盖了民族间的不平等关系。物质形态是少数族裔从属于主流文化的形态,但同时也是少数族裔或者族裔认同和文化反抗的基础。在美国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制度之下,族裔个体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的自由,但作为商品消费主体的选择自由又以“去地域化”、“去民族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少数族裔英语文学是加拿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加拿大文学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我国在华裔、南亚裔、犹太裔和俄裔加拿大英语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其他少数族裔英语文学的关注度还不够,对一些重要少数族裔作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研究面相对狭窄,尚未形成研究规模。文学作品译介方面的匮乏是造成我国加拿大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后半叶,美国少数族裔文学逐渐繁荣.进入21世纪,美国国家图书奖多次观照少数族裔文学.少数族裔作家在写作上实践着书写和取得种族话语权的双重任务,因此他们的小说主题也呈现出与众不同之处.在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小说中,少数族裔作品的主题主要围绕成长和身份构建展开.  相似文献   

18.
美国少数族裔所衍生的跨国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少数族裔与美国之间的互动、少数族裔与母国之间的互动以及美国与少数族裔母国之间的互动。少数族裔、美国和少数族裔母国三方根据自身不同时段的利益诉求在美国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方面形成不同的关系网络和互动结果。从学理上来说,少数族裔与美国国家安全互动关系的解释框架以及美国少数族裔人口变化的国际政治衍生后果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维度。  相似文献   

19.
何晓跃 《国际论坛》2013,(1):1-6,79
美国少数族裔党派取向的形成和变迁受到一定阶段基于利益诉求上众多变量的影响,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并存的特征。就目前而言,少数族裔在总体上倾向支持民主党,这是因为民主党比共和党更能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但共和党若能在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取向方面作出有利于少数族裔的改变,西裔和亚裔的中间和独立选民转向支持共和党亦有可能。从长远讲,两党须尽力扩大其选民基础中的少数族裔规模以能在未来的选举政治中占得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以华裔美国文学为例,在现代多民族国家如美国社会之多元文化主义背景下少数族裔———华裔美国人文化认同复杂新变。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主导之下的文化多元主义并没有为少数族裔文化的保留和发展提供合适的空间,族裔文化共同体传播的乏力和美国个体主义的流行,使得少数族裔文化在开放时代迅速零碎化、民俗化、边缘化,在美国华裔文学中华裔文化民族主义理想伸张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