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洋政府对法官非职务行为的道德约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不党不商以维护司法独立与保持清正廉洁;慎重社交以实现司法公正;束身自爱以树立司法威信。北洋政府对法官非职务行为的道德约束在规范法官的非职务行为、保障法官队伍的廉洁公正、树立司法威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北洋政府为约束法官非职务行为而制定的道德规则,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定要受其政权性质的制约和影响,加之法官道德建设刚刚起步,难免存在一些缺憾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最终之工具,其内在的道德品质即法律的德性基础影响并制约着法律自身的权威性和社会调节的效力,也决定着和谐社会实现的可能性。从实践的角度看,无公正即无秩序,恶法之治势必无法实现社会之和谐。法治唯有与道德紧密契合,执法者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才能大大降低公众对法治行为的反对意见,从而有助于提升法治本身的合法性基础以及社会调节功能的实现,无疑也能发挥法律社会调节的实际功能。本文着重分析了法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法治过程中德性匮乏的突出问题,最后就强化法的德性基础,增强法的有效性与社会调节功能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道德治理概念的提出,既是直面当前道德问题的一种理论自觉,也成为改善当下社会道德状况、提升道德水平的现实课题。而亚当·斯密对导致道德情操败坏的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惩罚与正义、欲望与良知、报偿与信仰的理论叙述,对当下社会认识各种败德现象的成因以及就解决各种道德问题所能谋求的治理之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和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4.
关怀伦理学主张从母性实践出发,在与子女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给予子女保护性的爱,对子女进行精神上的教养,帮助子女形成社会化人格等,文章以关怀伦理学中的母性思维为视角,以池莉等作家依据自身母性实践创作的关怀叙事作品为例,与柏杨、余华等人作品中父职角色在家庭中充当道德权威的书写对比,探讨了"母性思维"观念对于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积极意义,即促进家庭中亲密关系和信赖关系的产生,同时父职身份也应该受到"母性思维"观念的影响相应地进行转化,从道德权威转变为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5.
徐志国 《北方论丛》2012,(1):138-142
正义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但正义作为一种规则在社会中又是极其脆弱的。正义的脆弱性决定了研究正义实施问题的重要性。休谟的政治哲学包含深刻的正义实施思想,他认为,个体在合作博弈中追求长远利益的动机,及正义之道德情感构成了正义规则自我实施的重要动力;而政府权威的"第三方强制"则构成了正义规则实施的外在因素。休谟的正义实施思想对于我们理解正义规则在社会中的实现及稳定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认同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认同是欧洲各民族在和平、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对现有民族认同的超越,主要涉及欧洲文化认同、欧盟公民身份和欧盟外交与防务认同等层面。欧洲认同的形成既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手段,它有利于解决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合法性问题,弥补一体化功能主义道路的不足,培养公众对欧盟的归属感,缓和欧洲的民族矛盾,提高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欧盟东扩提供基础和动力。欧洲认同的发展应着眼于未来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打破一体化发展僵局,实现欧洲整体善治。  相似文献   

7.
官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为官之道。论文论述了官箴的形成、官箴的核心价值及道德操守以及官箴的不足,认为官箴精华与糟粕并存,其积极部分,如“敬畏忠”的核心价值,“清慎勤”的道德操守,对当前行政文化建设仍有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德能"     
蔡永宁 《社会科学》2006,(5):137-143
从能力概念的解释、能力本位的提法、能力概念的使用来看,"德能"概念都是合乎逻辑的.正确理解"德能"概念、应认清能力与素质的对应关系;应把握"德"与"才"本质的一致性;应把握"德"不仅对"才"具有主导作用,而且也有造福人类的重大效能."德能"概念的提出是科学理解能力概念的必然要求;在观念上克服了以往理论的局限性;为能力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人们加强品德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网络背景下的群体性反腐事件有其独特的运作规律和特点,具有权利正当性和诉求合理性的特质.它对刑事法律的影响效果体现为如下冲突:个案正义的追求与司法公正的追求、网络反腐的社会效果与刑法权威性、干扰司法独立和外部监督功效、程序正当性与网络反腐事件道德追求.这些法律效果上的研究,有助于客观理性的理解网络群体反腐事件的优势和弊端,为刑事司法网络反腐工作的深入展开提供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0.
《中庸》是一篇重要的儒家哲学经典文献,它以道德本体作为始基,以道德主体作为核心,阐述了秉具天命之性的人在社会和自然中的立身原则和行为规范;它所包含的道德本体论、道德主体论、德性伦理政治论、德性宇宙论思想,集中展现了儒家包容性的人文主义精神;它所高扬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当今人类重建道德心理基础、恢复信赖社群与和谐宇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海明 《阴山学刊》2009,22(3):68-72
道德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力规范。由道德价值、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规范三因素构成。当且仅当道德价值判断是真理时,才能够制定与道德价值相符的优良道德规范,而避免制定与道德价值不符的恶劣道德规范。道德既具有适用于一定社会的特殊性、相对性,因而存在特殊的、相对的道德,又具有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普遍性、绝对性,因而存在共同的、绝对的道德。道德就其自身——道德规范——来说,是主观的、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就其基础和根本内容——行为事实——来说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道德规范的正确性或优良性,说到底,取决于是否与行为事实相符。而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相似文献   

12.
道德相对主义与逻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现代人不会为道德相对主义而烦忧.道德相对主义问题的凸显与现代人类学研究有关,与全球交往的频繁有关,更与逻辑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的奢望有关.知识统一论的坍塌表明,信仰的多样化是人类思想的常态.多元主义不等于相对主义.道德诚然具有相对性,人们只能在特定历史文化情境中进行道德评价和判断,但道德相对主义是荒谬的.道德植根于人们共同生活的需要,植根于人的生活世界和文化,而非植根于逻辑.只需要论证人们可以就公共生活问题达成道德共识,即可摆脱道德相对主义,不能奢望把道德奠基于超验的逻辑之上.在全球交往时代,多数人认同人权原则,便表明道德相对主义是错误的.但人权原则不是什么先验真的原则,而只是靠法治维持的道德共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明,仅有人权原则已不足以维系人类文明的续存,人类须就环境保护达成道德共识.伦理学须向生态学学习,才能获得更高程度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3.
Debates about the American “culture wars” have led scholars to develop several theories relating morality to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However, researchers have not adequately compared these theories, nor have they examined the overall contribution of morality to explaining political variation. This study uses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data to compare the utility of 19 moral constructs from four research traditions – associated with the work of Hunter, Lakoff, Haidt, and Schwartz – for predicting political orientation (liberalism/conservatism).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rality explains a third of the variation in political orientation – more than basic demographic and religious predictors – but that no one theory provides a fully adequate explanation of this phenomenon. Instead, political orientation is best predicted by selected moral constructs that are unique to each of the four traditions, and by two moral constructs that crosscut them. Future work should investigate how these moral constructs can be synthesized to create a more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morality and politics.  相似文献   

14.
张香竹 《学术探索》2012,(1):139-142
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以宋江为核心,以忠义为主线,把宋江塑造成一个"忠"和"义"的矛盾统一体。但作品对宋江的褒扬却又缺少典型生动的细节支持,致使主人公成为某种抽象的道德观念的化身,形象空洞苍白,造成宋江形象脱节。  相似文献   

15.
胡雪萍 《北方论丛》2011,(4):108-111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南斯拉夫实践派代表人物马尔科维奇对通过否认事实、道德、规范与价值的内在关系来否定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思潮进行了深入批判。在他看来,马克思强调道德作为一种依托事实的规范,彰显特定的价值,蕴含着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普遍的人类道德是以特殊的形式与各种阶级特征相联系的,这些思想集科学性与道德责任于一体。否认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本质在于以缺乏历史特征的普世价值遮蔽马克思所提倡的阶级差别。  相似文献   

16.
就当代学者来说,如何从经验考察来验证人是否有先天或普遍的道德情感会是很有启发的道德心理学议题。从道德心理哲学的角度重新解析张载以及王夫之的道德理论。探讨他们对道德的可能性,善的根源的解释,以及他们对恶如何产生,如何对付的主张,我们会发现,张载比较强调理性的重要性,而王夫之则从道德情感出发。两种理论的比较可以作为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贵和精神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观念。这种精神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和合关系。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正是在这种融合的氛围中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中国政治认同的构成具有复杂性,其基础是关系认同。在这种认同中,既保证了权威的存在,也保证了不同族群之间的整合。中国的贵和精神奠定了人际关系的网络基础和认同基础,但在现代化的条件下却面临着功能论和现代法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对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的分析,必须深入到现代性理念与实践中。现代性充满道德悖论,它既带来了道德进步,也使现代人陷入无法摆脱的道德困境。现代性反思、现代性批判不是否定现代性,而是既要让现代性的理念更为普遍地被接受,又要让现代性的缺陷得到最大程度的弥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良善运行。  相似文献   

19.
道德悖论是悖论的一个特殊领域,是道德现象世界中一种特殊的矛盾,是一种出现在行为选择的结果、具有善恶绝对对立和对抗性质的自相矛盾。道德悖论是由道德价值实现的特殊性、人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的不足和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分离而造成的。可以从道德选择的角度,通过改造德性主义的道德传统,提高道德选择能力,用"道德智慧"消解道德悖论,以推动伦理学理论更趋于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出土的唐代墓志中出现了较多的归葬现象:从唐帝国的边缘地区归葬于国家的中心长安、洛阳。唐代国家观念中的天下观与家国观,蕴含着地域观念和家族观念:地域上是对天下中心的王朝核心区的归属与认同,家族上以忠孝方式表达对家国的忠诚。这为分析唐代的国家认同提供了理路。迁葬或归葬这种耗资巨大的行为仪式即唐代士大夫阶层朴素的国家认同的表达方式。分析唐人的国家认同与唐代社会的互动,有助于吸取历史养分,理解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促进现代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