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理论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而建立起来的经济管理模式,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志。但这种经济模式缺乏活力,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为资本主义所特有、为社会主义所不容的僵化理论逐渐松动。但社会主义的中国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是可以统一的,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要有市场,这些问题在理论上的突破经历了十几年的争论,才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西方新计划经济理论从社会主义不需要选择市场、不能选择市场和不能与市场长期结合,对社会主义市场取向的改革提出了质疑,而协商民主的计划经济的不可行性、市场的工具性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的矛盾,表明西方新计划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选择市场的责难不能成立,社会主义选择市场是实践的需要,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取向的改革取得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选择市场是正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计划经济“社会大工厂”的理论设想展开分析,尝试把当代西方巨型企业生产规模转型和管理模式转变的现象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问题相联系,分析其内在的某种相似性,阐述转轨问题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4.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经济运行方式与社会经济制度的统一,不是割裂;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是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要求,所有制性质只是赋予这种结合的实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有一个发展阶段,显示出阶段性的特点。我国目前处在商品型计划经济初级阶段,与广义的市场经济同时并存,因此两者有结合的必要和可能。文章并对如何实现计划与市场结合,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1949—1979年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得失利弊,阐述了1979—1999年市场经济理论在中国的确立,勾勒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笔者认为,从1949—1999年,我国虽然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但深层却经历了由集权计划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换代”,对这一实践历程进行理论思考,对于重建中国经济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社会属性问题,对于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述,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产生的根源,论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都不是一定社会制度的本质体现,并阐明了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并不意味着这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  相似文献   

7.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模式以后 ,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这是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 ,二者是“主客观”之间的关系 ,它们既存在着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也存在着同一性的问题。科学意义上的“计划经济”应该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形式 ,这是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思想的本意。“宏观调控”实质上就是计划经济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高等教育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体制下的本质特性、目的要求、作用关系、管理方式、行为来源、运作规律、内容侧重、评价依据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相关专业一直是各高校的研究热点.基于此,以安徽农业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培养模式实验班教学经验进行讨论,从传统课程改革和新课程设立及实验平台更新等方面具体探讨大数据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0.
突破与创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理论结果,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理论到列宁提出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思想,再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1.
哈耶克否定计划经济的学术路径是以无知论破除计划经济的理性基础 ;以自生自发秩序 ,否定计划经济的所谓人为设计的秩序基础 ,确立市场经济的合法性地位 ;以自由理论奠定市场经济的行为基础。他对计划经济有着强烈的控诉情绪与十分的敌意 ,影响了其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理论上讲,这种选择既是坚持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伟大探索;实践上看,既借鉴了苏联的发展模式,又总结了中国战时的经济建设经验;从客观条件分析,计划经济既由落后的国情所决定,也包含着实现工业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从主观原因看,既是巩固社会主义新政权的客观需要,也是维护工农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措施。从表面上看,在计划经济选择中,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主观思想占主导地位,但究其主观因素背后的动机则仍然受客观条件所支配。  相似文献   

13.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经济实质是高级自然经济,总体的非竞争性只能孕育依附性封闭性人格,其病源还有包装了现代外衣的乡民意识、片面的“伦理人”教化,和与世界精神文明的隔绝。市场经济是全球化的商品经济,竞争性必然孕育人的成就意识、独立、开放、创造人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充分避免其利欲至上的流弊。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范式的表现形态、成因和利弊得失,可以明晰大数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逻辑进路,包括传播主体从主导范式到参与范式,传播方式从宣传范式到沟通范式的转变等,从而进一步确立大数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创新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之一。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概括新经验,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的发展创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丰富了教育内容和形式,提升了教育精准度,助推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当前环境下,高校开展大数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施教者综合素养不足、学生大数据素养缺失、教育内容不健全、信息平台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充分分析大数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融性,全面增强施教者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数据素养。同时,还应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完善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 ,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 ,它们各自都有优点和不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产业是十三五规划建设的重要领域,关于大数据产业的文献研究是大数据产业科学发展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本文从大数据的内涵及大数据产业的兴起、大数据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国内外对大数据产业的研究进展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指出当前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对大数据产业给予更多研究:学术界对于大数据内涵的理解尚未统一,但对其核心特征的观点基本一致;学者们对与商业、制造业、交通业等主要传统行业相关的大数据应用的研究较多,与电信、能源、金融、农业、食品、文化创意、公共安全等其他重要行业领域大数据应用的研究有待加强;关于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就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阶段、竞争优势和发展趋势问题有所涉及,并反映出与国际先进水平间没有代际差距的现实,而发达国家政府及国外大企业对大数据产业的战略性定位和对重点领域的布局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即是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数据处理方法难以抓取、管理和处理分析的非结构化海量数据集合。大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整合分析。目前大数据微层面的考察过多关注其数学属性,缺少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观照。与此同时,大数据分析人才的缺乏及其可能出现的新的数字鸿沟等问题也是各国各界必须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