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法治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关联性入手,论证了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具有的形式价渣、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从而证实了法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设法治国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培植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法律程序经过程序工具主义到程序本位主义直至现代正当程序的发展,体现其在法治中的不同价值。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相对于实体法治而言,程序法治显得更有意义。只有正确处理好程序法治与实体法治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汪栋 《东方论坛》2022,(1):114-127
现代法治以权利价值为内在道德核心,以程序技术为外在规范表征,程序法治和自然权利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霍布斯的自然权利学说强调个人的艰辛和努力,认为平等的个人是自我保存的最终判断者,因而主张“同意优先于智慧”的政治理念,作为利维坦的法治联合体必须尊重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公共权威根本上源于自然权利,公民联合的目的在于将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冲突纳入法律程序处理,以实现分化多元利益的理性与和平的宪制整合,从而不同于旨在促进人的德性完善的“最佳政体”,也区别于意在实现特定集体目标的“事业联合”型国家。利维坦隐喻的现代法治联合体是法律形式与自然权利的统一体,形式上“价值中立”的法律程序其实蕴含深刻的权利价值,程序法治的哲学基础是自然权利论。  相似文献   

4.
米镝 《南都学坛》2006,26(5):96-97
正当法律程序作为重要的现代法治理念和原则,在程序推进过程中意义重大。对正当法律程序价值分析历来有程序工具主义价值理论和程序本位主义价值理论两种对立的方法。法律程序“正当性”的内在程序性价值形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可以构成判断不同程序规则合理性的基本依据,从诉讼程序上看,“利益无涉”就是回避制度,不同的程序价值形态在不同的程序法律中也会各有侧重,在我国,必须加强对程序正当性问题的研究,以服务于我们的立法和司法。  相似文献   

5.
法治文化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将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文化建设 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我们党在法治建设上的重大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提供了新的 发展思路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马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蕴含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价值,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本质,指明了社会主义法治文 化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6.
行政听证程序指行政机关作行政决定前听取利害关系意见的程序。其内在价值的内涵指其过程价值不依赖于结果的如何而独立存在,并成为评价行政听证程序过程好否的标准。因此,行政听证程序的内在价值可以表现为:平等;正义;公开;参与等。行政听证程序的内在价值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我国实现依法行政;有助于人们改变重实体,轻程序的旧观念;有助于人们了解行政听证程序的诸多作用;保证依法治国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借鉴国外先进法治文化、准确判断新时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特的法治思想。这一法治思想除了具备一般法治思想的特点以外,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一是注重法治的民族文化根基,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二是注重法治的阶级基础,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三是注重法治内在的公平正义价值,体现了实体公平与程序公平的统一;四是注重法治的道德文化滋养,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五是注重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民主基础与法治保障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学说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法治建设与时代精神相互融合的成果,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而对其公平正义观的研究正是对这一理念进行深入研究的必经之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公平正义观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平等、自由、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制度正义是公平正义的基石与保障;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  相似文献   

9.
精神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理应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和保护。虽然刑事诉讼法增设了强制医疗特别程序,但是相关制度还不是很健全。法治国家与人权保障是设立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保护性制度的价值缘起,医疗救助与社会防卫是设立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保护性制度的内在逻辑,在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中应建立鉴定留置和缺席审判两项保护性制度以保证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法治概念是法治理论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前提.对法治概念性质的不同理解,内在地包含着对法治建设内容的不同规定,甚至内在地规定着法治建设的不同模式.从性质上讲,不能把"法治"概念局限在法律自身范围之内而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法学概念,法治内在地包含着道德价值追求和基本政治原则,甚至包含着对法律的热忱和信仰.法治应该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因而法治建设也就是一个融政治建设、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1.
宪政是人类政治智慧发明中最有利于保证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价值理念,也是最有利于进行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的制度设计。从宪政视野考究刑事程序法治得知:法治、人权与宪政这些人类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及其所蕴涵的价值与精神应当融入到刑事程序等具体的程序规范和制度设计与建构之中,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同时刑事程序法治是我国宪政建设的重要一环,体现了现代宪政文明的价值取向,只有在宪政制度与体制日趋完善的环境下,刑事程序才能真正走向法治化。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诉讼程序有多方面的价值追求,而价值追求是通过一系列理性设计的功能机制来实现的。这些功能机制主要有:诉讼独立、诉讼中立、诉讼公开、诉讼仪式、尊重与直接话语交涉。由于上述诉讼机制的存在,现代诉讼程序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因此其价值也体现为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对实体法的效用价值、息纷止争价值、法治价值、独立价值。这些价值在现代社会稳定社会秩序、实现法治文明、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中具有不可缺少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宪法诉讼乃一国宪法审判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矫正国家权力运行失范之重要形式.对宪法诉讼制度的研究必然会涉及到宪法诉讼价值的厘定,这关系到宪法文本的立法原意和对其运行的效果的现实考量.宪法诉讼的价值具有多维性,主要包括民主、法治、自由、程序、人权五个要素,即民主失范之矫正、宪政法治之建立、正当自由之满足、程序正义之实现、基本人权之保障.上述价值最终归结于宪法诉讼的终极价值-法治理想国之建构.  相似文献   

14.
程序价值理论经过了由程序工具主义向本位主义的过渡,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于程序的内在价值,但尚未对其中的个别价值进行过详细论述和系统研究.和平价值作为一个基本价值,有社会学、法理学、经济学的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包括了程序规范的和平和程序运作的和平.  相似文献   

15.
法治反腐是新常态下公信力最高、透明度最大、公正性最强的反腐方式,法治反腐坚持法治的内在价值和主导理念治理腐败,因此法治反腐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良法和善治两个方面。良法是善治的先决条件,善治是良法的内在目的,良法与善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法治反腐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6.
程序正义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序具有两个层面的价值:外在性价值和内在性价值。程序正义是程序的内在性价值。程序正义的标准有:科学性、中立性、平等性、公开性。程序正义在法治实践中有着重要价值:程序正义对于保障和实现人权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地促进法律的实施和遵守;有利于法制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行政监察制度作为行政权运行逻辑中内在监督的制度依赖,其在国家法治建设过程中具有多维视域的功能价值形态,诠释出国家公权力运行的正当性保障机制。行政监察制度的功能价值形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它是彰显行政法治的重要标识,是表征行政廉洁的特质要求,是建构行政纠错的机制保障,是提供行政救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的部分制度过于僵化,不利于当事人程序选择和程序救济的实现,也妨碍了法官行使诉讼指挥权。民事诉讼程序弹性包括程序步骤的灵活性、审理方式的灵活性和审理时限的灵活性等三个方面。在尊重程序安定的基础上保持诉讼程序适度弹性是立法技术的需要,也是弥补审判程序内在局限以及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辩证统一的需要。增强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弹性应当强化法官案件管理,促进案件适时审理;完善程序选择权和诉讼契约,保障当事人在意思自治的基础上灵活实施诉讼行为;健全诉讼程序的类型化,促进了程序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法理学视野中的程序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在法理学视野中,正义是人们追求的崇高理想,它包括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而程序正义就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手段和过程.认为理解程序正义必须认识程序、法律程序及其特征;程序正义的内涵与三种分类;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即程序正义决定实体正义、程序正义相当于实体正义、实体正义决定程序正义;程序的正义性标准就在于是否体现其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法治包括三个要素:规范、事实和价值。法治首先是一个价值判断,其根本价值在于正义与分权两个方面。法治考虑的是抽象、普遍的正义,而我国目前对正义的立场仍然是强调个别正义、具体的正义。这种理论上的冲突使我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程序正义。分权理论是关于国家权力结构的理论,分权就是民主,司法独立目前在我国仍然只是国家机关职能分工意义上的独立而非权力结构意义上的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