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大华模式“农业技术推广的成功实践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新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148-149,153
大华公司将农民与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联结起来,形成农民、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和制糖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统一体,使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得以持续有效运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大华模式".文章分析了该模式的意义,并提出了"大华模式"价值的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鄂英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7(2):57-59
本文研究了高职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介绍了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控技术专业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农业企业“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6):76-82
农业企业通常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农村设立种植基地,实施规模化生产,以此获取超额经济效益。但是,农业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与加工制造型企业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如土地规模庞大、种植季节性、非全职农户、开放式生产等因素都会阻碍规模化种植的发展进程。因此,农业企业需要根据当地农村情境进行适应性的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才能摆脱"公司+农户"的运行困境。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农业企业对已流转土地实施"再承包"的模式创新可以充分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有效防止其"搭便车"行为,提高要素间的配置效率,增强"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孙晓婷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
"3+1+X"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新模式。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不是一个由准备、计划向评估过渡的线性过程,在一种外语学习中,有时可以同时应用到不止一种元认知策略。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在这种新教学模式下进行自主学习、改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义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4(1):113-123
农业中的劳动监督问题一向被认为是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难题之一。不同类型的规模经营主体在雇工行为上有相似之处,即在生产基地建立之初以大浪淘沙的方式挑选出少数工作效率最高的工人作为长期雇工;在农忙季节,雇主会雇用短期的季节工作为补充。内生型规模经营主体利用自身的社会关系资源,以“工资+人情”的方式对工人进行柔性监督,并通过发掘“领队”的方式对工人“分而治之”,以减少监督成本。缺乏在地社会资源的外生型经营主体则通过再嵌入村庄社会的方式来复制上述机制:一方面,他们与雇工建立人情往来,将自己融入本地社会关系网中,实现策略性的“本地化”;另一方面,他们寻找本地“代理人”来化解劳动雇佣和劳动监督难题。 相似文献
6.
试论东海县温泉旅游开发的“1+N”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梅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146-148
温泉旅游开发是我国当前旅游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县域温泉旅游经济为例,针对东海温泉旅游度假区发展的现状,提出1+N的旅游开发模式,并试探讨了有关问题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的学科分野,与其说是关注的领域不同,不如说是各学科对人性的不同预设从而导致的方法论与理论模式的差异。新经济社会学在批判经济学社会化不足的人性预设和社会学社会化过度的人性预设的基础上,确立了弱嵌入性的人性预设,并以此为其逻辑基点,建构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命题:经济行动是受社会所限定的,它嵌入于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经济组织(如企业和市场)的结构是由经济利益和社会关系共同决定的;经济制度的建构不仅有其经济效率逻辑,也有其社会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8.
嵌入性视角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适应性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祥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93-100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大都处于亏损状态,其主要根源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脱离农村社区,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农业雇工过程中劳动力成本高,道德风险问题突出。但研究发现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实实践中找到了突破口,他们通过获取政治身份、人情化运作和策略性妥协的调适机制,即通过政治嵌入、文化嵌入和结构嵌入的方式,利用地方社会和农村社区中有利的制度安排和政治资源,争取发展空间,并依靠人情、面子等村庄文化和关系网络,建立起农业工人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经营收益。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向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构建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从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是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而鼓励农民创业是重要途径。从社会嵌入视角出发,从关系嵌入、知识嵌入、文化嵌入和政治嵌入对我国农民创业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农民创业环境及创业模式的匹配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创业的三个进阶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双核三方”模式是一种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以订单培养为切入点,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以社区服务为宗旨,以旅游、会展服务与营销技能为核心,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强化旅游服务与营销技能培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满足区域旅游、会展行业的人才需求。文章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尝试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剖析了合作农业推广的主体要素、辅助要素和环境要素三大动力结构及其功能,认为利益驱动、技术带动、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是合作农业推广的四大动力来源,提出了推广物品属性、交易成本和合作协同三大动力原理,并以广东省金稻种业的合作农业推广为例,对合作农业推广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动力机制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是一个倍受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安徽实际,探讨了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光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35-39
在分析了美国合作推广服务体系的理论和思想基础上,探讨了河北农业大学坚持的太行山道路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大学推广模式,阐述了大学推广模式的基本特征;专家和问题对接;专家和农民融合;教学、科研和推广的统一。提出了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推广体系构架要以制度和激励机制建设为根本,以项目基地、咨询服务、培训为“抓手”,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同地方建设密切合作,因地制宜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推广。大学推广模式和大学推广活动的关系是制度和活动的关系,是有计划保证的系列推广和行政推动的零散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冰山模型的农业推广人员素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华章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7):738-742
农业推广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农业推广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引入素质冰山模型并给予相应的理论阐释,从显性素质与隐性素质两方面讨论了农业推广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和原因,并根据素质冰山模型的要求提出了强化思想教育、强化素质培训、强化激励机制等提升农业推广人员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服务定制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5-10
比较不同时期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特点与内容,提出以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科技服务的新途径;建立以服务对象、服务定制和服务支持的三维农业科技服务基本模型;融合网格技术与面向服务构架技术,构建服务定制模型,并详细说明服务定制流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提供农业信息、农业商业和农业科技资源的共享服务及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物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农业推广硕士中新增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物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储备与人才支持,能够有效补充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中现有领域的不足。从可行性上分析,农业生物技术人才社会需求量大,招生前景广阔,具备培养条件的高校很多,拥有优良的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17.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扩大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采用Malquist指数法测算了1998-2015年各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多层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了其在社会嵌入性视角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差异中,有36.46%是由其社会嵌入性的不同所造成的;农业结构系数、城市化进程、受灾率、农村人力资本和物流关系嵌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直接影响,认知关系嵌入、资金量关系嵌入、结构关系嵌入、文化关系嵌入、政治关系嵌入有间接影响,间接影响可通过调节农业结构系数、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实现.因此,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要同时考虑基本影响因素和社会嵌入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章是北京市农业推广体系课题组研究报告的一部分,反映了目前北京市推广体系的一些最新发展状况。本项研究是对北京市的市、县(区)、乡(镇)三级636个推广机构的调查统计,同时走访了一部分推广部门的负责人及科技人员,并深入农户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访谈结束之后,对所获资料和数据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北京市农业推广体系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学报》作为中国第一份农学期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对西方农学知识作了完整地传播。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农学报》为基点支撑的农学会、农业学堂、乡绅传习等多因素互动传播模式,即农学会提供的重要组织依托、《农学报》编辑而成《农学丛书》的二次传播、农业学堂的辅助推广以及乡绅的大力参与与传教,共同构成了《农学报》广泛传播的重要机制。在多级传播链条中实现了其“开风气”的启蒙效应和社会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