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之友》2014,(6):62-62
正赵丽学,现年77岁,原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干部,1992年12月退休。退休后,她把晚年的精神生活寄托在了学习阅读上,尤为关注每一期的《领导之友》和《河北党校报》。在《领导之友》众多栏目中,她最喜欢的是"卷首语"。为了便于阅读,她把每一期《领导之友》的"卷首语"都剪裁下来,把其中的重点内容、格言警句用红笔勾出,反复揣摩,还常常讲给儿女们听。现在,她把《领导之友》到目前刊发的全部"卷首语"精心汇集成册,作为常读常新的学习资  相似文献   

2.
易中天 《领导文萃》2014,(22):105-108
正请问十八岁的时候,你们在想什么?干什么?大家都在高考。那我十八岁的时候,干了什么呢?我十八岁的时候,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我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勇敢的决定呢?因为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苏联作家威拉·凯特林斯卡娅写的,它的名字叫《勇敢》。它描述的是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一批共青团员到西伯利亚,去建设一座共青城。我读了以后,热血沸腾,我说:"我也去,我也写一本中国的《勇敢》,我要成为中国的威拉·凯特林斯卡娅。"我就这么坚决地去了,而且还非常幸运,到了乌鲁木齐以后分单位,就把我分到了农八师共青团农场。  相似文献   

3.
我们将"欲望"列在创业者素质的第一位,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佛经上有一句话,叫做"无欲则刚",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欲望,他什么也不想要,什么也不想得到,那么他也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必怕了.但我却认为这是另外的一种欲望,1979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欲望的解释足可证明.  相似文献   

4.
亲近客户的8种沟通方式 有一次我去买家具,看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具摊子,都不是很喜欢他们的款式,就想要离开.当走出家具城时,有一个人拉住我说:“先生,我看你刚刚都在看茶几对不对?” 我:“对呀.” 他:“你看看我的茶几.” 我:“看了,都没有兴趣.” 他:“先生,等一下,我保证你看了会有兴趣.” 我:“什么兴趣?” 他拿出一个榔头,直接就往那个玻璃面上敲下去.当时我吓了一跳,生怕他把那个玻璃敲碎了伤到我.结果他敲完之后,玻璃却完好无损. 他跟我说:“先生看到没有,这是钢化玻璃,你买一般玻璃的茶几就算800块钱一个,看似便宜,实际上小孩一碰就破了,你又要换一个.现在我这个茶几1800块钱,看似比别人家的贵,但它再怎么敲都破不了.先生,你要不要来试试看?”  相似文献   

5.
王娅 《科学咨询》2009,(8):14-15
曾听说一个故事:周女十的女儿正在上中学,当她得知女儿收到一个男孩的纸条,她是这样做的:她问孩子纸条上都写了什么呢?孩子说:上面写着"你的身材很棒,胸很好."周女士心里想怎么可以这样写,但她不动声色地说:"还赞美了你什么呢?你收到了这样的纸条有几张呢?"孩子说:"两张."周女士说:"就两张啊,我那个时候收了17张呢!(周女士说这个是要告诉孩子,这个年龄收到这样的纸条没有什么大不了,我也收到过,而且还比你多呢!)上了大学还收到更多的纸条呢!"  相似文献   

6.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06,(2):46-46
遗嘱一名德国工人向公证员口述遗嘱。“我死后,尸体要火化。”“骨灰怎么办?”“您把它们送到税务局,在标签上写:现在他全归你们了!”麻烦乔治一大早打电话给科长:“科长,今天我要晚点才能来上班,我家里有点小麻烦。”“是什么麻烦啊?”“我妻子丢了100块钱,她正在找呢。”“那你为什么必须要呆在那儿呢?”“因为我正踩在这钱上呢。”多子女家庭火车包厢里进来一位太太和六个孩子。孩子又叫又闹,又推又打。坐同一个包厢的一名旅客挺不高兴地说:“出门旅行的时候,起码要把一半子女留在家里……”“我正是这样做的。”太太叹了口气说。人才难…  相似文献   

7.
记不清哪位名人说过:“幸福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但现实中要做得到这点又谈何容易。1985年初,组织上把我从新闻单位调到县政府机关,先给领导当秘书,后来专门写“大报告”。但时隔不久,那种新鲜感便荡然无存,面对“无穷无尽”的讲话报告,只感到单调而枯燥。两年后,组织上又把我调到地级市政府办公室。事后才知道都是文章“惹的祸”,因为在全省会议上我写的一篇材料引起领导注意,不久就来了一纸调令。从此,从秘书、副科长、科长,到副主任、主任、副秘书长,在办公室领导岗位也已十年余。许多人不解:年纪轻轻,怎么老是在一个岗位?我回答:不是…  相似文献   

8.
人们不仅要问,快速作文怎么会从娃娃抓起?一年级的小学生不懂什么叫写入?又不懂什么叫写事?快速作文从何谈起?我记得杨初春老师的《小学生快速作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及时唤醒孩子们处于沉睡状态的大脑,除了要在学年前及早开发4-6岁儿童的智力潜能外,尤其要在小学阶段6-13岁间,抓紧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潜能.”读了杨初春老师的这一段话,我深受启发,于是,在一年级我大胆地进行快速作文实验.  相似文献   

9.
一吴悠在回县城的高速公路上接到黄必寿的电话。“吴悠,你现在过来!”口气很硬,“马上!”吴悠说:“你谁啊?”“你耳朵坏啦?我黄必寿!”“黄什么?”“你装什么傻!”黄必寿开骂,“都他妈什么时候了……”吴悠把手机翻盖一合,拒绝理会。几分钟后,吴悠的手机铃声再响。“吴县长,是我。”这一次口气好多了,“黄必寿。”黄必寿说现在有一件事比较急,要吴悠立刻掉头回来一起处理。吴悠说:“黄县长忘性太大了,昨天谁让我马上回县里?谁骂的人?”“你是副县长,又不是小姑娘,一两句话计较什么?”黄必寿说,“现在该你,该你的时候你还往哪儿跑。快回来!”…  相似文献   

10.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到一年的六月, 就会开始新一轮的大学毕业潮,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会像往常一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可以听到学生们的抱怨、老板们的不满、社会的议论,然后,这一切又会随着其他新问题的出现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好像谁都有道理,谁又都没有道理,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场景年年上演,愈演愈烈。年复一年之后,沉淀下来的是什么呢?大学生们成了“愤青”,老板们把自己叫做受害者, 而社会舆论似乎在助长双方的这种情绪。有谁在关心问题的根结呢,大学生的“愤青情结”根源在哪里?又要如何把这个“结”打开?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1.
称呼     
近接一老同志来信,里面还夹带着几个已经拆启过的空信封,信的措词相当严厉:“我压抑了很久,终于还是决定给您写这封信,请教一个问题:像我们这样一个所谓文化人聚集的地方,现在到底变成了一个什么单位?我在这个单位里又算个什么?近几年来,单位给我下开会通知,编辑部给我寄刊物,甚至是在年节寄来慰问信,信封上都一律只写我的名字,连个称呼都没有。我不敢指望单位能称我一声先生,难道却连当个同志的资格也没有了吗?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文化大革命,就差在我的名字上打十叉了!我想单位里对您还不至于这样吧?那么能否告诉我在咱们单位里有哪些人还…  相似文献   

12.
现代"民谣"     
顺口溜,一不留神竟“溜”成了一种巨大的社会景观!你说吧,现在的中国人谁没有听过、传过顺口溜?一提这三个字,人们的脑子里立刻就会蹦出几个精彩的段子:“讲真话领导不高兴,说假话群众不爱听,痞子腔人人都接受,顺口溜加倍受欢迎。”现在还有什么现象、什么领域、什么人……是顺口溜不能编排的?只要是老百姓讨厌的东西,准有顺口溜编出来加以嘲讽。如今没有什么能像顺口溜这样深入人心,深得人心,飞速传播,广为传播。它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切中时弊,一针见血,出其不意,令人称快。顺口溜业已流行为一种现代文化现象,甚至能够对政治和权力构成监督…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经理对我说:"什么是管理?我看就是三大块事儿:第一、开会:大事小事都得和有关的头目开会商量,不能一个人独断专行;第二、训人:生产上、销售上出了什么事情,都不能不闻不问,是谁的责任就训谁,不然还不天下大乱了;第三、应酬:见上级、见客户、见协作单位、拍广告、参加公益活动,不是宴请,就是剪彩、新闻发布,不露面还不行,简直像是套上笼头的马,别想尥蹶子不干。什么双休日、节假日从来不敢想,工作压力太大了……"  相似文献   

14.
<正>制度的执行力某公司老总制定了很多制度,这些制度一度成为他认为的成功资本。可是,他渐渐发现,有很多制度没有人能够真心、自觉地执行。于是他又制定了强化制度落实和检查的专门制度,却又让自己陷入了苦闷:大家只是热闹了一阵子,似乎都是为了应付他。他伤心至极,可又苦于没有良策。一日,他遇到了一位管理大师。大师问:"你的制度是不是都是制约人的?"老总回答:"制度就是制约人的。"大师又问:"你喜欢被制约吗?要说实话。"老总沉思了一会儿说:"说句心里话,我也不喜欢被制约,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单位遴选公务员,点名要招"笔杆子",这个岗位为什么这么"热"?而今已经在机关里工作的"笔杆子"谈起自己的职责又是什么感受?来,听听他们的职场滋味吧。第一篇稿子写了半个月"万事开头难"。张先生是某省城区委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至今他都对自己的第一篇稿子记忆犹新,"当时是办公室主任忽然跟我说让我写一篇关于党内监督的理论文章,我接到领导通知以后非常兴奋,"紧接着,张先生就开始查阅相关资料,希望自己能写出一篇非常好的稿子,  相似文献   

16.
目前,加息的话题又频频在各家媒体上出现,无论是赞成加息的还是反对加息的,大家都能够举出一大堆理由.我不能说他们没有道理,但是,有一点必须肯定,即事情的实质方面更为重要.因此,对于中国要不要加息,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利息是什么?在市场体制中,几年不变的利息是否反映了市场的真实?  相似文献   

17.
正我有位朋友,劝他那正上大学的熊儿子:孩子,你在大学一定要多读几本书,你看俞敏洪,他读北大时,子慢慢转过头,用看一只千年老5年读了800本书……孩怪物的眼神看着父亲,说了句: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网上什么都能查到,谁还读纸质书?父亲气结。战败了父亲,孩子又要教奶奶上网。孩子说:网上你什么都能搜到,只有你问不出来的问题,没有你搜不到的答案。奶奶说:你替我问问,昨天你爷爷把  相似文献   

18.
且慢"高攀"     
美国世贸大厦双子星座被劫机撞毁后,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扬言要建“世界第一高楼”。似乎,超高建筑是经济实力的体现与现代化的标志。不信,请听有人在说,“到时候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也有摩天大楼,这将是北京的象征,将是我们的光荣。”“上海又要长高喽!”摩天大楼,真的值得我们顶礼膜拜吗?  相似文献   

19.
2012年第6期《领导之友》"卷首语"发表了刘忠昌同志撰写的《常读有益之书》一文,我一连阅读了3遍,浮想联翩,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多处引经据典,并总结古今中外读有益之书的成功经验,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做人成功的大道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让人产生了共鸣。曾在省委党校工作了20多  相似文献   

20.
从今年第1期起,《领导之友》杂志推出了成系列"卷首语",每篇题目都以"常"字开头,第1期至第8期依次为《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常有敬畏之意》《常读有益之书》《常洗心中之尘》《常听逆耳之言》,读后大开心智,深受启迪,获益多多。就一份社科期刊而言,"卷首语"是刊物的一面"旗帜",提倡什么、针砭什么,都会鲜明地亮出来,实际上起着"社论"的作用。选材上,往往是紧紧围绕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