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周峰 《探求》2012,(3):30-35,42
20世纪80年代的人道主义大讨论,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与人道主义作为一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触摸到了马克思主义更为深层的意识形态结构——社会发展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应该如何给予科学的统一。正如"实践标准大讨论"掀起了中国社会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号角一样,人道主义大讨论同样拓发出个人与国家、自由与发展、市场与社会等一系列的现代性话语讨论,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新标识。  相似文献   

2.
钟理和的创作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到延续到他生命的终结,前后近20年。尽管他的作品不多,内容也不丰富,但他的独特人生经历赋予其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灵的艺术魅力。他既亲身经历过日本殖民者的压迫,也目睹过大陆沦陷区百姓的悲惨;既饱尝病痛、贫困与丧子的悲痛,也同情社会底层的辛酸与无奈。他作品中流露出的悲情意识,散发着人道主义的人性光辉,是一个时代无尽的悲歌。  相似文献   

3.
人性、人道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四”时期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被当作革命文艺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80年代初,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美学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在文艺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性、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过程。从这一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应看到,人性、人道主义之所以经历了这样曲折的历程是有其深刻的主客观原因的  相似文献   

4.
徐中原 《学术交流》2007,(9):148-150
纵观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与编撰,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史观,主要有20—40年代的进化论文学史观,50—60年代的阶级论文学史观,80—90年代末的多元化文学史观,包括美学文学史观、心理文学史观、人性文学史观、进化论文学史观、体式文学史观,等等。  相似文献   

5.
石一枫的《借命而生》以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叙述警察杜湘东与逃犯许文革、姚斌彬的复杂纠葛,探讨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的"人道主义",到90年代的市场经济,再到21世纪的全球化浪潮,个人命运与时代转型密切联系。小说试图通过追溯历史来完成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批判与反思,并为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提供文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弥生子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疯狂时期,弥生子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同情者,文学思想性贴近时代,流露出进步的人道主义意识。本文围绕弥生子的两篇代表作《真知子》和《年轻的儿子》,论述其文学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7.
韩鲁华 《唐都学刊》2003,19(2):35-39
20世纪 80年代 ,贾平凹的文学创作 ,对于人性及其生存状态的描述是清晰的 ;但进入 90年代之后 ,他陷入极为深刻的困惑与焦虑之中。从生存哲学角度分析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精神人格建构及其特征 ,不难发现贾平凹的文学创作精神特质。作家是在困惑中探寻着自我 ,面对生存的焦虑 ,思考着人类生命和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以企寻求主体精神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提出反对和清除精神污染,这对理论战线是具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的。我们理论战线确实存在精神污染的现象,特别是近年来在探讨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过程中,有些文章宣扬资产阶级的人性、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异化,在思想和理论上制  相似文献   

9.
论著提要     
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期,一种特殊的现代主义,或称宗教自由主义的运动,在天主教和基督教内部得到广泛传播。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力图巩固由于社会与科学进步而被毁坏的宗教阵地。他们认为自己是人道主义思想的拥护者,他们反对传统的基督教教义,企图创立一种无神的宗教,重新论证人道主义思想。P.赫姆斯特里特牧师在《宗教人道主义的实质》一文中说:“美国的人道主义是自由主义基督教与犹太教内部分化的结果。”宗教人道主义奠基者的著作的基本内容是:宗教与人道主义的相互关系及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关系问题。他们探讨道德的意义与起源、人的自由与责任、生命的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伦理学:国外的历史发展与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伦理学是当代西方企业管理学与伦理学双向互动和交叉而产生的,属应用伦理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国外企业伦理研究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在欧美的酝酿期,70~80年代初在美国的形成期,以及80年代后期至今的发展期等三个阶段.该学科主要关注企业伦理精神、企业行为的道德推理方式与模型、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企业的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及其管理等问题,其研究表现出历史性、地域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论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经过70年代研究酝酿,80年代明确厘定,90年代逐渐完善起来的一种观念.可以讲它是20世纪提出的一个伟大和具有辉煌前途的观念,也是20世纪科学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为人类做出的最杰出的贡献.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揭示和回答了当今人们面临的全球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各国的实践证明以发展生产和经济建设为核心的社会模式,只有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取代才有前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人类文明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2.
西方电视研究的理论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电视研究几乎与电视业的诞生同步开始,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实践层、制度层和理论层。其中成果数量最多、最重要的是理论层面的研究,以研究方法、研究重点的变迁为划分依据,西方电视理论层面的研究迄今已走过三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40~60年代美国经验学派的功能分析阶段;二是20世纪70~80年代欧洲批判学派的文化研究阶段;三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的全球化阶段。本文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西方电视研究开始进入一个转型期,在全球化理论与现实的推动下,电视研究逐步转向政治经济层面。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的历史在1990至1995年间,将有许多社会科学专业学会、杂志、文摘与标引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庆祝其百年纪念日。值此社会科学迈向其第2个世纪之际,思考一下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思考一下数据、情报、理论和知识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思考新信息技术对于知识创造、传播和利用的影响是十分适时的。在19世纪的前80年里,实际上早在18世纪后半叶,关于各种社会、心理、政治、经济问题的著述就相当多了,但是直到19世纪最后20多年里,社会科学的专业化才真正开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于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第一批社会科学杂志也见于19世纪70年代。第一个标引与文摘服务机构诞生于19世纪90年代。大量的专业学会和大学里的系科是19世纪90年代产生的,尤其在欧洲。  相似文献   

14.
沙夫通过对人的问题和人类个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厘清了青年马克思与成年马克思之间的理论联系,形成了对马克思思想的整体理解,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本质.在20世纪背景下,沙夫建构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主要有三种理论形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特征.沙夫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社会批判和实践策略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作为社会稳定与安全网的社会保障制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美国在国际体系和地区事务中始终享有超然地位与强力手段,但在东北亚地区秩序的维持上显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朝鲜的人道主义问题始终牵动地区稳定的神经,尤其关乎美国的全球战略能否在体系和地区层次得以实现.本文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视角出发,考察冷战后美国对朝鲜人道主义援助的政策进程演变,通过理论来透视粮食与能源援助所蕴含的逻辑,并探讨体系因素和内在动因对援助行动的共同影响,及其所折射出美国巩固地区政治权力的灵活外交哲学.  相似文献   

17.
对“人文精神”讨论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是一个社会转型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必然会引起作家、艺术家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关注和重新审视。如果说,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始终高扬人性和人……  相似文献   

18.
成果快讯     
《国外社会科学》2012,(1):158-160
《当代日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政治和社会变迁》杰夫·金斯顿(Jeff Kingston)是日本坦普尔大学亚洲问题研究室主任、历史学教授,在日本现代历史、日本与亚洲关系等研究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是中国哲学界最为活跃的时期 ,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如发展哲学、交往理论、文化哲学、人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伦理哲学、公共哲学 ,等等。其中 ,人学理论成为学界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人在理论上的突显是与中国理论研究者对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困境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问题的自觉关照分不开的。从 80年代关于人道主义、主体性、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开始 ,到 90年代形成了自觉的人学研究领域 ,人学理论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刊在 2 0 0 1年第 1期开设人学笔谈 ,邀请韩庆祥教授、邹诗鹏博士、贺来博士、王国有博士、王晓东博士等 ,就当前中国人学研究的现状以及 2 1世纪中国人学的研究方法、人学定位、人学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促进人学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20.
谭培文 《创新》2014,8(6):5-12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国化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内涵的命题是自20世纪90年代逐步形成的,但这并不意味在此之前不存在我国资产阶级关于人学思想中国化的思想和尝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人学思想中国化的探索,其旨趣就体现为把西方人道主义思想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资产阶级人学思想中国化的探索过程可以具体区分为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早期宣传、传播,批评、过滤与改造的过程。孙中山以"民生"为本阐述的民主政治、反对自私自利,提倡天下为公的思想,丰富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