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2000,(11)
编辑同志:  我和老伴一辈子没在一起照过相。前些日子老伴患了癌症,我陪她去看病,顺便在市里一家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可是,左等右等不见相片寄来,经几次去信追问,他们才来信说相片照坏了,无法冲洗,并退回了照相款。接到他们的复信时,我老伴已离开了人世,再也不可能与老伴补拍照片了。此事使我痛苦万分。请问,照相馆能这样一退了事吗 ?他们要不要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天 河天河同志:  你与照相馆签订的照相合同属于期待精神利益合同。期待精神利益合同,是指一方基于获得精神利益的目的,而与他方订立的合同。这类合同均…  相似文献   

2.
东儿 《老人天地》2013,(8):32-33
父亲大病才发现没给他拍过好照片 陈鹏军排行老五,河南嵩县车村镇杨家岭村人,被父母昵称“小五”的他自幼酷爱摄影。他的照相馆县城知名度颇高,其本人也加入了河南省摄影家协会。  相似文献   

3.
影集旧事     
过往的人和事,都留在影集里。从前,人们很不容易拍张照片,除非遇到特别的事情,没人舍得花钱去拍照,我长到10岁,只拍过两次。一次是我周岁生日,父母亲把我抱到照相馆,拍了平生第一张照片。尽管那张照片拍得并不好,我傻傻呆呆的,还流了一些口水,但父亲非常喜欢,特地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透明塑料薄膜的夹层,正好放上我的照片,从此随身带着。虽然钱包一直是瘪瘪的,里面没有钱,但却是家里第一个影集,我一个人的影集。  相似文献   

4.
江苏靖江有些老人在外地工作退休后回到了故乡,按照国家政策每月领取养老金,原单位为防止养老金被冒领,要求他们须不定期证明“自己还活着”,原先要求他们拍“个性”照片寄回单位,今年更是要他们到当地公证处“开证明”。(12月7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5.
我和皮特结婚才两年,可我觉得他对我的爱正在冷却,他看我的眼神也不再熠熠生辉.假如不是偷看了他的日记,我永远都不会知道他心里一直怀念着他的初恋情人杰西卡. 我在一个照相馆工作.二月的一天,一个二十出头的漂亮女人走进了照相馆.她说没有时间来取照片,留下了她的地址,让我把照片寄给她.我留意到她叫杰西卡.  相似文献   

6.
鲜橙 《职业》2009,(31)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恋爱中的人没有人不知道这首歌.然而,谁能发现这首歌里隐藏的商机呢?擅长摄影的文芳给情侣拍照时,让他们尝试了各种POSE,拍了很多照片,可他们都觉得了然无趣,没有一点浪漫感.后来,因这首歌她突发奇想,开个变老照相馆.男友大力支持她.一年多过去了,文芳的变老照相馆,竟照出滚滚财富.  相似文献   

7.
张琦 《职业》2014,(10):48-50
随着摄影技术的日臻成熟,为孩子拍写真、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成为了每个家庭的必修课。去影楼拍写真时,孩子和家长要按照摄影师的要求换上不同的服装,摆出各种姿势,这样拍出的照片不仅不够自然、真实,摄影过程中还存在卫生隐患。一位热爱摄影的女孩从这种经营模式中看到了商机,做起了上门服务的纪实摄影师,并因此享有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和新鲜有趣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曾舞·浪漫红尘中近些年街面的一大景观,便是照相馆多起来了。并且很多家都有言在先:专拍艺术人像。在我的印象里,照相是一个微利行业。靠蝇头养活人,恐怕要给社会主义抹黑了。可出人意料的是,照相馆生意家家火焰熊熊,无一“幸免”。仔细一琢磨,对了,戏出在“艺术...  相似文献   

9.
伤逝     
董桥 《中外书摘》2014,(7):68-68
台北故交小馒头来电话说骆华生两个半月前不在了。年轻时代一起玩的朋友,读完外文系守着父亲留下的照相馆过日子,闲下来爱背着照相机到台北大街小巷拍照,说是再不拍老台北风隋慢慢不见了。连名带姓乍听像落花生,像许地山的笔名,馒头带头叫他花生很快叫开了,那家照相馆玻璃橱窗放了院子里种花生的黑白照片,漂亮极了。  相似文献   

10.
蔡文颖 《老年世界》2013,(17):22-22
一天上午,附近捡破烂的那位老人进了我的照相馆。  相似文献   

11.
肖玲玲 《老年人》2006,(10):27-27
在我的老家农村,没有照相馆。但常会有照相师傅背着相机走村串户,吆喝着照相。前来照相的,多是些即将结婚的恶人,或者就是那些面临毕业的学生娃子。乡下人穷,尽管都向往着留个影,但谁也舍不得花那个钱。我们家第一次照相,记得是在我6岁那年。照相师傅进村后,母亲搂着我,父亲拉着哥哥姐姐,在门前的桂花树下拍了张“全家福”。黑白的照片上.我们全家人都笑得合不拢嘴。特别是母亲,乌黑的长辫垂过双肩,齐眉的刘海下两眼笑成了月牙儿。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好看!  相似文献   

12.
生活新信息     
环卫工站立休息感染网友据长江日报讯(记者马振华):看到如此辛苦的环卫阿姨,谁还好意思随便乱扔垃圾?这两天,微博上的一张街头拍的环卫工照片,被纷纷转载,得到网友积极响应。网友"麦丫Maiya"近日在微博上发了一张"随手拍"的照片,照片上,一位女环卫工在路边倚靠在树边打盹(如照片)。"麦丫Maiya"看到环卫阿姨这么辛苦,将这个场景拍照,发到了微博上,并倡议网友不要随手乱扔垃圾。  相似文献   

13.
幽默·漫画     
《老年世界》2010,(24):33-33
银婚写实照 一对夫妇上照相馆拍一张银婚纪念照。拍照时,摄影师对妇人说:“你靠近一点,手搭在你先生肩膀上,这样照起来就会自然一些。”  相似文献   

14.
张军霞 《老年世界》2014,(17):29-29
李德龙是一家服装店的老板。他平时喜欢摄影,常常会盯上一个目标拍好多天。这样,不管是一棵树还是一个人,都能从照片中看出变化,看到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在李德龙服装店不远处,有个小区刚竣工,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近来,他的镜头总是追着这些人,想寻找点好素材。一天,他看到一个捡废品的老人。看模样,老人年纪不小了,弯腰捡东西时也有些吃力。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这个拼人品的世界,好人品是一个人的护身符,不仅惠人,更能利己。’高中同学聚会,临别时拍了张合影,用素素手机拍的,约好了回去发同学群里,馋馋那帮没来的。然而第二天,素素把照片一个个私聊发给了我们,并没有在群里晒。我有点奇怪,说你直接发群里多省心,还可以让没来的同学都看看。素素说:"想发来着,不过看S拍得不太好,她平时挺注意形象的,所以就作罢了。"我细看那张照片,素素自己倒是  相似文献   

16.
柯云 《老年人》2003,(7):35-35
在我看来,人生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跟自己相爱的人拍一张温馨浪漫的订婚照,然后在相片上各自留下几句心里话,等到结婚成家,慢慢变老,再细细品味。1960年,我在慈利县一个叫龙潭河的地方结识了来自县城的一个姑娘,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热恋后,决定按照当地的风俗订婚。这天,两人一同来到照相馆,喜滋滋地拍了一张订婚照。几天后,取回相片,我们分别在相片的背面写下了自己的誓言。未婚妻先写道:“永远扎根龙潭河畔,在这里开花结果。”我接着写道:“我们手携着手,肩并着肩,一个胜利了,另一个祝贺他;一个失败了,另一个扶起他。没有爬不过的高山,没有…  相似文献   

17.
古月因扮演伟大领袖毛泽东而一举成名,可谁知晓他的成名与其妻桂萍劝他改行有着重要的关系呢?古月原是昆明军区政治部文化科科长,其妻系文工团报幕员。1978年,国务院文化部和解放军总部分别下达通知,在全国、全军挑选运会塑造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特型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著名作家胡可来到了云南,他看中了古月。一天傍晚.胡可来到了古月家,要古月拍几张化妆成毛泽东的照片给他。古月本来就很象毛泽东,通过化妆拍照后就更加相象了。有关人员看到照片后,拍板同意调古月去当电影演员。然而古月却犹豫了,他现在就是科长,而且大…  相似文献   

18.
和自己做爱     
恩雅 《现代妇女》2008,(6):28-28
结婚前,尚洁和未婚夫侗刚就开始闹别扭。起因是侗刚不肯去拍婚纱照,还要把自己的一张单人照片放大挂在床头!  相似文献   

19.
我的办公桌上有一张我在老家拍的照片:有一群孩子围着,旁边还有一只猪。我拍这张照片是想在我遇到困难时它能提醒我自己:能够面对并且战胜任何困难。这种提醒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力量。当我面临困境时,我告诉自己我是中国人,我们有5000年的历史,虽然我们经历过各种困难。我也将生存下来,因为我们来自伟大的历史,伟大的民族。我们的文化传统将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强大。如果有什么事情我失败了,我总是可以回家。  相似文献   

20.
焦裕禄平时很少照相,因此生前留下的影像资料极少。每次深入基层,他尽管总是要求一同下乡的县委通讯干事刘俊生带上照相机,可刘俊生有好几次想给他拍一张与群众二起劳动的照片,他一见镜头就扭过脸去,就是不“配合”他下属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