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猎神歌》是怒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其间表现出怒族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这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史研究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怒族民间文学中,从怒族神歌、民间故事到怒族民间歌谣,怒族民间文学中蕴含了怒族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主题。怒族神歌是怒族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古老圣歌;民间故事是怒族珍爱生命、和谐共生的古老传说;怒族民歌是歌唱家乡、诗意栖居的心灵之歌。弘扬怒族民间文学中的生态伦理观念,有利于促进怒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壮族民间长诗的数量很多。其中,被研究最多的是被称为“壮族歌谣文化经典”的《嘹歌》。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嘹歌》的搜集整理以及伴随的研究已逾半个世纪。现在,对《嘹歌》的搜集整理及研究的历程进行回顾,无疑有益于今后对《嘹歌》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从而丰富壮族这个善歌民族的歌谣文化的内涵。为清晰论述起见,搜集整理及研究分田东县和平果县两部分进行论述,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样做无意割裂《嘹歌》作为一项文化事象的整体存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蒙古萨满神歌中所见的指代自然物的保护神qayirqan/qayiraqan的词源进行了考察 ,认为它来自古突厥语中指代类似自然物的称谓qadirqan的音变形式qayirqan ,其基本词干qadir原为“坚强的 ,严酷的”等意。  相似文献   

5.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6.
东汉《白狼歌》是越人歌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益州、邛都其地百姓的语言为越语着手,论述了益州刺史朱辅搜集翻译《白狼歌》的地点在越人村寨。《白狼歌》一共三首,44句,共176字。用当今云南壮族沙支系(自称“布越”、“布依”、“布雅依”,简称“越”)的语言比较,其壮语汉记,其音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语音反切,和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汉字古今音表》中古音拟构,语音上极为一致;壮语意思和原音汉译比较,不仅字字可解,且44句中有34句的壮语意思与原汉译意思相同或近似。其中第一首14句,相同和近似的13句;第二首14句,相同和近似的9句;第三首16句,相同和近似的12句。在词汇上,全文44句,全部保留着越人口语的原生词,与今天壮语的基本词汇一致。在语法上,既有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子,也有只包含主语、谓语的句子,其修饰成分的词汇,则中心词在前,修饰词在后,符合壮语语法的特殊现象。全文翻译出来,天然凿成,浑然一体,是地地道道的越人歌谣。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塑造人、兽、神三者意象的混同以及文本有关"天梯"的记载,已自证其与原始思维的亲缘关系.其想象的神祗形貌为:异类整合与畸形成体,构设神柢配饰;操蛇或饰蛇,渲染神祗活动;声音、色彩和光线的综合视听等,再现出原始造神的内涵,并影响到后来的人为宗教造神运动.  相似文献   

8.
考察《山海经》、《穆天子传》及汉代文献中的西王母神话,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其中西王母的神相经历了由《山海经》中头戴面具祭厉鬼的司祭者,至《穆天子传》中能歌善舞的部族首领,再至秦汉以后典籍中美丽女神的演变过程。除了神话演进本身的因素外,这主要是由于对西王母原初神相的误解所导致的。故弄清西王母神相,对于正确判断其族属,进而探索这一经典神话的传播路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揭示《山海经》中西王母神相之原貌入手,就上述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杨翰卿  王曾 《民族学刊》2019,10(3):44-49, 115-116
作为壮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曾以古文经学为特色的儒家经学形式活跃兴盛于壮族先民地区,以董仲舒之学和以“统合儒释”为思想内容的汉唐儒学传播影响于壮族先民地区,以程朱陆王为主体的宋明理学浸润渗透于壮族先民地区,同时集中表现在壮族伦理道德长诗《传扬歌》与儒家思想的一致性。这是我国历史上壮族先民在精神文化上能够获得较大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可资总结弘扬的思想经验。  相似文献   

10.
萨满教神歌是萨满教信仰与文学艺术的结合,是萨满教观念的文学表现形态。由萨满教宗教观所决定,蒙古族与满族萨满教神歌以敬请供奉的神灵为主线,通过祭祀求福、治病驱魔和历史回顾及生殖崇拜等内容,传达着对生命永恒的赞美与渴望,表现出相似的民族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1.
陈永春 《民族论坛》2013,(5X):46-48
萨满教神歌是萨满教信仰与文学艺术的结合,是萨满教观念的文学表现形态。由萨满教宗教观所决定,蒙古族与满族萨满教神歌以敬请供奉的神灵为主线,通过祭祀求福、治病驱魔和历史回顾及生殖崇拜等内容,传达着对生命永恒的赞美与渴望,表现出相似的民族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2.
《我不是药神》是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监制的一部现实主义的剧情片.影片中的故事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的,故事主人公原型名叫陆勇,无锡人,曾经是一家针织外贸厂的老板,他在2002年的时候被确诊为慢粒白血病,随后慢慢走上寻药的历程,自己找到印度格列宁后,帮助其他病友翻译、买药,被大家称之为药神或药侠.一直以为做...  相似文献   

13.
陕甘事变善后过程中,署甘肃静宁州知州余泽春,邀好友周汉作《教民歌》讽劝下层民众,以助益地方社会秩序重建与社会经济恢复。周汉依康熙《圣谕十六条》为蓝本,针对地方社会现实,略作权益变通,以学做好人为主旨,以敦孝弟为纲,阐发崇正禁非、重农尚俭、和息睦邻等内容。歌谣语言浅显易懂,可谓左宗棠湘军集团陕甘善后政策的通俗读本。这对于从新的角度理解左宗棠农为国本与经正民兴并张的教养合一政策、整饬吏治与视民如伤相合的安邦济民政策、回汉辑睦与同我华风的兴教劝学政策,以及蕴涵其中“道、学、治统一”的湖湘经世派文化特色与左宗棠湘军集团善后措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吉西次力 《中国藏学》2023,(6):28-36+213-214
土地神在藏语中叫“萨达”(■),与“念”(■)、“鲁”(■)、“赞”(■)等是青藏高原本土的神灵。藏族文化传统中认为动土翻石、砍伐树木、污染水源、建房立柱等皆是触犯土地神的行为,会招来危害,因此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各种禳解“土地神”危害的仪轨。民间祭司“莱坞”家藏的手抄经文《土地神广经》(■)为系统讲述土地神族系、分类、形象、功能、危害和禳解方法的仪式文本,其中列举的“土地神”种类庞杂、形象各异,掌管的领域非常宽广,从天地的形成、人类的繁衍、动物的生死、植物的生长,到瘟疫、地震、冰雹等。通过分析内容可知,其文本在形成过程中杂糅了当地文化、中原文化和印度文化,尤其是中原的五行占算是文本的核心内容。禳解土地神危害的仪式文本多托名为“孔子神变王”(■)所著,学者认为“孔子神变王”的原型是儒家先师孔子,佛苯都将五行占算和禳解术归入其名下,也从侧面表明了与中原文化的密切联系。文章从汉藏文化交流的视阈出发,分析和考证了藏族民间拥有深厚信仰基础的土地神文本中的中原文化因素,以此阐释汉藏文化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盘王大歌》是瑶族地区历史悠久并且流传较为广泛的传统歌谣,受到多人传唱.《盘王大歌》的传唱是瑶族人民重要的信仰和民俗文化活动之一,这对瑶族的文化发展和传承又有很大的帮助,对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也有很大的帮助.在《盘王大歌》中,处处都表现着对民族文化的信仰和传承,这样的民族信仰和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为...  相似文献   

17.
1936年,陇南学者赵子贤先生动员学生收集流传在当时甘肃省西和县各乡各村的乞巧歌,整理为《乞巧歌》一书.其子赵逵夫教授在整理校订出版时题为《西和乞巧歌》.该书收录了大量的反映西和女性主体意识的歌,这为我们了解上世纪30年代女性的情爱、婚姻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最后一个吟游诗人的歌》是18—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的长诗,诗歌生动描绘了苏格兰一带的风尚习俗,是研究苏格兰文化的重要文本.苏格兰成为大不列颠的一部分后,苏格兰文化长期处于被忽视、被英格兰主流文化掩盖的状况,中国译者在翻译苏格兰文本之时也往往未能足够重视苏格兰文化,导致译本苏格...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哭嫁习俗孕育了内容丰富的哭嫁歌,独特的教育时间、鲜明的教育特征,公开的教育场域、亲密的教育关系和实用的教育内容构成了土家族哭嫁歌的教育内涵,是土家族传统教育的特殊形式,实现了生存智慧和道德伦理的世代传递,维系了土家族的传统社会,具有突出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壮族《嘹歌》的文化内涵--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嘹歌》是著名的壮族传统长篇古歌,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是“歌化”生活与“诗性”思维的集中表现,反映了壮族通过唱歌促进“两种生产”的价值观,追求“依歌择配”美好生活的婚姻观,反映厌兵事乱世和思安居乐业的社会观,展现“那文化”形态及其岁时观念,透过《嘹歌》可窥视壮族传统歌谣艺术从《越人歌》到《刘三姐》歌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