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奶的手     
《北方人》2007,(1)
父亲在一家小公司工作,很辛苦地赚钱养家。为了替父亲分担一些任务,奶奶上山挖野菜,整理完再把它们卖掉,以此来贴被家用。这样,奶奶一整天都泡在山上,挖完野菜回来后,拣菜一直要拣到后半夜。然后,在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奶奶就头顶菜筐,穿过山路,去市场卖野菜了。“这位大  相似文献   

2.
校长的右手     
村是小村,窝在山坳里。地是薄地,一年打下的粮食刚够吃。但山坳里有野菜,有水灵灵、土生土长、墨绿墨绿的野菜。村人不吃,总吃就不喜欢吃了。可城里人喜欢吃,城里人喜欢吃是因为野菜是真正野生的,不是那种在大棚里种出来的野菜。城里人说这里的野菜是真正的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对人体健康有益,城里人都喜欢健康。村人挖野菜,家家户户都挖,漫山遍野地挖,然后翻过山送进城里,把野菜卖给城里人,也把健康卖给城里人。村人捏着城里人给的票子,粗糙的脸舒展展地笑,望着满山的绿色,发家致富的希望在村人的心里就像火一样升起。村人开始一窝蜂地挖野菜。老人挖,老人蹒跚着腿脚挖;年轻人挖,年轻人弯着腰挖;孩子也挖,孩子被大人们拽着去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身上有三处伤疤:額头上、手上、背上。这三处伤疤使我永远不会忘記阶級仇恨,講起来其叫人痛恨旧社会。我的老家在同安县,从小就沒有父亲,因为生活不下去,母亲将三个妹妹先后送給別人,我和弟弟整天跟着母亲滿山遍野挖野菜、拣地瓜根。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事实上,草地岁月,堪称红军长征中一段最为艰苦的历程。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后可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  相似文献   

5.
母子情深     
我的奶奶是山西运城人,姓刘,名字我已不记得了。奶奶在中年丧夫的不幸打击下顽强地挺了过来,独自抚养我父亲和大伯、二伯长大成人。太原战役后我父亲和二伯双双南下,一个去了西藏,一个去了四川。自此一别,奶奶便忍受着长年思念儿子的痛苦,临终也没有等到我父亲回家探望。  相似文献   

6.
周末,喊上丈夫,带着儿子,沿着山上的小路挖野菜,远离尘嚣,物我两忘,心情格外地舒畅。  相似文献   

7.
爷爷今年68岁,一直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自从奶奶生下我父亲和叔叔后,爷爷一直在外做木匠赚钱养家,奶奶在家操持家务,照顾一家老小。直到1990年,小叔结婚后,爷爷才停止漂泊四方。此后的这些年来,  相似文献   

8.
奶奶的眼睛因老年白内障失明了,几次手术都未治愈,情绪非常低落,在跟大伯、姑姑生活期间多次流露出不想活的念头,原因不是他们待她不好,而是奶奶对自己从此成了一个无用的人感到不能容忍。 有一年春天,爸爸把奶奶接来和我们一起生活。有次听她对父亲说,这辈子已经到头了,其实那一年奶奶才76岁。 妈妈是教师,也是个孝顺的儿媳,每当奶奶说这话的时候,妈妈总是这样劝她:“有我们做儿女  相似文献   

9.
养女     
《北方人》2008,(6)
父亲还没出世的时候,有一天,家门口来了个老头,手上牵着一个6岁左右的小女孩儿,老头诉说家里穷困实在无力抚养了,希望将这个小孙女卖给祖奶奶。祖奶奶看那小女孩儿很可怜,由于天气寒冷,小脸儿冻得通红,饿得哆哆嗦嗦,可怜巴巴地看着她,祖奶奶实在不忍拒绝,就要了下来。  相似文献   

10.
奶奶嫁给爷爷的时候只有17岁,在一穷二白的东北农村,找一个能养家糊口的好男人便是女人一生的幸福了。听大人说我们的老家在盘锦,爷爷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面,有7个弟弟妹妹,父亲早逝,17岁的奶奶便挑起20多口人的大家庭的吃喝拉撒睡,辛苦自不必说。  相似文献   

11.
爷爷     
谨以此文缅怀所有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无名烈士们。我没见过我的爷爷,我父亲也没见过他的父亲。爷爷是在父亲出生前3天,离开他生活了23年的家乡,离开了眷眷不舍的即将分娩的奶奶。那一年是1937年,日本侵略军开始全面入侵我们的国家。爷爷自那次离家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连一封  相似文献   

12.
同胞家书     
正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数封大伯的信件。每封家书,大伯都以"亲爱的锦祥胞弟"开头。父亲是极为细心的人,重要信件常会先打草稿,有些草稿会随回信一起存留,这就使得父亲自己的文字也保留下一些,"敬爱的尔文胞哥",是父亲对大伯一以贯之的尊称。父亲生长在上海浦东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奶奶生育过六男六女,大伯和父亲是仅存的两个男孩,自然备受呵护。大伯年长父亲五岁,让长子成材是那个年代整  相似文献   

13.
继爷     
奶奶领着我爸嫁给爷爷,这就是继爷。虽是继爷,却比亲爷爷还要亲。60年前,母亲生我时大出血,在我刚满月,便魂归黄泉。不久,奶奶也驾鹤西去。一个家庭没了女人,尤如江山倒塌半壁。冷酷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幸福,跟一个妖冶女人到外面闯世界去  相似文献   

14.
杨海亮 《可乐》2010,(6):53-53
美国前总统林肯的父亲曾以低价在西雅图买到一处农场,农场里有许多石头。林肯的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林肯的父亲反对:“那是一座小山头,根本搬不了.要不主人不会便宜卖给我们。”林肯的母亲带着几个孩子开始挖石头。没过多久,石头全被搬走。那些石头都孤零零的,根本没有连着山,挖上一英尺,就能晃动。  相似文献   

15.
虽然,我家院中的那棵苹果树已挖去多年,可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尤其是与妻子、女儿一人一个地吃苹果的时候,更增添了对它的无限依恋和怀念。 那是一年到头吃玉米面和高梁面,一元钱可以买十二个鸡蛋的时代。那时,一个苹果,要用刀切成片,全家人分着吃。那年,春天仍带着寒气,我已是初中的学生。也不知父亲从哪里弄回一棵拇指粗的苹果树,要栽在院中。我高兴地连蹦带跳,吵闹着要挖坑,父亲说,这坑要挖很大,你挖不了。然而,有了吃苹果的指望,我还是积极拿了锨,帮着父亲挖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坑,栽上了那株很小很细的苹果树。  相似文献   

16.
陈曦 《中华魂》2014,(24):13-14
我们的父亲出生在一个贫穷的雇农家庭,从小给地主放牛,睡在牛棚里,吃地主家剩饭剩菜,有时地主家把饭菜倒了也不给他吃,他就用野菜野果充饥。看到有钱人的孩子去上学,他也渴望上学,但只能躲在学堂窗户下偷听先生讲课。  相似文献   

17.
不碰加工的“儿童食品” 1964年,张映辉出生于黑龙江密山市连珠山镇,18岁考入人民大学。在18岁前,她生活的环境虽然艰苦,但与自然非常和谐,并且没有任何浪费。吃的都是应季的食物:春天挖野菜;初夏采野草莓、黄花菜;夏季和初秋则是各种种植蔬菜、水果,以及湖里的野生鱼;  相似文献   

18.
<正>当我打开文档,在键盘敲下“我未曾谋面的奶奶”几个字的时候,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沉思良久,不知如何写下去。在我的文字里,我写过父亲:《父亲的小推车》《父亲的垛玉夼》《告慰父亲》,写过母亲:《妈妈,我想您了》,且以母亲为原型写了中篇小说《菊娘》,我写过我爷爷:《祖孙开荒》《我的爷爷》,  相似文献   

19.
心中的父亲     
闲暇时,总想起父亲。尽管与父亲也有过摩擦,但父亲在我心中仍然是高大的。父亲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父亲很苦,父亲很犟,父亲很能干,父亲很有眼光,父亲很幸运……人生在世,最痛苦的莫过于失去父母之爱。父亲周岁丧父,10余岁丧母。由于奶奶是小脚女人,家族中能帮上忙的人又少,不得已,小小年纪他就得干家务。家乡十年九旱,水贵如油,为了生计,母子三人相依为命。与哥哥雨天一身泥,冬天一身雪,到500米以外的公共水井去抬水是家常便饭。偶尔遇上好心人帮一把,他不仅至今还记忆犹新,而且成了常给子女们念叨的往事。父亲有什么说什么,爱感情用事,又常常…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我家很穷。母亲在我3岁那年,跟奶奶闹矛盾,离家打工,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从小我就跟着父亲生活,他会打一手快板。他这一辈子,也就靠这竹板,找到一些活着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