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谁谁 《可乐》2011,(9):75-75
2000年,我从事业单位跳槽到外资网络公司,薪水涨了四倍。但跳槽两周后,我就品尝到“体制外风险”的滋味:老板把我叫进办公室,说公司亟需业务转型,让我从制作人改任项目经理,也就是从花钱制作内容的人转型为寻找客户,说服客户出钱,我们帮他们建网站的角色。我的选择有两个:一,接受;二,走人。那晚,一向睡眠很好的我夜里惊醒,一身冷汗。四倍的薪水,成了我必须接受这种不稳定的风险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黄艳梅 《社区》2010,(12):60-60
几年前,我刚来美国时没什么特殊的技能,费了好大劲才找了个酒店前台接待的工作,我能找到这份工作主要原因是这家酒店经常有中国去的客商人住,每月2000美元的薪水已经让我很知足了,我下决心一定要保住饭碗。  相似文献   

3.
23岁那年,我毕业,听从父亲的意见,回了小城,如愿进了某机关,薪水不高,而且清闲得让人发慌。但父亲满意,这只是他预见的关于我的美好未来的开始:有一天我会谋到一个说得过去的职位,娶一个脾气敦厚的妻子,生一个胖小子,周末他打电话说抓到了一只野兔,我们就开车风驰电掣地赶回去……我对他的理想有些无动于衷,我回来的原因跟孝顺无关,事实上我考研失败,外面好工作不好找。我又恰好和女朋友分了手。  相似文献   

4.
走向权威     
一场金融海啸让每位职场人都或多或少产生了"危机"感——看上去稳定的工作,似乎并不牢靠;原本不错的薪水,随时都可能减少一半……,在这样的状况下,究竟如何才能让这样的情景不在我们身上发生?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2009,(5):46-49
一场金融海啸让每位职场人都或多或少产生了“危机”感——看上去稳定的工作,似乎并不牢靠:原本不错的薪水,随时都可能减少一半……在这样的状况下,究竟如何才能让这样的情景不在我们身上发生?  相似文献   

6.
年少时,父亲一再告诫我,绝不要做一名酿酒师。我的祖父、曾祖父都在当地的酒厂以此为生,微薄的薪水只能勉强度日,父亲不想让我靠近啤酒桶半步。  相似文献   

7.
吴涛 《人力资本》2008,(12):26-27
人们对那种贡献少反而拿钱多的现象感到异常的愤怒。大多数人都不能够站在公允的角度看待“我的同事致力于更高质量的工作”。他们不会对别人拿着比自己高得多的薪水感到心平气和,也不会在“奖励与贡献的比例”上掂量自己与相邻办公室的同事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观点     
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中国惠警前总裁孙振耀"我知道所有人对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天都在对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越焦急,越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容易失败,你  相似文献   

9.
送朋友的女儿一条皮带,不是我去买的,是我这十天打工的老板盛意送给我的。朋友不理解我怎么会去"名品特卖会""打工",13元/小时,每天工作6小时。他说这些薪水还不够我开车的油费与午饭钱。他不知道,13元/小时的薪金还是我辛苦争取的,  相似文献   

10.
悦读     
《聪明女人敢冒险》"18年前,我觉得自己总是循规蹈矩,当时我是一家大报社的市场部经理。我盘算着转行到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电视节目制作中去,节目内容涉及妇女健康和如何提高妇女能力。尽管我觉得眼前的工作已不再适合我,但它可以让我挣到很好的薪水和养老金。放弃眼前的工作确实令我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11.
杨晔 《社区》2012,(23):26-26
不悲观、不沮丧,生命中的危机就会成为转机。有个朋友工作很辛苦.工作很多,指责很多,但薪水却很少。他原本总是埋怨,但有一天突然设想到:如果我的头顶上有个天使,它会用什么眼光、什么表情看着我?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世界是一张巨大的谈判桌,个管协愿意与否,你都是一个参加者。生活中充满了潜在的胜——败形势,常常置人于类似谈判的情境中。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过谈判的经历,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把这类活动称之为谈判罢了c让我们来看看安娜莉丝和她二岁的女儿桑曼塔之间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的母女谈判。桑曼塔不肯吃盘子里的卷。已菜,她说自己已经吃饱了。而安娜莉丝则认为吃卷心菜对平衡营养有好处,可是孩子又太小,听不。懂营养学,她只好求助于谈判。孩子最爱吃冰激凌,于是便对孩子说,不吃完卷心菜就不给冰激凌…  相似文献   

13.
美味中国粥     
《可乐》2007,(11)
13岁时,我随父母千里迢迢地从南方小镇迁到纽约谋生。那年的冬天特别冷,大都市生活费用高,我们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清贫。寒假,我在社区的快递公司找到一个工作。尽管要冒着严寒到处奔波,薪水也微薄,但一想到  相似文献   

14.
杨宗昊 《今日南国》2009,(10):62-62
英国34岁男子本·绍索尔5月份过关斩将击败3.4万名竞争对手,竞聘上了全球最爽的工作——澳大利亚大堡礁“岛主”。事实上,世界上“最爽的工作”还有很多,有些工作薪水丰厚、内容轻松,让大多数人都很难将其看作是一份“工作”。  相似文献   

15.
“招,还是不招应届毕业生?”这个问题每年都会困扰着人事经理。如今的我已是公司人事部门中的一员,回想当年走出校园、初入职场的种种情形,一路走来,对于应届毕业生为什么会遭遇一些企业冷落,感受到了很多,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虽然如今为应届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的文章很多,但在这里,我只想就自己的求职和工作经历来谈一下,希望能给刚进入职场打拼的同学和即将就业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参考。应届毕业生的身上到底有什么毛病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1.工作不踏实由于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很多应届毕业生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总是单纯地觉得自己的薪水应该高点再高点,公司应该大点再大点,于是对于第一份工作,很多人只是把它当作了跳板。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应届毕业生入职后,普遍表现不踏实,总是在伺机找寻下一  相似文献   

16.
记得刚踏进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时,我还是一个不太懂事的孩子,是四年的校园生活和一年多的实习和工作,让我学会了选择,学会了做一个让大多数人喜欢的人。  相似文献   

17.
我所接触过的英国年轻人,薪水普通,也有生活压力,却能够靠着紧巴巴的薪水,享受着乐悠悠的生活。我称他们为"吃低保"的快乐一族。何为"低保"?就是每月仅赚取勉强维持正常生活的薪水,  相似文献   

18.
我刚到美国时没什么特殊技能,费了好大劲才找了个酒店前台接待的工作。我能得到这份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这家酒店经常有中国大陆的客商入住。我对每月2000美元的薪水感到很满足,下决心要保住饭碗。我干了两个月,业务已经比较熟了。一天早上,我感觉头有点疼,咽喉也不舒服,可能是晚上着凉感冒发烧了。本来想向经理请病假,可转念一想,自己工作刚有点起色,这点小病就请假,肯定会给经理留下不好印象。于是,我吃了点感冒药,坚持到酒店上班,可站了一个多小时就觉得头疼得厉害,人也昏昏欲睡。正好上司来巡视,她看我的精神状态不对,不但没有斥责我,还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职业形象,不仅表示着对客户和他人的尊重,也会让自己显得挺拔而自信。在求职过程中,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学富五车、无所不能,永远不要自我满足,多问问自己“我不会什么”。注重能力的积累远比注重薪水的多少来得重要,因为这才是每个人最厚重的生存资本。  相似文献   

20.
石敏 《今日南国》2007,(24):63-65
面对鸡肋般的工作现状,诸多年轻的职业人感到烦闷和焦虑。他们抱怨枯燥乏味的工作,让他们的生活变得缺乏激情和快乐;他们抱怨薪水太少,让生活变得不再有质量;他们更抱怨,怀才不遇的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遇到"伯乐",能让生活和事业有个彻底的改变……终于他们发现,抱怨以后,现实还是现实,没有任何的改变。曾经为了追求高薪,他们不辞辛劳地给自己充电学习;他们还努力拓展人脉关系,幻想只要得到一次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