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宗族与跨国社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平 《文史哲》2005,(5):88-96
作为中国农村尤其是南方地区的一种有效传统社会组织,宗族曾经被自20世纪以来的现代化、工业化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视为妨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封建落后组织而加以打击,一度销声匿迹。过去的20多年来,东南部乡村尤其是闽南乡村见证了宗族组织的普遍复兴。作为产生于明清时期的社会组织,宗族显示了其在全球化的现代化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基于血缘上的认同(当今仍然是重要的几种基本认同之一),宗族成为联结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南亚的另一种跨国纽带。从闽南一个宗族的个案当中,我们可以探讨文化和社会传统组织在东南沿海的复兴与海外华人跨国社会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宗族文化与乡村民主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因子,宗族文化复萌对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它对乡村民主化建设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宗族文化容易强化宗族意识、纠结宗族矛盾、妨碍法制建设、抑制独创精神、操纵乡政等,影响乡村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农民的政治参与,延缓乡村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论近代商人宗族与宗族文化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 ,以及新兴商人群体与商人社团的诞生 ,中国商人宗族在近代出现了若干由旧趋新的发展演变。其具体表现 ,主要是产生了由大变小以及封闭性日趋削弱、开放流动性日渐显现 ,旧的功能不断弱化、新的功能日益明显等过去所没有的新发展趋向。与此同时 ,商人宗族文化在形式、内涵及其影响等许多方面 ,也相应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但无论是商人宗族还是其宗族文化 ,又都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某些落后的残余。  相似文献   

4.
秦抗抗 《中州学刊》2007,(1):130-132
农村宗族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从功能上呈现出负向、中性、正向的级态分布。它们对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意义也大致呈现出从消极意义居多到积极意义居多的变化。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宗族之维关键是发展好农村经济,促进宗族的不断自新,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宗族在政治稳定、文化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中宗族与村民的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宗族活动,当今农民的态度与行为是多元的,他们组织或参与宗族活动尽管有较大的自愿成分,却也有着相当的非自愿成分.在不同层面的活动中,宗族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并不相同,农民的应对策略也是灵活的.如今,族权已趋式微,并主要通过积淀的习俗与规矩、村落舆论与评价等方式,发挥规制、组织、参与、物质援助、规劝与惩处等功能.不过,传统习俗与规矩已成为宗族所能借助的最后的资源与手段,因此,当这块"最后的阵地"也一道被越来越多的村民所漠视时,宗族所具有的传统权力也许就将发生真正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宗族文化与乡村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磊 《理论界》2004,(6):187-188
宗族是中国传统宗法文化的重要因子,新中国成立之初被革除,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复兴。宗族复兴根源于传统宗族观念的不可断裂性和国家权力对宗族的弱控制。宗族复兴对当今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对此我们要辩证分析,区别对待,让宗族文化的变迁有利于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宗族研究史上弗里德曼的宗族理论与"义序研究"的关系问题作了回顾和讨论,认为林、弗两氏宗族认识之异同,可以用"宗族的功能论"与"功能的宗族论"之异同来归结;弗氏在其理论构筑中只能入手、吸收"义序研究"之部分成果的"偶然"之中,内含着当时功能主义、非洲宗族范式的流行以及弗氏本人宗族研究取向等的"必然"因素;然而,这种"必然"导致了弗氏理论对宗族的观念系谱等文化要素之分析的忽视,并进而局限了其理论自身的阐释力.本文提示,世纪之交的本土汉学人类学的宗族研究仍要立足学科,发挥其诸如亲属制度研究、田野工作等方面的学科特长和本土文化分析之所长,为整体的家族、宗族和汉学研究作出应有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宗族无论其组织形式,还是价值标准,更与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目标、与现代法制格格不入.因此.宗族制度受到了抑制.在现代农村改革时期,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退出和家庭承包制改革的推行,家庭成为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和经营单位.而在家庭与农村社会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宗族关系在一些地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文化形态.在城市,由于人口层次、政治环境、经济改革以及思想变化等方面的影响,城市也可能出现宗族组织.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上宗族组织的政权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历史上 ,宗族组织不仅是个血缘单位 ,还是个准经济单位和准政治单位 ,其内部的结构与功能和当时的政权组织有很大的类似性。如宗族组织内部存在着与阶级关系相对应的身分等级秩序 ;与官僚机构相对应的宗族机构 ;与国法相对应的宗族法 ;与政权一脉相承的族权 ,呈现出明显的政权化倾向 ,而这正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宗法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陈兴贵 《天府新论》2016,(2):124-130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新的意识形态指导下,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生,这为宗族的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重庆松溉罗氏宗族以元末明初入川的罗祥胜为始祖,于1992年开始新修族谱,1995年开始举办清明会,2006年开始重修祠堂,上述活动预示着罗氏宗族已经开始复兴。松溉罗氏宗族复兴历程表明,传统文化的再生产是当代中国农村宗族复兴的文化机制,农村社会的意义危机是宗族复兴的外在社会动因,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宗族复兴的经济基础,服从当前政治的总体要求是农村宗族复兴的生存策略,族内精英的文化实践是宗族复兴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1.
周泓 《学术研究》2013,(1):31-41
宗族是汉人社会研究的核心论题,商者是中国传统社会既有内容。笔者基于杨柳青镇乡研究,提出市镇"商域宗族"论说。认为商号是市镇的空间与记忆符号、基本组织形式,绅商、商绅是市镇宗族的类型并引导市镇类型,宗族及其延伸组织为农人和商人市民所共有,宗族作为商人天然的内层信任机构具有商营功能;绅商、商绅是市镇宗族的核心圈层,中国式市民社会是绅商、商绅人格的复制或放大。它补充了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模式和施坚雅的市场划分类型,以及华北的商域研究。基于市镇商域圈层和乡社信仰圈层的"圈层格局",可为汉人社会关系结构提供新解析,并对差序格局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2.
杨文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2):108-115
宗族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的非正式组织,长期以来宗族血缘团体及其观念同农业文明相结合,构成了近代乡村社会的基本面貌。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进行苏维埃革命,用苏维埃模式改造了宗族的组织结构、经济结构与传统观念,取代了旧有的宗族结构体系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从中共改造宗族的结果来看,宗族组织并没有彻底被改造。血缘理性对中共改造宗族行动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血缘团体及其观念隐藏至中共所建立的苏维埃基层政权中,影响了中共改造宗族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朱熹与徽州宗族文化之间关系密切,他推进了徽州宗族修谱传统的形成,徽州宗族修谱传统反过来促进了朱熹思想在徽州民间广泛渗透,受朱熹的影响,徽州宗族形成了重教兴文的传统,朱熹思想深刻影响了徽州宗族内部的礼仪规范建构和风俗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2014,(2)
唐代宗族处在中国古代宗族的转型期,是中古宗族与近古宗族的交会之处:它在南北朝时代中古宗族衰变的基础上,基于隋唐社会环境的新变化,一方面继续着南北朝以来以世家大族为核心的中古宗族的衰变,同时又开启着宋元以后近古宗族的历史。其转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乡宗族的分野日渐清晰;二是其居住形态从"聚族而居"发展为"宗族聚居";三是宗族政治、军事功能的消褪;四是近古宗族的萌发。  相似文献   

15.
宗族现代化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 ,无论我们对宗族这一带有较强封建色彩的组织持什么样的态度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宗族组织都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快消失 ,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宗族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 ,使之与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相适应 ,从而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宗族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村贫困地区宗族关系和农村贫困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宗族多样性越大,以贫困差距比、贫困缺口平方、收入差距比为指标度量的贫困状况显著减小。因此,宗族可能通过阻碍市场化和村民自治给贫困地区农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由此说明在农村扶贫和促进村庄发展中不能忽视农村宗族等传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血缘群到公民化:共和国时代安徽农村宗族变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基于对安徽三个村庄的研究 ,我们认为农村宗族在共和国前期没有被革命政权打碎 ,在改革中遭遇了历史性瓦解。在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以村落为基础的集体化政策下 ,传统的集体性宗族因与新制度发生组织性同构而得以延续 ,并在农民面对灾难而向自身寻求保护资源时得到了增强。改革给予农民经济自主、乡村选举、进城劳动等现代权利 ,开始了其“公民化”进程 ,使宗族在大量年轻人离乡后失去了后继力量 ,宗族与农民的血缘关系被国家与公民的社会契约取代  相似文献   

18.
略论宗族在近代桂东南社会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东南是一个移民地区,人们有很强的宗族观念,并制定了种种措施维护宗族。由于国家权力对桂东南管理的相对弱化和近代社会的数次大动荡,宗族成为近代桂东南社会中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乡村力量。宗族在近代桂东南地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组织乡村政治权力、对经济渗入、控制乡村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略论宋代的宗族自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的宗族自治组织是民间自发组成的以男系血统为中心的基层组织 ,它一方面强化了对家庭及其成员的控制 ,另一方面对宗族内的婚丧嫁娶、老弱病残等有所照顾。它一经成立 ,便发挥着强大的社会功能 ,对当代中国的村民自治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清代宗族的社会控制看会党的发展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秘密会党的滋长与基层社会的控制效率关系密切。作为维持基层社会秩序的宗族,当清政府政治廉明、社会经济稳定时,其在国家政权的督导下,能配合地方政府镇压、捉拿或搜捕起事者,这对秘密会党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在晚清,由于国内外局势的重大变化,社会经济形势的恶化,宗族的凝聚功能减退,而各种非传统社会势力的乘机兴起和发展,则进一步分化了宗族组织,使得它在控制秘密会党时难有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