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女性气质是指以女性为主体所反映出来的具有女性性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性别特点。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米德的研究成果,性别气质更多是被建构出来的而不是先天存在的。中国少数民族由于其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其女性气质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变迁性、多元性等特点。少数民族女性气质的形成是与家庭、社会塑造分不开的,同时,少数民族女性气质塑造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  相似文献   

2.
纵观诗史,关于元代诗歌研究尚有较大空间可资开拓,本文从华夷一体的视域观照元代诗风。蒙古、色目等少数民族士人大量登上元代诗坛,并以其独特的民族性格、特殊的政治地位影响诗歌风貌。民族诗人耿介的精神气质沉淀为尚质崇古的诗风,诗歌具有口语化倾向和民歌风调。在民族天性、时代思潮交互影响下少数民族诗人的文学思想多以古为尚,并呈现出复古开新之处。少数民族诗人的参与对元代诗风的影响在整部"中华文学史"建构中是值得深入展开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民族大融合时期元代少数民族汉诗创作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少数民族诗人接受了汉文化的熏陶 ,但他们所创作的诗歌却仍然保留着少数民族的气质 ;因为出身、地位的不同 ,文化心理、民族情感的差异 ,造成其诗歌题材的多样化 ,大大地拓宽了元诗的题材 ;他们的汉诗创作由于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多元继承的同时又保存了他们的原创性思维 ,因而具有独特的意境和风格 ,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诗歌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身份、语言、题材则是界定少数民族诗歌本体属性的三项基本要素。20世纪5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诗歌本体属性的确立经历了学界复杂的论争与阐释过程。在民族身份、语言、题材的限定之下,无论是少数民族人民集体或个人创作的口头诗歌,还是书面诗歌,它们都具有明显的民族和地方文化共同体的书写和阐释特征。近代以来"民族"被赋予了政治共同体的内涵与意义,少数民族诗歌创作也在原来传统的血缘、地缘及精神共同体价值的基础上,产生了具有近代政治共同体特征的中华文化共同体、"民族-国家"共同体及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等价值,并生成了少数民族诗歌凝聚、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5.
晓雪是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的白族诗人。在我国少数民族诗歌花圃中,他的诗是一簇独具风姿的鲜花,给社会主义祖国的诗苑,增添了璀璨夺目的光彩。 从五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三十年来,晓雪创作了四百多首诗歌,出版了三本诗集和四本文学评论集。不久前,《晓雪诗选》荣获了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1983—1984)优秀新诗  相似文献   

6.
像中华民族这样,在一个主体民族的周边和内部共存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形成一个长期共存且因经济的发展而关系愈益密切、存续数千年的“多民族统一体”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甚至独一无二的现象.之所以能够如此,独特而优越的地理位置所提供的生存环境和交往环境,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农耕民族向四方的扩展,还是北方游牧民族对南方农耕区域的侵犯,都是一个自然的和历史的发展过程.应当从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同民族的经济需求和民族间利益冲突的必然性去认识这一过程,将其视作古代民族交流和民族聚合的一种特殊形式,而不宜突出道德评价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论60年来贵州民族关系的发展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众多的世居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碰撞与融合,形成了平和的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和贵州解放之后,在贵州这片神奇秀美的土地上,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逐渐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特点愈发突出。在未来的发展上,贵州民族关系既有挑战,又具有十分乐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民族院校的跨文化高等教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院校作为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机构,应遵循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以传承和创新高深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其文化使命.民族文化的多元冲突与整合、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调适是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根基.民族院校发展除了坚持作为大学的普遍意义上的文化逻辑,还应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其特殊的文化逻辑,深刻把握民族文化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以传承和发展高深的民族文化为核心,构建跨文化的民族高等教育理念,走跨文化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民族体育文化,撒拉族是青海特有的一个民族,此民族历史背景十分丰富,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并由此繁衍出不同的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0.
“石头”意象的民俗学指向使新时期贵州少数民族诗歌形成基于个体艺术创造的、重构的民族民俗信仰文化系统.通过民俗仪式在远古人类内心与现代人的心灵体验之间获取贯通,通过“石头”意象寻回诗歌文本呈现给我们的多民族文化记忆,这对我们体悟人类艺术创造精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族心理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应从三对矛盾同与异的关系、变与不变的关系、纯与不纯的关系中 ,来看民族心理对语言文字应用的制约作用 ,所以研究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应用问题 ,必须联系民族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心理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与心理互为构建.文化的变迁与转型,必然引起少数民族心理的变异.民族杂居地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研究对于民族杂居地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民族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意义.总体而言,民族杂居地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在研究目标上要强化为社会发展与稳定、为建立和谐社会服务的功能,在研究内容上应特别注重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在方法论上还需充分重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紧密结合、思辨分析与实证调查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不但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也影响人们应对挫折与困难时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因此,对心理治疗与民族文化适应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完善心理治疗理论。  相似文献   

14.
回族语言及其反映的民族认同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因历史和文化的原因而使用汉语 ,但在其语言中保留了部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成份。同时 ,部分词汇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从而体现出一种民族认同心理。  相似文献   

15.
延边大学的朝鲜族女大学生和汉族女大学生是延吉市年轻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前卫而时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不仅引领着延吉市的时尚潮流,而且在全国女大学生时尚程度排名中也位于前列。生活在同一文化背景下的朝汉女大学在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等方面往往互相影响,并日渐形成特有的趋同群体消费心理特征。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很多方面朝汉女大学生还是存在着消费倾向差异。  相似文献   

16.
“乜贴”是回族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文化现象,其扎根于回族当中,世代相传,在回族内部有始无终、周而复始地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回族社区的贫困问题,加强了回族共同文化心理,体现了回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民族立场、民间立场以及时代立场是少数民族叙事小说中隐含作者进行写作的基本立场,这三种立场使得作品在身份认同与构建、塑造民族形象、建构民族心理时必然采取多种叙事策略技巧以凸显民族性,从而使作品富有民族气息和时代特征;它体现了隐含作者对于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反思,对于解答少数民族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技巧等困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特殊性,如隐蔽性、复杂性和难以控制性、易于扩散蔓延性、国际性。因此,构建预警和防范机制也应更具有针对性。建立民族地区最有效的预警机制,应从法律制度、组织架构、技术支持和社会心理引导这四个主要方面确立思路。  相似文献   

19.
西南民族心理研究对于西南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民族和谐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意义.总体而言,在研究目标上要进一步强化为社会发展与稳定、为建立和谐社会服务的功能,在研究内容上应特别注重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在方法论上还需充分重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紧密结合、思辨分析与实证调查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0.
走访调查边疆民族省会城市昆明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失地女性在“农转居”生活变迁中的就业现状,并从心理、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因素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从宏观政策层面给予落实,从中观社区方面扩大社会关系网络,从微观个体层面改变传统思维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便走出就业的困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