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典美学的两次反和谐思潮黄理彪(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精神是和谐,但是,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并不是毫无变化,死水一潭。其间,发生过三次大的反和谐思潮,第一次是汉末魏晋时期,第二次是明末清初时期,第三次是在20世纪初年。这三次反和...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从现代学术文化发展的整体态势来看,还是从中国现代学术发展的成就来看,我们都应该对中国古典美学的规范进行整理发掘,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美学体系,与西方美学体系"双峰对峙".中国古典美学从研究范畴到具体命题到名词术语到学术用语,均自成体系,与西方美学"各说各语".但殊途同归,两者都是人类对于美的关注和诠释,都是人类对于主观美感和客观美的欣赏与诠释,以及对于人类审美经验的总结.中国古典美学作为东方审美学说,蕴含着深沉丰厚、蕴藉优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魂,总结了中国传统诗歌、散文、词曲、戏剧、绘画、书法等等的审美经验和美的创造的"美学创获",这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化的特殊而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初,中国美学进入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时期.促成美学的转型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其中传播手段的革命是至关重要的.在西学东渐大潮中兴起的近代报刊改变了传统的审美机制,使美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促成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美学思想对建构现代中国美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是一门国际性学科,从古至今,世界各国都有美学。然而,不同的国度和民族应建构具有自身特点的美学,对于我们中国应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这是美学界的共识。怎样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呢?经验告诉我们,既不应照搬西方的体系,也不能抛弃我国古典美学的传统。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必须将现代美学安放在中国  相似文献   

5.
本文沿着历史的线索回顾了中国美学在二十世纪这一百年中所走过的五个时期,展现了中国美学由古典美学向近现代美学转变并逐渐建立美学近现代体系的历程,从中总结了中国美学的几个特点。本文对当前中国美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中国美学在崭新的二十一世纪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和谐论美学的生态智慧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调。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宇宙意识、超越意识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能为现代生态伦理精神的形成、生态化的美学思想平台的建构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古典美学范畴,较少为学者关注。作为一个母范畴,它在儒家衍生了"教化"、在道家则衍生了"物化"、"独化"等子范畴。《庄子》中的"化"思想最为丰富复杂,后世美学范畴"化境"即是承庄子大"化"思想而来。在整个"化"范畴群里,"化境"是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被用得最多最广的一个子范畴,并且还是一个存活于现代美学中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古典范畴。  相似文献   

8.
杜书瀛 《南都学坛》2005,25(1):58-62
中国20世纪文论和美学的发展历史,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古典文论和美学在外力冲击下内在机制发生质变、从而由"古典"向"现代"转换的历史,是现代形态的文艺学和美学,由旧的学术范型脱胎出来,萌生、成形、变化、发展的历史,是学术范型逐渐现代化的历史。这是中国文论和美学历史性的转变与发展,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危机中强制性的、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美学先驱者们 ,首先是从关注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发展的目的而开始美学理论建树的。他们认为欲兴中国文学艺术的创造与研究 ,都有待于美学。为此 ,他们自觉地吸收西方美学思想 ,融汇中国古典美学思想 ,建构了新的美学话语 ,也使文艺批评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里程。这一切活动都是“五四”新文艺运动的重要准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埃兹拉·庞德以其译作《华夏集》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结合创造了契机,为汉学西渐作出了贡献。本文通过对庞德的诗歌和汉诗英译作品中所体现的现代主义诗歌美学与唐诗美学所体现的现代诗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美学的互通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领域中,美学范畴是承载某一美学理论形态诸概念和命题的基本词语。自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其基本命题聚集着自然范畴的核心美学思想和最根本的美学观念。该文从对自然范畴的美学内涵的廓清入手,对古典美学自然范畴的基本命题进行专题性的阐释,并在这一阐释所开启的视域下洞察和揭示自然范畴及其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位置。基于自然一词在中国哲学中的源始含义,古典美学用自然一词经验、思考和表达文艺美的本质和规律,由此生成了一个完整的文艺美学形态。自然范畴的基本命题是美即自然。在该命题看来,美是自然(即道)的一种根本性现身方式,是自然向人的感性观照的敞开。在由这一命题所开启的视界中,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自然范畴显明地标识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特质、民族特色、审美精神和美的本质观。  相似文献   

12.
"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贯穿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个历程。"丽"范畴萌芽于先秦两汉时期,"丽"揭示的是一些表面的、直接可感的审美属性,并不具备多方面审美内涵。魏晋南北朝时"丽"范畴逐渐成型,"丽"已有意识地被纳入社会文化审美视野,建构成一个独立自足的"丽"范畴审美体系。唐宋时"丽"范畴走向兴盛,"丽"是唐宋诗、词美的突出感性表征,唐宋诗学、词学理论自觉地对之进行了理性把握。元明清时期是古典美学"丽"范畴的深化时期。主要表现为它在许多艺术部门都得到了广泛深入的运用,人们对"丽"的审美特征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学是一个借自西方“古典学”的概念,指研究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学问。古典学的重建是指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打破旧的古典学学术体系、重建新的学术体系的过程。在汉晋前后和唐宋前后,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比较重要的古典学重建。19世纪末,中国现代古典学重建拉开序幕。社会变革是这次重建的原动力,疑古思潮的兴起是其诱因,现代考古学方法的引进和出土文献的发现是其基本条件,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其重要工具。百余年来,中国现代古典学重建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在从自发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14.
禅宗美学研究的重要成果─皮朝纲教授《禅宗美学史稿》评介刘方中国禅宗美学,一方面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另一方面其自身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有着其自身起源、发展、演变的独立的美学分支体系。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总  况在中国电影如何迎接进入WTO考验的关口 ,首当其冲的是要振兴中国电影自身和激活中国电影的活力 ,梳理新中国电影的历程 ,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 ,看清历史轨迹。中国电影的第一个十年就是值得总结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电影 ,开始酝酿新的美学变革 ,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为基本标志 ,电影的古典时期开始向现代电影时期转变 ,不同的国度都经历了急缓不等的变化 ,整个中国电影的变革也相当剧烈 ,主要原因是时代变迁和政体变化中必然产生形态和美学内涵的变化。电影这种特定的艺术形式 ,自然是与时代社会息息相关 ,无论…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的美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到明末清初,进入了自己的总结时期。作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是王夫之的美学体系和叶燮的美学体系。王夫之不仅是一位哲学大师,也是一位美学大师。他有很深的诗学修养。他自己说:“十六而学韵语,阅古今人所作诗不下十万。”他建立了一个以诗歌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唯物主义美学体系,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总结的形态。王夫之的美学和同时代叶燮的美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两位大思想家在理论上的成就,把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推上了一个灿烂的高峰。人们常说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我们也可以说,王夫之和叶燮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双子星座。  相似文献   

17.
描写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不朽主题,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月亮情怀。本文试就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情怀的形成、特点及其文化底蕴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肯定了月亮情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审美意义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古典美学中的“飞”是一个对古代文人的思考、创作与鉴赏至关重要,又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诸多文化特征的意象群。从其内在蕴涵、外在延伸及所具有的审美特征表明,“飞”意象群在中国古典美学领域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主要表现在所蕴涵的审美文化取向与审美特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美学范畴的研究,是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论在当代发展的主要理论进路,对于中国美学与文论体系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依循历史还原与现代阐释的方法,对中国文艺理论中的美学范畴展开研究,以期揭示其特有的生命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20.
试论李大钊历史唯物主义美学观吴加才本世纪初至二十年代,是中国美学史的转折时期。中国近代美学开始产生与发展,王国维等人学习并陆续把叔本华、康德、尼采、席勒等人的哲学、美学、文艺思想介绍到中国,运用西方美学理论进行文艺批评,而有别于中国古典美学,从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