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1世纪人才竞争的焦点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阵地。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不是看他占有知识的多少 ,而是看他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高等教育必须重视人的研究创造能力的培养。“经济”生产物质,教育生产人才。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能力,促进人的完善与发展是教育的功能之一。从这个意义上看,传授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能力。从宏观上讲,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搞上去,科  相似文献   

3.
据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智能结构存在着“四强四差”的情况,即接受知识能力强,研究创造能力差;抽象思维能力强,综合运用能力差;掌握书本知识能力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差;数据推导能力强,各种表达能力差。其中“四差”集中显现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上的缺陷。做为以适应社会变革而培育“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学后不能写的“知识型”人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使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主要关注点是人才综合指标和创新能力。从对大学生创造思维研究的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看,通过培养和训练,创造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和拓展。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当从改善教育方法、加强思维训练、创设有利条件、培养创造意识、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所谓跨世纪竞争型人才,是指一大批面向21世纪的综合素质高、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优秀人才。面对充满激烈竞争的21世纪,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竞争型人才,这既是高教战线一项迫切而又重要的新任务,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内容。美国未来学会强调,下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呼唤学校和家长改革传统教育方法,并认为适合新世纪的人才应当具有知识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这里的“新型”人才就是“竞争型”人才。新世纪呼唤着竞争型人才的诞生,高等教育机构必须站在历史的巨肩上实现对历史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一、尽快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二、尽快从知识教育向智能教育转变。对大学生,不仅要灌输知识,而且要培养智能。三、尽快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综合就是创造,渗透就是创造,交叉就是创造,嫁接就是创造。四、尽快实现文理分科向文理渗透的转变。当代科学是文理渗透的,当代科学研究也是文理渗透的。只有使人才既懂自然科学又懂社会科学,才能有创造能力,才能有大的创造成果。五、尽快从“教学问”和“知识”向“教学习”和“管理”转变。六、尽快从传授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要从传授知识向创造知识转变,教师要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7.
时代的发展已经把培养创造型人才这一艰巨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结合起来,是当今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 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是具有高超非凡的创造能力。所谓创造能力,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达到了最高水平,是智力的高度发展和归宿。培养创造型人才这一宏伟目标,虽然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可以达到的,但却是现代化事业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传统的“传习式”教育。教师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学生以接受知识为任务;教师固守课…  相似文献   

8.
解放思想,树立开放的人才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地区、企业之间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根本是人的“贡献”的竞争。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除了受其自身的素质 (如知识、能力 )外 ,还与其心态、工作条件、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具体来说 ,一个人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 ,他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转化为“贡献”。首先 ,他要有“能够做事”的素质。其次 ,要安排他“做适合的事”。全才是很少的 ,大部分人都是专才 ,因此 ,要安排他们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 ,否则 ,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三 ,要使他有“愿意做事”的良好心态。第四 ,要使他有“敢于做事”的勇…  相似文献   

9.
“三个面向”是进行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才能有效地进行改革和培养合格的人才。四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广博、思想活跃、富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所以,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就不能再去塑造一个个“书橱”和“活字典”式的书呆子了。当然,学校教育只不过是人生接受教育的一个段落,学校不可能提供学生足够终生享受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学校教育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段落,对学生的将来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学校传给学生的,除知识外,还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优秀的思想品德,还有获取知识的本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生动活泼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0.
独立性、批判性、主动性是创造性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强烈的创造意识、“新”“专”“精”结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结构、健康的人格是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素质特征 ,树立创造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者创新素质、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等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在历史新时期对教育工作作出的伟大决策。也是历史教学改革的目标。“三个面向”要求学校造就出创造型人才,以适应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和世界科技革命的新浪潮。创造型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拓者、改革者,新的科学技术的探索者、创造者。这样的人才要求具有一般能力以外的特殊能力。历史学科同“三个面向”相结合,虽不能象电子、机械、建筑等专业那样,采取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形式,但它包含的丰富内容不但是创造型人才知识构成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力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培养中学生成为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所谓创造能力,是指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就是有较强的求异思维的能力,表现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势态。 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万丈高楼平地起。”这种  相似文献   

13.
踮起脚尖     
[评析]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他也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应当在精通课文的基础上加工创造,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来表达知识的内容;不论讲授何种文体都要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一个教学上的艺术技巧问题。马卡连柯称教学上的技巧是“表演”,他认为“教育家不能表演,不会表演就不是教育家”。这是有道理的。为什么有些教师勤恳备课,却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什么有的课堂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气氛,有的课堂混乱,无纪律,甚至学生处在睡眠状态中,我看,重要问题之一在于课堂教学的艺术技巧问题。课堂教学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菲兹杰拉德与自我的曙光霍华德沃尔夫著田青雁译有时候我极力设想,假如曾有幸见到过菲兹杰拉德(Fitzgerald),我会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奇怪的是,我似乎连一个完整的问题都提不出,只能勉强组合起“很久以前似乎在哪儿听到过的一些杂乱无章的只言片语”。我...  相似文献   

16.
知识的载体是具有科学创造精神的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在科教兴国,知识立国的伟大实践中,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博基础,宽专业,富创造,重实践”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就如何激发广大学生的创造情感,培养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激烈竞争的现代信息社会里,教育的根本任务乃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广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使学生具备了创造能力,才算是进入了现代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高等学校既是教育中心,也是科研中心,拥有科学技术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两大优势。许多国外的未来学家预言,在21世纪,世界上最激烈的竞争不是在工业中,不是在科学技术上,而是在高素质人才上。而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正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为了适应这一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应向。“加强基础,倡导创新,发展个性”的素质教育转变,全方位实施创造教育,以激发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生机、活力,全面提高高等学校的综合实力,真正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校的工作任务是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各类专门人才.其工作途径是通过教学、科研和服务创收.报刊上常说的“教书育人”,乃是简化语,其实教师的工作不只是教书本,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和思想品质,并学习自学能力和开创能力.才能育人,才能培育我们所需要的开拓性人才.“创收”是教育史上的新名词,含义是创造金钱和物质的收入,以改善学校的物质设备和师生生活.我认为“教书育人,创造收  相似文献   

19.
听说读写是大学英语综合性技能训练的重点,只有同时发展各项语言技能,才能真正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不仅仅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更要为学生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并对他们四、六级通过之后的英语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以培养高素质的“通”“专”相融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创造方面的自卑心理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着创造方面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主要是由于陷入创造力心理误区、曲解创造与知识的关系、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针对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要帮助青少年消除创造力心理误区;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知识与创造的非线性关系,指导他们采用“直接创造法”;帮助青少年消除对创造性思维的神秘感;帮助青少年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