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IPO作为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和促进上市发展的重要手段,这就应从IPO企业募股工作实施情况做好前期财务准备和财务规范工作,保障IPO企业财务工作可以规范顺利开展。本文针对IPO企业财务工作加以分析,了解IPO企业的组织架构,之后分成两个部分阐述IPO企业前期财务准备要点和财务规范工作策略,以期IPO企业处理财务规范问题,在前期财务准备和财务规范工作支持下实现经营能力全面提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CEO的IPO思维     
史永翔 《经理人》2008,(2):46-48
如果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IPO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从方方面面进行充分的准备,那么很可能,令企业兴奋不已的IPO会成为一个能带来短暂繁荣的肥皂泡,只能让企业绽放瞬时的华彩。例子举不胜举。看看A股的上市公司,有多少企业在IPO后第一年实现腾飞,两三年后就业绩下降,接下来就陷入亏损?有多少企业上市后短短几年,就被ST、DT?  相似文献   

3.
金农 《经理人》2008,(10):122-122,124
企业IPO之前,都要经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发审会一关,发审会研究并确认企业是否符合IPO条件。此过程俗称“上会”和“过会”。对于心揣IPO梦想的企业家,过会被否的企业,有哪些教训值得汲取? 以下是2008年部分企业被否的原因分析,为跋涉在tPO路上的企业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曾立平 《经理人》2008,(2):43-45
当中国企业一窝蜂挤IPO这个“独木桥”的时候,未上市企业不愿意上市、已上市企业选择退市,这在全球证券市场已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5.
本文假设行业在繁荣和萧条两个状态之间转变,进而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将企业的IPO决策看作一个美式期权的执行,采用未定权益分析方法,研究了行业景气循环对IPO时机的影响,并对描述企业IPO时机的临界条件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结论表明:不考虑企业投资对融资的需求,行业繁荣时IPO的临界条件较小,对IPO具有推动作用,而行业萧条具有抑制作用;繁荣的持续期越长,IPO临界条件越大,因而抑制了企业上市,萧条的持续期越长,则IPO的临界条件反而越小,对IPO起到推动作用;繁荣程度越大,企业IPO的门槛越低,上市的可能性就越大,萧条程度越大,则IPO门槛越高,上市的可能性也越小。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行业景气循环对企业最优IPO时机影响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6.
IPO迷思     
《经理人》2008,(2)
IPO是不是助力企业成长的万能药?为什么有些企业在IPO一两年后便滑入亏损的深渊?也有些企业主动申请退市?在中国企业一窝蜂似地挤IPO独木桥的风潮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手工搜集的借壳上市数据检验了影响中国企业上市路径选择的因素。以往文献发现较差的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借壳上市而不是IPO上市,然而本文发现中国借壳上市的企业无论在上市前还是上市后业绩表现均显著好于IPO企业,即更好的企业选择了借壳上市而不是IPO上市。进一步地,本文检验了这些企业选择借壳上市的原因。本文发现选择借壳上市的企业面临更大的融资约束。在IPO管制下,借壳上市可以帮助企业更快上市缓解融资约束,同时有效利用市场择时降低上市成本。最后,本文排除了会计信息质量、信息不对称等其他对企业上市选择的竞争性解释。面临融资约束的优质企业选择借壳而不是IPO上市,说明中国现行的IPO审批制度对企业上市的筛选是缺乏效率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2009年下半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重启以来,IPO业务风生水起,而IPO企业股份制改制过程中涉及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契税等相关税费,笔者拟就IPO企业股改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税费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对IPO折价的影响问题。基于在IPO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和信号传递理论,本文认为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对于投资者判断IPO企业的价值有较大的影响,从而最终影响到企业的IPO折价。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主要包括:职能背景异质性、教育背景异质性、年龄异质性以及任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两年来中国股市转为火暴,IPO原本是个非常专业的术语,如今对普通大众都不陌生了。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即首次公开募股,是指企业透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包含股价信息学习机制的产品差异化决策模型,探讨企业开展产品差异化的微观决策机制以及IPO前后企业策略变化的动态特征。理论研究表明:产品差异化策略仅是企业在IPO后的一种短期策略,企业差异化策略的效果在上市后将逐年弱化;企业可以从同业竞争企业的股票价格获取行业差异化信息,这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差异化策略执行强度。本文以2005年至2015年间IPO的996家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对产品差异程度的测算与产品同质企业的匹配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上述模型结论。本文是结合产品差异化对已有产品市场竞争机制的拓展,研究结论对构建国内证券市场与产品竞争市场间内在关联,发挥股票价格对企业决策的参考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IPO盈余管理方式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IPO企业采取盈余管理的方式有效的保证了企业的业绩。本文通过对IPO企业中的盈余管理方式的分析,探讨了在相关的约束条件下,盈余管理方式对IPO企业的影响。目前,很多IPO企业不仅采用了应计的盈余管理,还深入的开展了真实的盈余管理,真实的盈余管理相比于应计盈余管理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股票发行价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对企业的业绩影响也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应计盈余管理主要影响的是企业的短期类业绩,而企业的长期业绩,真实的盈余管理对其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3.
创业板IPO定价存在的问题 IPO(InitialPublicoffering)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是企业为了募集资金,以上市为目的,面向不特定的公众投资者第一次公开撕亍股票的过程。我国开启创业板虽然为高新技术产业募集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家族成员参与管理对IPO抑价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家族成员参与管理对公司IPO抑价率的影响。基于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本文发现,家族参与管理的企业的IPO抑价率显著低于其他民营企业,并且家族成员担任CEO的企业IPO抑价率比非家族成员担任CEO企业的抑价率更低。进一步,我们发现,当家族参与管理企业不存在现金流权和投票权分离时,IPO抑价率更低。本文认为,家族股权与家族管理的结合可靠地向市场揭示了家族参与管理企业内在价值的信息,降低了IPO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了IPO抑价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在企业IPO过程中的择时行为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虽然风险投资机构整体上并未帮助提高企业通过发行审核和选择市场较好的时期进行IPO的概率,但是经验丰富以及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具备这样的择时能力.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及其特征并不影响样本企业在短期内的择时行为,这表明IPO择时更有可能是一个基于中长期预测的规划过程.综合本文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企业应该尽量选择经验丰富、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IPO成功率,并且在市场行情相对较好的时期上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企业的IPO融资决策与产品市场竞争结合起来,研究IPO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实证分析IPO公司产品市场竞争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IPO对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持续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使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条越绷越紧,融资成为众多开发商能否生存下来、能否继续发展的“拦路虎”。在多元化融资的“长征路上”,上市融资可谓“肥肉”一块。大型国企如保利靠着政策优势可以国内IPO;民营企业如富力、绿城等争着去境外IPO,今年碧桂园在香港上市更是大获成功,一时市值跃升至国内第一;也有企业如任志强的华远谋求通过借壳上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中国上市企业(包括国有上市企业在内)IPO的实践结果发现中国股票市场IPO主要存在着三大问题,包括一级市场发行抑价问题,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日超额收益问题,国有企业IPO上市后效率和盈利能力恶化问题等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大量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探索中国股票市场IPO问题存在的主要成因,并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考虑我国注册制新股发行定价改革构建实物期权模型,得到“窗口指导期”和注册制市场化定价两种情形下创新型企业的最优上市时机和企业价值,探究新股发行定价改革对IPO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册制新股发行定价改革提高优质创新企业IPO估值,提升优质创新企业的上市积极性,并通过降低优质创新企业等待上市期权成本和上市阈值,激励其较早上市。本文的结论为我国全面推进注册制,提高上市企业质量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IPO预披露制度对IPO有偿沉默的影响为切入点研究媒体的负面效应。结果显示,2006年引入的IPO预披露制度一定程度上助长了IPO有偿沉默现象的发生,尤其在IPO公司属于民营企业,地处市场不发达地区以及属于小公司时,上述现象更为严重,而良好的治理环境则有助于减少IPO有偿沉默的发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IPO时支付有偿沉默费的公司,IPO之后出现业绩变脸的可能性更高,IPO之后的会计盈余质量更低,这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的IPO有偿沉默更多预示着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