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研究汉代婚姻关系的新著——《汉代婚姻形态》最近由三秦出版社出版问世。李学勤先生在为此书作的序中说:“彭卫同志这部书,将汉代婚姻关系置于当时整个社会和文化背景中考察,吸取新的学术成果,作多角度的剖析,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胜于前人。”李先生的话使我对彭卫同志这部书产生了极浓的兴趣。十多年前我曾读过杨树达(遇夫)先生的《汉代婚丧礼俗考》,获益匪浅。今日彭书问世,伏案展读,不揣冒昧将读感写出,以荐读书同好。  相似文献   

2.
汉代谣谚是汉代民人对汉代社会历史状况的真切感受和真实写照,是反映和描述汉代历史的信史性资料。汉谣谚所包含的信息极为广泛,它几乎涵盖了汉史的所有领域。从社会史的角度对汉代谣谚进行整理和研究,有助于从一个方面来补充汉史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朱绍侯先生《军功爵制在西汉的变化》一文,对西汉爵制的各种变化详加考论,读后甚得启发。然于西汉“民爵、吏爵界限森严不可逾越”一说,却感证据不足,或可商榷。 朱先生认为秦代无民爵、吏爵之分,而汉代自刘邦始即有民爵、吏爵之分。我以为,无论是秦代,还是汉代,都无“民爵”、“吏爵”之名,亦无“民爵”、“吏爵”之分。汉代史籍常有“赐民爵”若干级;“赐吏爵”若干级的记载。如《汉书·宣帝纪》载;元康三年“赐天下吏爵二级,民一级”;  相似文献   

4.
刘厚琴 《南都学坛》2007,27(3):14-17
汉代继承关系的法律,传世古籍未有具体记载,张家山汉简之《二年律令》所见汉代继承关系的法律却多达20款。汉代家系继承法主要体现在爵位继承和户主继承上。张家山汉简律对家系继承关系的规定,展现出汉代家系继承制度之宗法伦理特色:一是家系继承以血缘亲等为中心,体现出家庭成员的身份等差;二是兼顾婚姻关系,规定了妻子的继承权;三是宗法血缘关系之入律是从立法方面开始的,也体现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家系继承法律规定与家系继承实践存在差异;四是父系血统关系是逐渐增强的。汉代家系继承法既以立法的形式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也以立法的形式肯定并加强了家庭内部的不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汉代疆域之广阔,国力之强盛,文化之发达,是中华民放形成史上的黄金时代。民族的精神和气质由此而兴发,艺术的真谛由此而宏扬,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族在汉代文明的土壤里崛起和凝聚。现存的汉代艺术品极为宏富,画像石、画像砖、帛画、壁画等等,这些都展示出中华民簇奋发向上的风姿。在各类艺术品中,龙,这个与民族文化同期孕育,同步发展而又被汉代尊奉的艺术实体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关于龙的起源,迄今众说纷纭。图腾说认为龙是多种动物的复合体,其中具有蛇的  相似文献   

6.
《河南大学学报》1984年第四期刊出拙稿《西汉“民爵、吏爵界限森严不可逾越”说质疑》(以下简称《质疑》),对朱绍侯同志《军功爵制在西汉的变化》一文中的某些提法提出不同意见。同期也刊出朱绍侯同志大作《再谈汉代的民爵与吏爵问题》,对我的质疑做了回答。诚如朱绍侯同志所说,史书关于汉代赐爵制的资料不多,根据现有资料,要搞清汉代赐爵制的全部问题,那是很困难的。唯其如此,在未发现新的资料之前,只能对原有资料深入研究,切磋琢磨,庶几对汉代爵  相似文献   

7.
汉代社会上层婚姻中的“待年”女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汉代女子的"婚年"或"婚龄",已经多有学者进行过讨论。其中社会上层婚姻中一种特殊的情形,即女童幼时即确定婚姻关系而"待年"者,早有学者关注,并以为即"后世童养媳之俗"。汉代社会上层婚姻中的"待年"女子有其特定的政治背景、生活境遇、心理特征和社会表现。这是婚姻史研究的对象,也是未成年人生活史研究的对象。讨论相关文化情境,对深化汉代社会生活史的探讨,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从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妇女》塑造的男女两性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作者在作品中想要通过伯基与厄秀拉创造出一种平衡、超然的和谐婚姻关系,并试图在和谐的婚姻关系之后找到在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汉代公田有多种经营方式,除赏赐给贵族、官僚和功臣及实行屯田外,其经营方式经历了由赐民公田到假民公田再到赋民公田的发展历程,这种变化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自然灾害或战争发生后,灾民生产资料减少,政府为了稳定社会,吸引流民重归田地,多次利用公田救济灾民,使得公田产权经历了上述变迁。  相似文献   

10.
婚约作为婚姻关系成立的前置程序,界定其法律属性应以正确认识婚姻的法律属性为前提。通过法理学与民法学理论分析,可以得出婚姻契约性质的结论。而婚约作为婚姻缔结过程中相对独立的阶段,其性质应属于婚姻契约的预约合同,故认为违反婚约的法律责任应纳入违约责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读了高敏先生《论汉代“假民公田”制的两种类型》(以下简称高文)一文后,很受启发,然而觉得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诸如:低税率“假民公田”性质如何?起于何时?它与“赋民公田”关系如何?等等。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意见,不妥之处,望高先生及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从现存可见的文学艺术来看,"汉代的艺术是人的艺术";汉代的思想是尊重人重视人的。"天人之美"主要是西汉时的美学风格,也是汉儒阐释"六经"的美学追求;"人和之美"涵盖了东汉中晚期的艺术特征,是文艺走向自觉的开始。如果说,汉代人对经学的阐释是发现自我,那么汉代书法就是汉人与自然的真正交流见证。人的自然化、自然化的人,二者水乳交融却是以汉代审美意识的整合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河南师大学报编辑部转来杨际平同志的大作《西汉“民爵吏爵界限森严不可逾越”说质疑》,对拙文《军功爵制在西汉的变化》中所谈“民爵”、“吏国”问题,提出异议和批评,拜读之后,很受启发。首先我应该承认,在拙文中并没有把“民爵”和“吏爵”的问题讲得很清楚。所以如此,第一是史书关于汉代赐爵制的资料不多,根据现有资料搞清汉代赐爵制的全部问题,那是不可能的;第二是由于《军功爵制在西汉的  相似文献   

14.
《从东海郡吏员考绩簿》的内容来看,此簿的定名不甚准确;此簿所载,可以确证西汉县尉之设置有左、右之分,且始于西汉;此簿所载诸县“输钱知内”的时间与作法,可明汉代地方向中央上缴钱财的制度梗概;通过此簿所载,确证汉代也存在“货戍”之制,可补史籍之缺;此簿所载“送徒民敦煌”,有可能是汉代的谪戍之制;此簿所载人名多单名的情况,有助于研究汉代民情风俗。  相似文献   

15.
外国在刑事诉讼中普遍确立的婚姻关系特权规则,体现了对其他社会价值和利益的维护,体现了对夫妻之间这种特殊信赖关系的保障及对人格尊严与人权的关注。我国具有在刑事诉讼中设立婚姻关系特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但应注意明确婚姻关系特权中配偶的范围,规定告知程序以及婚姻关系特权的例外。  相似文献   

16.
丰富的汉代水井遗存显示出汉代水井文化的重要性。水井在汉代有诸多文化含义。首先,祭祀与追思,神格化的水井成为汉代人祭祀的对象并引申出追思名人水井的文化现象;其次,灵异与灾变,水井异常的情况常与时局相联系,令汉代人形成敬畏的心理认知体系;再次,死亡与恐惧,与水井有关的死亡生发出了危险与恐惧的文化意象;最后,闭塞与隐匿,水井的特殊结构衍生出闭塞与隐匿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7.
汉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以特殊的艺术形式展现泱泱大国的强悍之风。汉画艺术精神体现了汉代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汉代人生命力的刚劲与顽强,汉代人的"阳刚之气",汉代人"以大为美"的审美特征,能激发大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创造力,对塑造大学生的灵魂、启迪大学生的智慧、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等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汉代生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人普遍存在着重视子嗣、希望人口增殖、重男轻女等生育主导思想。汉代人也注意到生育与母亲的德行、自然环境、胎教、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 ,透露出早期的优生优育思想。汉代优生优育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9.
汉族分布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113738.61万人,2000年,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96%。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的先民,是中国古代的华夏族。称谓始于汉代,并沿用至今。汉族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同其他民  相似文献   

20.
汉代器物赋是汉赋长河中的一个支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大量散佚。本文在统计汉代器物赋留存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器物赋的内容,进而探讨这些作品与汉代民俗、汉代人思想观念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了汉代器物赋的修辞手法及其在赋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