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爱伦·坡人性主题创作的问题意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明 《学术论坛》2006,(5):152-155
人性主题是文学作品中审美观照和价值观照的永恒话题,也是人类永远困惑不解的生命之谜。一个作家如果人性问题意识缺位,很难想象其作品会有深度的表达和恒久的魅力。被誉为“西方现代派的远祖”之一的美国作家爱伦·坡,以人性之丑恶作为审美对象的小说,表达了现代人无处逃遁的生存困境与人性危机。文章通过考察爱伦·坡在《泄密的心》和《一桶白葡萄酒》中对人性主题的深入而别具匠心的开掘,透视其创作背后的问题意识,进而揭示爱伦·坡小说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王统照是一位既坚持现实主义、又不拘泥于现实主义,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作家。他从“五四”时期至四十年代末写下了上百篇短篇小说。其短篇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二十年代前期,二十年代后期,一九三○年前后至四十年代。探索一下作者这三个阶段的短篇创作及其发展过程,不论对于研究他的整个创作还是促进与活跃今天的文学创作,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19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评论家,爱伦·坡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缺乏理性、沉醉于疯狂的想象世界中的作家.爱伦·坡通过小说中的城市意象向世人传达了他的“入世”情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以爱伦·坡作品中涉及的巴黎、伦敦和爱丁堡三座城市为例,探讨爱伦·坡对19世纪犯罪率不断升高、人与人关系淡漠、人的精神世界萎缩等社会问题的关注,说明他的作品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效果说”是爱伦·坡诗学的核心,它强调小说的故事情节服务于预先设计好的效果,以达到对读者心灵的震撼。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创作充分践行其“效果说”理论,展示了古典与浪漫、真实与怪诞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与统一,取得了特殊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论张爱玲小说的悖反现象及其文体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有人说,“张爱玲是属于四十年代的”,这不仅指“她的青春,她的光辉存活在四十年代的小说和散文里”,更指她的小说散文本来就是四十年代沪、港洋场社会的一部分.它们与其所致力再现的那个世界血肉相连,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6.
论美国当代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是多样化的,大体上西方存在过各种类型的小说当代美国也都有。 纵观西方的短篇小说,自古至今,大约有四种基本的类型,即情节小说,人物小说,意境小说和“反小说”。前两者都是传统小说,而意境小说,是伴随着本世纪20年代以来的现代主义思潮而兴起的,具有一定的反传统性。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形形式式的实验性的“反小说”,则是明显地有意同传统小说唱对台戏的。值得注意的是,“反小说”的实验虽也算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当代的美国小说创作,却并不象有些喜欢赶时髦的人所设想的那样,是“反小说”一家独兴,而是所有四种小说的基本类型同时并荣,杂然纷陈。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是清代杰出的小说家、诗人,其《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爱伦.坡是19世纪初美国的一位小说家、诗人,是美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奠基者。两位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作家,在身世遭际与小说创作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身世遭际方面,两位作家生前皆落寞孤独,身后却名声远播;在小说创作领域,两人都表现出对神秘恐怖题材的偏嗜,且在表现手法上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6,(12):129-135
在民初短篇小说创作与理论的热潮中,通俗作家做出丰富贡献。他们的创作量极其可观;除此之外,在小说理论译介方面,也有所作为。这一点,在现代文学史中,一直被忽略。藉由对西方理论的借鉴和引申,围绕“短篇小说”这一蓬勃发展的文学形式,通俗作家确立了新的文类意识;另外,以同时代“五四”作家的理论探讨为参照,通俗作家的选择体现出文学观念的分化。而他们在理论上的特定取向,最终可以反过来在他们的写作实践中得到呼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通过现代作家在“五四”及20世纪30年代对“意识流”的接受情况可展现中国现代主义小说产生、发展的过程及特点.即“五四”作家在创作中对“意识流”的接受,源自对目的论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性之追求以及作家内心“自我”意识的增强,由此造就的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一批作家的焦虑性文学叙述成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最初形态.而20世纪30年代,以京派为主的新传统主义者如废名、凌叔华等人,通过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并建立在对西方现代性批判立场上的“意识流”文学实践,成就了一批具有跨文化交流特质的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成熟之作.  相似文献   

10.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多元化的文学创作现状分裂了宏大叙事一统天下的局面。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家 ,池莉的小说创作始终坚持着对日常生活的叙述 ,由此 ,形成了其小说文本的独有特征。池莉小说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各有不同但又有一以贯之的东西。她的创作尚存在着一种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和生活感受上的徘徊情况 ,这需要她在今后的创作中去超越。  相似文献   

11.
胡辛是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江西自现代以来文学成就最突出的女作家。她由《四个四十岁的女人》发轫,从追求女性为社会承认的理想价值,到《蔷薇雨》呼唤女性的内在自觉,再到《怀念瓷香》重构己身历史的母性书写,其小说创作的清晰流变可谓代表了女性写作的三个阶段,且见证了一个学者型作家艺术创造的品质和智慧。她纵横文坛近三十年,其小说创作使人们看到:一方水土和一方女人有着隐秘的生命关联,一种具有持久魅力的写作,往往是经由自身丰富的生命感悟而朝向地域与传统的精神扎根。  相似文献   

12.
丁玲小说的心理描写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女作家丁玲,自一九二七年步入文坛,迄今已创作了四十多个短篇小说、三个中篇小说和三个长篇小说。她的全部小说,突出地显示了作者大胆直面生活的勇气和对于艺术独创性的执着追求。特别是对于中国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对于一种女性自我意识的全力发掘,形成了她的小说最有价值的特色。而与其思想内容上的特点相适应,在艺术表现上她又擅长对人物内心世界作细腻深入的剖析,形成了她心理写实小说的独特样式。近年来,一些研究丁玲作品的文章,都对这方面有所称道。但是丁玲小说为什么特别注重心理描写,她在心理描写上的特色究竟是什么等等,却还研究得不够。本文拟就此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行家和同志们。一对人物心理状态的特别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描绘,是丁玲小说贯串始终的突出追求。任何一个小说作家,如果不想生产平庸  相似文献   

13.
电影,尤其是处于当时垄断地位的美国电影,作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都市上海的普遍化娱乐形式,对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不仅创作的手法与技巧如蒙太奇的运用、空间的发掘等有了创新,而且小说的内容与范式也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散文画”的提倡二十年代初,当西方近代小说理论传入中国、小说构成“三要素”(人物、情节、背景)理论受到普遍推重的时候,赵景深却依据中国现代小说与抒情传统密切联系的特征,对小说文体形式的构成要素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短篇小说实是各种文章很巧妙而复杂的组合”,因而提出了这样一个小说的“假定的公式”:“短篇小说=抒情文+叙事文+写景文”①.也许,赵景深的小说“公式”受到过西方小说家理论“三要素”说的启示;但它却集中反映了现代小说家在强大抒情传统的  相似文献   

15.
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唯一的真正成熟的流派,有一批成熟的作家,如赵树理、马烽、孙谦、西戎、胡正、束为。该派孕育于四十年代,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达到鼎盛期。“山药蛋”以“写农民”,“农民看”为创作宗旨,追求小说的“新、短、通”,不少作家担任过农村干部,在他们通常采用的近科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和民间故事结构方式的作  相似文献   

16.
爱伦·坡对恐怖小说作出了极大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展示并探讨其独特的风格与艺术魅力。坡继承了十八世纪哥特式小说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使恐怖小说心理化。坡以恐怖和怪诞奇特来表现他唯美的艺术主张,他笔下的人物都带有一种病态、颓废的倾向。作为浪漫主义作家,坡丰富的想象把恐怖渲染得淋漓尽致。坡注重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和效果,其精心营造的“恐怖”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憾与冲击。坡所创造的离奇怪诞的恐怖世界成为美国文学之上一道奇幻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滥觞于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小说至三十年代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题材、背景和性格刻划来看,中国现代小说的进展清楚地显示了从二十年代早期以城市为背景的自传体裁转变到三十年代以后描写农村范围的乡土文学”。描写乡村社会农人生活逐渐成为三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主要题材,以至于当时甚至有人惊呼“几乎所有的作家全写农村去了”。其中左联作家的乡土小说创作获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论及福克纳,那座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三座宏伟大厦——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便能说明一切(《人间喜剧》、《卢贡——马卡尔家族史》为第一、第二座)。把 美国现代南方社会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精神世态表现得无与伦比的,在美国,除了福克纳,还有谁?而这无与伦比的深刻就藉着他的艺术天才,他“是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 福克纳小说艺术的创造性,最突出的是他锤铸出一种前无古人的叙述文体——繁复长句。在英美作家中,“极少有一个能像福克纳一样,把一个句子写得像大西洋上的巨浪那样无壤无垠。”但他这种存心违反句子规则的艰涩文体也招来不少非难。至于他小说的结构风格,也像对他的文体艺术一样毁誉皆有。考利认为“福克纳大多数小说在结构上都有明显弱点。”考利在此主要指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就连从四个角度来叙述同一故事,几个不同人物的意识交汇到同一题旨上的复调结构佳作《喧嚣与骚动》,考利也“仍不敢肯定,小说的四个部分的排列次序就是最理想的。”考利认为“福克纳的成就或是表现在篇幅较长的短篇小说上”姑且不论考利的论断准确与否,但福克纳中短篇小说的结构艺术确实颇具魅力。  相似文献   

19.
以一大学者而兼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乏其人,新文学的奠基者鲁迅、郭沫若都如是。四十年代,钱钟书也如是。他于治学之余,从事创作,计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集《人、兽、鬼》(1946)、长篇小说《围城》(1947)。钱钟书的创作,无论散文抑小说,都显示出一种特殊的风格,处处让你感到作家学识的渊博,精深,中外古今,皆能贯通。以这种学识为利器,品察人物,判析世相,犀利、睿智,自能给读者一种特殊的美学享受。当然,小说不是学术论文,不能徒以学识去论证某个观点,必须尊重小说的特点,这是一切以学者而兼作家的人都不可不虑及的。清代纪昀是一位“位高望重”的大学问家,鲁迅批评他的笔记小说《阅微革堂笔  相似文献   

20.
从一九二九年底写作第一个短篇小说《房东太太》开始,巴金解放前后共写有八十多个短篇小说。在巴金的整个小说创作中,这是一个不小的量;与其他现代小说作家相比,他的短篇小说不但产量丰饶,且有独具的艺术特色。“我关心的是人物的命运”对于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来说,人物命运、人物性格的描写与表现始终是衡量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巴金的短篇小说正是以描写和表现人物命运见长的。他曾经说过:“作为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