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略论“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区域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愈来愈多,目前,进城的农民工已达8000万人。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给城市经济生活带来了活力,也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进城的农民工却没有得到公正、平等的待遇:他们大都收入低、经常受歧视、权利得不到保障。如何正视农民工目前的处境并对此加以科学引导和管理,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一、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1.农民工进城是推进城镇化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乡关系为二元化结构,城乡实行分割政策,在城市住的为城市户口,农村住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成为一类新的社会群体——“农民工”,他们融入城市是我国现代化的组成部分。30多年来,这一系统工程尚未有过实质性展开,近年来,“农民工市民化”成为学界热议话题,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农民工市民化”就是将身份尚属农民、在城市务工的流动人员接纳为新市民。农民工的市民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操作的实务工作。类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移民法制,农民工成为市民必须依据法定条件、法定程序进行,必须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90后那些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对农业生产活动并不熟悉,对农村生活也日渐陌生。进城务工之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就业经历与城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意识和行为看起来已接近于城市人,但实际上他们的思想认识、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都与城市人口有很大差别。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多的涌入城市社会,解决他们的归属感问题变得就更为重要。因为这不仅可以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可以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进城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方面。泸州有农业人口390万,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85%。城市化率在17—20%。据有关方面数据,目前泸州有进城农民13.5万多人。农民进城务工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民工进城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潮流,进城务工人员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我想就这个问题发表几点看法。一、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的称呼问题"农民工"的称呼,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形成的。但仔细推敲,这个称呼不确切。首先,这个称呼不能准确体现进城务工者的身份。"农民工"的称呼概念模糊,说他是农民,又有工字;说他是工人,又有农民二字。最多只能表明他们是来自农村的务工者,  相似文献   

6.
农民进城务工新动向经济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进城不但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对农村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使农民收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民工的出现,是在“推力”和“拉力”的合力作用下产生的。目前应该增强“拉力”,善待农民工。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广大城市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速度也日渐加快,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需求方。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人口收入偏低,众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供给方。农民工进城不是融入城市,而是作为一种城市边缘人的角色进入,因此农民工在城市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关系到其自身的社会保障问题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做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不仅关系到农民工自身生活,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虚城市化"到市民化:农民工城市化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陈丰 《社会科学》2007,(2):110-120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游离在城市的边缘,职业与社会身份的分离、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均表明他们未能真正融入城市,而是呈现一种“虚城市化”现象。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农民工的“虚城市化”只是其市民化进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为尽快完成这一转变,一方面农民工应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主动地融入城市社会;另一方面应当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努力增加制度供给,改善制度环境,并且积极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为农民工群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阶层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兴全 《人文杂志》2004,(1):180-185
农民工从农村向城市的移民是一个痛苦的社会过程 ,农民工有农村的拖累 ,有进城的高门槛 ,整体处于困境之中。我们的社会给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 ,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 ,更有利于社会稳定。把农民工纳入整个社会体系之中 ,通过立法 ,加强政府行政管理 ,包括对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以及至关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 ,把这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引向健康的社会体系之中 ,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王俊恒 《江淮论坛》2012,(6):144-14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多种力量的共同介入。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的价值表现为: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适应性,开发农民工的潜能。同时,从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社会工作方法和社会工作教育等方面探讨介入农民工城市适应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涌入城市,他们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却经常遭到侵犯。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对农民工的各种歧视,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是城市和谐发展的核心.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进展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农村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农村家庭的裂变,"一家两地"、"一家两制"成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主要形式,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要转变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观念,为进城农民工安家立业创造环境和条件,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推动劳务经济的长足发展重在建立三个“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发展以农村劳务输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的劳务经济,已成为农业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广大农民最直接、最有效的增收主渠道。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农民进城务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工业化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乡转城的务工人口逐年增加 ,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或阶层。“打工妹”是社会对农村进城务工女青年的称呼 ,她们也是当今城市劳动者中的一支新的女工阶层。2 0 0 2年 8月国家通过媒体公布全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有 85 0 0万人 ,男性占 6 0 % ,务工人员 70 %为青壮年。根据这一统计 ,“打工妹”有 340 0万人。据兰州市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反映本市流动人口有 31.88万人 ,女性也占 4 0 %左右。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的流动人口占本市城镇人口的 13%~ 15 %。据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郑杭生的调查城市居民中已定居…  相似文献   

15.
进城农民工的弱势化程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已成为城市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但由于体制、管理、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农民工被甩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之外,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城乡之间巨大的经济差异和收入差异是农民工进城的最主要原因,文章着重分析了农民工弱势化程度的表现,并提出了造成其弱势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产物,在我国现阶段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的大量涌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的推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经商,这些进城务工人员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社会对他们的不公正的待遇,使得他们成为了人数众多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这个概念与“贫困人口”是高度重叠的。在穷人的眼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比较突出,农村中的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压力逐年增大,同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中国农村中的富余劳动力采取了农民工流动方式向城市流动,而农村居民和广大农民的素质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因此,即使农民可以完全自由进城打工,其在就业竞争中也必然处于劣势,仍然无法改善其与城市居民在就业上的相对地位,因此,发展我国非正规就业,是缓解在农民工就业压力的主要渠道。本文研究了当前农民工城市非正规就业的必然选择和大力发展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可行性,并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发展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改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届中央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不断推出新政策:鼓励农民外出务工、解决农民工遭遇的欠薪问题、破除农民进城务工的种种障碍等,这些举措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些政策在短期内的能量释放,必然会起到加速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对于缓解三农困境乃至宏观经济走向意义深远.但目前影响和制约农民进城务工的不仅仅是种种政策性歧视,农村劳动力自身的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笔者就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状况及改善途径提出如下见解: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自发地、大规模地、跨地区流向大中城市,形成一股无法抗拒的"民工潮"。大批的农民工进城就业对促进城市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压力。如何全面正确的认识农民工问题,引导他们在城市合理有序的流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