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全国各地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如雨后春笋,不论发展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如何看待个体私营经济在县城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主要是要把握好以下四点: 一、个体私营经济是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也就是说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一定时期的经济制度。如何看待现实生产力状况?就全国而言,新中国建立四十多年来,我国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科技教育的发展,使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善。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2.
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排除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之外,是极其错误的.造成这一错误的理论根源是长期以来将经济基础界定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是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合的现实存在着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占统治地位或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合的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理应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范畴.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的农业经济思想十分丰富,特别是他变革新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思路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方案更具价值。刘少奇变革农业生产关系的构想是一个“三步曲”,特点是把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看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反对盲目冒进。刘少奇提出了一整套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方案,其主要措施是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扩大农业经营、保护农民利益等。上述思想对当前发展我国农业的启示是:要稳定和完善承包责任制,靠科技兴农,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空间经济思想中的“空间”指在一定生产关系网络中的产品生产要素和“资本人”的逐利场所,它反映出对劳动者生产及生活空间改良的人本视角。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生产空间与消费空间各自的内部分化以及两者间分离扩张,空间生产关系的客观存在以及利润的实现要求决定了国内外生产空间与消费空间的循环互动。建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要在资源的空间合理配置中妥善处理资本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在我国的经济理论界流传着一种观点,认为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先改变生产关系然后才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普遍规律。就是这种观点的影响,使我国过去的社会主义建设常常脱离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盲目追求生产关系的变革。实践证明,把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简单地归结为生产关系的变革或反作用,是有害的。应该,怎样正确认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呢?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和政治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坚决贯彻执行这个《决定》,必将有利于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管理体制.进一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领导作用和工业对农业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而这种反作用又是不可忽视的。那么,生产关系是怎样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呢?它是直接对生产力发生作用,还是通过一定的中间环节?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管理在生产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一要了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是否具有中间环节,就必须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各自的属性、功能和特点联系起来考察。首先,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属性是不同的。生产力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则表  相似文献   

8.
当前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本文拟就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问题谈点个人学习体会。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依据,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作过许多深刻的论述。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明确地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概括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情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作出了正确的解释,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生产一般抽象出适于一切社会形态及其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客观趋势,规定着社会生产的主要过程和主导方面,制约着其他经济规律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特别是决定着由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而左右的不同社会性质。依据这一规律,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这一英明决定,  相似文献   

10.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运用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合的规律来分析我国现阶段混合所有制经济,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它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混合所有制将逐步向完全的社会所有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道路上,民族的兴衰,朝代的更替,政治的变化,似江河浪涛, 奔腾前进,永不停息。然而,只是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之时,对历史的说明才有了 科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源泉和规律,指出了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从而决定政治、法律 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的发展和变革。简而言之,生产力是整个人类社 会存在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本文试图通过英国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资产阶级产业革 命所引起的深刻巨大的社会变动来说明生产力的伟大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经济基础界定为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 ,而把处于从属地位的生产关系全部排除于经济基础范畴之外 ,这是极其错误的。经济基础是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合的现实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合的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理应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范畴。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是一定社会生产组织中人们分工协作所形成的集体合力。生产关系则是在一定社会生产组织的范围内人们为了能够进行现实的生产劳动而相互结成的经济关系。生产力作为一种集体合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一定生产组织中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形式,从整体上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于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可能性的分析,是把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与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比较中得出的;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必要性的分析,是与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力水平低下等经济实际相联系的。因而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确认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已与劳动者是否享有主人翁地位,是否由此带来资金价值增值,以及劳动者有无财产和财产多寡无关,它只是建立劳动力市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变革时期。那时,旧的生产关系已经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奴隶制由封建制来代替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当此时的孔子,顽固地站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立场上,拼命地维护正在崩溃中的奴隶制和奴隶主阶级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他提出了“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论语·尧曰》)  相似文献   

16.
三月下旬,经济系召开生产力标准问题讨论会,就什么是生产力标准及内涵、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问题,组织本系教师进行了一次座谈。与会同志认为,生产力标准就是指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即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措施、手段皆可以付诸实践。过去,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理解有问题,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解释为“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片面夸大了生产关系的作用,结果把生产关系的变革当成社会进步的标志,把许多有利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否定商品经济对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否定商品经济对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中的作用、否定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实质的观点是错误的。作者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重要力量,只有发展商品经济,才能使社会主义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得到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规定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定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性质、内容、范围和导向,它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因。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首先是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围绕着解决我国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矛盾展开的。对于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来说,改革绝不是什么外因。当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不是生产力发展的唯一动力;它制约着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但不能取代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生产方式变革的历史。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每一次生产力突破性的发展,都与当时的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有直接关系,已被史实所证明的这种趋势,到了近代更加明显,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生产高度一体化;科学技术已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作用,从而也必须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社会进步。一、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作用科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本身并不是生产力,只有并入生产过程,才能转化为生产力。马克思在19世纪论述科学性质时曾指…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公有制意味着财产的社会化,意味着共同占有、共同使用“公共的生产资料”的一切劳动者个人普遍、平等、真实、直接地拥有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或财产自主权,而所有制实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灵活性,其变化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既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所有制具体实现形式。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且极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公有化程度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