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白传说故事评说何念龙在我国历代诗人中,恐怕没有哪一位能象李白那样留下许多和他相关的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它们广为流布,为人乐道,有的还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题材,以至在今日的电影或电视屏幕上不时看到李白的形象。研究这些传说故事,揭示其真实意义,可以使我们...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史上的特异景观--"李白文化现象"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其人其诗 ,特别是内容丰富、历时久远的李白故事传说 ,它们广泛持久的流播、衍绎和再塑 ,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李白文化现象”。李白其人其诗的超常奇异性、盛唐时代的精神氛围和传统的士文化社会心态 ,成为这一现象的生成机制 ;“三型李白论”是这一文化现象的透析思路。求解这一文化现象 ,不仅对李白研究有拓展和深化的作用 ,而且对于认识整个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间文学》1962年第三期上,刊登了顾颉刚先生的《我在民间文学的园地里》一文。我认为,这篇文章有其值得重视的价值。但是,文章最后一部分把我国不少著名的传说故事,都说成是“发生在外国而流传到中国来的”,或是“把西方故事转化为中国故事的”,这样的论断,我认为是大成问题的。顾先生在文章中具体提到了“悬圃”《救命池》、《西湖三塔记》、《偃师献倡者》、《板桥三娘子》、《中山狼传》等传说和故事,作为他的“外国传来”说的例证。究竟这些传说故事是我们民族自己的创造,还是“从外国传来”的,我觉得实有一辩的必要。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几个传说故事如何认识的问题,而且关系着民间文学研究中如何清除资产阶级民俗学的错误观点而代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白在与河南交往的20多年间,曾四到洛阳,三下宛城,北抵安阳,东游梁宋,创作了大量描写河南秀美山川和风物人情的篇章。这些诗篇,寄托了李白的人生感慨;体现了李白进无台阶、退不甘心,丰富复杂的思想矛盾;展现了李白诗歌创作特有的艺术风格。研究李白与河南有关的这些诗歌,对认识和评价李白,认识和了解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钟焓 《西域研究》2007,12(3):98-105
本文通过对16世纪初期前后,一位中亚穆斯林的来华旅行记中两处传说内容的分析考释,指出了它们的原型是在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项橐故事和槃瓠传说,文中还揭示出该行记中对中国鬼神的描述实际上反映了明代社会中所流行的五通神信仰。这一研究既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该行记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为我们认识上述传说故事与民间信仰在当时社会上的流行程度提供了可靠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先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几首释家题材诗歌加以解读,进而论证“出于道”的李白也是“游乎禅”的;再通过对李白平生佛教交游及相关诗作的回顾,得出佛教思想对李白精神世界曾起到一点调节作用,但远未能成为他认识世界、改善自我的终极皈依之结论。  相似文献   

7.
李白从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史之乱期间李白从政,以作李磷幕僚始,判长流夜郎终。历时虽短,却是李白一生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封建社会,论者各执所据,或说李白助璘为逆,不足为训;或说李白被胁入幕,身不由已。解放后,对李白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在这个问题上依然众说纷纭。分歧在于对李璘事件性质的认识:一说李亨、李璘是王储之争,无谁正谁逆可言;一说李璘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挑起内战,咎由自取;独郭老的《李白与杜甫》认为李白从璘东下用兵,为的是北上抗敌,结果反成李亨阴谋的牺牲。至于对李白从璘的思想动机,上述诸家的看法却是一致的,认为在于平息战祸,统一祖国,因此无可厚非。为廓清事实,以有助于全面地认识诗人李白,笔者仅就管窥所得,对李璘事件的性质及李白从璘的思想动机浅作辨析。  相似文献   

8.
东干历史传说在东干民间创作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东干历史传说与中国历史故事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许多东干历史传说是中国历史故事的变体,其中许多传说的情节与中国历史故事不完全相同,东干人与中国人对传说中的主人公所持的观点也有所不同,其神话的成分也多于中国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人生之乐及其文学演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孔子的社会实践丰富多彩,旷达的人生态度使他体验到诸多的人生之乐,如学习之乐、朋友相聚之乐、赏乐之乐、山水之乐。孔子的人生之乐具有自己的规定性。随着儒家学派的确立,孔子被神化,也被文学化,战国到两汉期间,以《论语》记载的孔子人生之乐为基础,演绎出许多富有文学色彩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选取的是最能代表孔子人生之乐的事象,在题材选择方面具有典型性,合乎文学创作的规律,推动了文学发展和文体的生成演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庄子·齐物论》及《庄子》中相关文章中的"齐物论"思想出发,考察李白对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接受及"齐物论"对李白诗歌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李白的"人生如梦"思想与"齐物论";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与"齐物论";李白的强烈自我意识、自我肯定与"齐物论";李白的万物平等思想与"齐物论"。总之,庄子的齐物、齐论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李白的思想,成为李白思考世界、认识自己的重要思想资源和认知途径,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塑造了李白的个性和气质,而这一切又深刻地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内容和风格。  相似文献   

11.
广东和海南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两地流传着众多有关海洋的民间故事,其中主要有来自海洋的仙佛鬼怪传说和海洋动物传说。这些故事蕴含着沿海居民与海洋的和谐精神,展示了粤琼传统民间文化中对于神秘海洋的诗意想象。  相似文献   

12.
李杜同游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李白对杜甫的思想与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杜分手之后,二人交往主要表现为杜甫通过诗歌创作怀念李白,本质上则是杜甫对李白进行解读。这一解读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二人初逢洛阳、共游齐鲁时杜甫对李白从激情的崇拜到冷静的反思、规劝;二是困居长安时期杜甫在求仕的屈辱中逐渐感悟到了李白自由人格之可贵;三是乱世飘泊时期,杜甫日渐贴近李白的心灵,在心灵的共振中自觉在人格上追随李白。杜甫对李白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二人人生经历的趋同过程,杜甫经历了与李白相似的人生,最终完成了对李白完整而深刻的解读。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李杜友谊及杜甫的心灵历程可以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与《牛郎织女》四大民间传说是一个互为依存的有机序列。故事中行动的主动方均为追求变化的女性,她们或希望获得与男性平等的身份,或努力进入与对方同样的状态,此类"趋同"的愿望不啻是事件演进的驱动器,而对这些追求的反复讲述则构成了叙事语义中的"互文见义",四大传说的"间性"从中可见一斑。四大传说的相互契合还有如下表现:情节动力均来自女主人公;伦理取位均与正统观念相悖;传说结尾均有一抹亮色;人物身份对应士农工商;故事时间覆盖春夏秋冬。四大民间传说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民间故事的代表,全仗成千上万同类故事的"顶托",其产生乃是无数同类故事自动筛选淘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山水传说在山水欣赏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对这些传说从美学角度进行研究、给予说明的,却不多见。为此,笔者试从审美角度,着重谈谈山水传说的产生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昌盛、人口最多的汉族进行族源探讨和研究,乃是一项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和任何民族一样。汉族对本民族的起源也有着许多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不少叙述汉族源流的传说,经过世代的传诵,至公元前五世纪的战国时期,便开始用文字记录下来。现在我们见到的关于汉族族源的传说,虽然是支离破碎和渺茫难解的,在内容上存在不少自相矛盾和怪谲错谬之处,而且明显地有着梦幻性的虚构,然而它所反映的并非是全然荒诞的谎言,在这些传说中蕴藏着远古时期汉族先民对世界的认识。通过这些传说,我们不仅可以窥测到汉族先民在其发展之初经过“传说时期”的历史实体,而且还能领悟汉族先民创造的早期文化表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古人在创造神话的时代,生活在诗的气氛里。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的编著者在记录口承性作品时,常会使用一些特殊词汇作为标志词,使得小说行文具有了一些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传""云""说"等为标志词引起小说内容;以"今"等标志词将故事或传说的内容进行今昔对照;直接在文中点明小说的讲述者或传播者;模糊处理故事的人物姓名、时间或地点等要素。从这些行文特征既可看出小说集口承性作品的来源,也能看出小说写定者对民间传说"粗陈梗概"原始风貌的尊重。这些特征的形成,多受先秦两汉子书、传记、小说等文体行文的影响,也被后世小说家广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西谚有“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之说,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庶几近之。长期以来,由于古代典籍中记载李白生平事迹既多错误,又掺杂不少神话传说故事,李白仿佛真是“天上滴仙人”,他在人世的情景给人以虚幻飘渺、神秘莫测之感,后人之视李白,犹窥云中神龙,见首不见其身,因此,研究李白,还其生平和作品以本来面目,仍为诗歌史乃至文学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郁贤皓教授自70年代后期,将李白作为研究课题之一,深感建国以来学术界对李白研究,大多局限于对李白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而对李白生平和交游则缺乏认真深入的稽考,这就无法…  相似文献   

18.
对《李白与杜甫》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老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从门阀观念、功名欲望、地主生活、宗教信仰、嗜酒终身等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李白优于杜甫。我以为这两人都是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这些方面比,只有量的多少,没有质的差异。既然本质相同,那么,谁更喜欢喝酒,谁更迷信宗教……都无关宏恉,不需比较。我是这样认识的:这两人都是地主  相似文献   

19.
叶公形象基于白公之乱而产生,继而传播到楚地和中原地区。作为传说舞台的叶地有许多关于叶公的古迹。对叶人来说,叶公是"社稷之臣"和"亲民善民之人"。他们对叶公的共同认识与共同记忆代代相传直至今日。作为传说人物的叶公是由历史事件、特定空间以及特定人群的共同认识而建构起来的,这些因素对叶公传说的形成与继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鲧禹神话考     
说起鲧禹,人们自然会想到他们治水的悲壮故事,想到由禹所建立的夏王朝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历史大裂变。不过我们感兴趣的并非历史或治水神话曲曲折折的传说,而是这个神话的底蕴和其反映的夏人对世界及其自身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