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建"名人故居"(纪念馆),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有些地方出现了滥建"名人"故居的倾向,为一些负面人物修建故居,例如一些北洋军阀、寡头,特务头子戴笠,叛逃投敌、堕落成为国民党特务的张国焘等人的"故居"均一一亮相,可  相似文献   

2.
侨讯乡情     
4月22日上午,在修缮章太炎故居基础上兴建的苏州市华侨活动中心揭牌。位于苏州市体育场路和锦帆路38号的章太炎故居建造于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章园"。1982年,章太炎故居被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修缮章太炎故居并使之成为华侨活动中心,苏州市人民政府拨款370万元人民币。2004年,海外同胞、苏州市荣誉市民唐仲英先生、朱恩馀先生、孙福林先生、周文轩与周忠继先生和玛莉娅小姐相继捐赠200万元人民币。中心落成既卓有成效地保护了章太炎故居,又为华侨活动提供  相似文献   

3.
《北京纪事》在1997年连续三期刊登了王伟新先生写的"京城胡同抢拍记"系列--"三进椿树林"三上过街楼"三过状元府"。胡同、四合院是古都北京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了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一些看似很平常的胡同和四合院没准就是某位名人曾经的居所,光椿树林地区就聚集着许多京剧名角的故居--尚小云故居在椿树二条、余叔岩故居在椿树小头条、荀慧生故居在离椿树胡同不远的山西街……7年的时间过去了,上面提到的三个地方,现如今还有没有那些名人的遗迹或受社会关注的古迹了呢?2004年春天,我带着这些问题重新走访了这三个地方。  相似文献   

4.
梅州市     
《源流》2015,(2):48-51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全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享有"世界客都"美称。梅州市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全境六县一区一市(现为五县两区一市)均被列为原中央苏区县,目前拥有梅县叶剑英纪念园、五华县老红军古大存故居、蕉岭县抗日英雄谢晋元故居、丰顺县老红军李坚真故居、大埔县"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等一批国家和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近年来,梅州市在依托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客都红色之旅。  相似文献   

5.
杨水建 《老友》2013,(8):52-52
"布衣将军"冯玉祥故居在安徽省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里,一个明显与周围房子颜色、式样不同的院子就是冯玉祥故居。看护院子的老人说,这个故居原来并不是冯玉祥将军自己的家,而是当年冯将军购买其堂兄房子改建的。推门进入院子,绿色的松树映衬出一个高大的塑像,浓眉重目、面容和蔼的冯玉祥将军一身戎装,很是威武。布衣将军冯玉祥,安徽巢湖人,1882年生于河北青县,11岁时就在前  相似文献   

6.
名人故居,尤其是近现代名人故居,在史料保存、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名人故居保护应当是政府的责任,属于其提供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在政府责任实现途径上,首先应当树立保护意识,将名人故居保护纳入工作内容;其次,需要在厘清责任主体的同时,通过立法、政策等多种方式建立切实有效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李秋生 《中华魂》2014,(8):54-55
正朋友结伴访天津,一路晴天。唯独拜谒曹禺故居时陡然落下密集细雨,是这位戏剧大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欢迎我们这些远道来客吗?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生于天津。曹禺是他1926年发表小说第一次使用的笔名,之所以取笔名姓"曹",是因为他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的谐音是"曹"。曹禺故居位于天津市河北区  相似文献   

8.
《招魂》中对"故居生话"的描写,有极大的虚夸成分,在《离骚》中甚至有更为夸张的描写,不能认为与屈原身份不合;天帝所辅者,也可以是臣民;招魂方位的不同是由于不同的作品人物居于不同的方位造成的;《招魂》"序言"中"牵于俗而芜秽"有确切的解释;王逸所记"宋玉作《招魂》"并非定论。  相似文献   

9.
SWOT分析表明曾国藩故居旅游开发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和威胁同在。因此,故居旅游开发的对策是:完善开发的硬件;保障开发的资金;加大资源整合;树立鲜明品牌形象,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正淮安市淮安区立足本地资源,建立了吴承恩故居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基地建成以来,在海内外文化交流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先后举办了多场重大侨文化活动,吸引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和本地归侨侨眷一万多人前来参观交流。立足本地资源,建好华侨文化基地。吴承恩故居位于淮安区河下镇打铜巷,景区由吴承恩故居、吴承恩生平陈列厅、美猴王世家艺术馆、悟园四部分组成。故居里陈列着按吴承恩脑颅复原的半身塑像、大量的文史资料、中外各种版本的《西游记》书籍。吴承恩故居的后花园名"悟园",是吴承恩创作和休憇的地方,园中的许多景点,  相似文献   

11.
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名人故居的利用工作也正在加强。虽然北方城市与南方城市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总体上目前我国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研究显得比较薄弱。把国内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情况及主要做法与国外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发现我国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面临着以下共性问题:1)使用功能单一;2)经费不足;3)管理混乱,缺乏适用的管理办法。建议借鉴国外经验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灵活、多样的利用方式;2)全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3)尽快确定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夸张话语及其所指涉的对象是什么?夸张话语的运作机制究竟跟什么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心智哲学和符号学的有关理论中找到。将符号学中的"符号表征三元观"和心智哲学中的感受质相结合,构建出由感受质、夸张话语和感受意共同构成的"感受质"三角,形成夸张话语的感受质解释框架,指出感受质是解释项,主要解释"像什么"的问题;夸张话语是表征项,其夸大或缩小的只是事物的数量,发生变化的是事物的心理属性,而事物的物理属性却保持不变;夸张话语所指涉的对象是感受意,主要表达了感知主体的心理感受。在感受质的作用下,夸张话语及其指涉的感受意才得以联通,夸张话语的运作机制跟感受质和感受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公示语是宣传城市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公示语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绍兴作为"名士之乡",众多的名人故居成为了本地的旅游与文化特色。然而在故居公示语的翻译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误差。文章以绍兴名人故居的公示语为例,运用功能翻译理论,对公示语的翻译误差与策略作初步的探讨,目的在于规范绍兴公示语的同时,更好地推广绍兴文化,突显出绍兴应有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正胡适是我景仰的大师,他在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作出的贡献,影响深远。今春赴台,得以瞻仰他的故居及其陵墓。胡适故居在台北"中央研究院"内。它是1958年胡适由美返台就任研究院院长时,蒋介石以其著作的版税帮助兴建的一座平房。此后胡适一直生活、工作在这里,直到1962年去世。1965年,胡适纪念馆接受美国友人的捐助,在故居旁加盖陈列室,陈列胡适的著作、手稿、照片、遗物、纪念品以及纪录片。通过参观,使我更深入地了解到胡适72年的人生经历。虽有局限与争议,  相似文献   

15.
定海黄式三、黄以周是晚清全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名人故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着我们民族的精神薪火,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气质,是我们走向未来实现振兴的重要"软实力"。本文以黄氏故居考证作为切入点,探寻大师留下的文化精神,同时对黄氏家族的名、字、号加以研究,透过黄氏家族名、字、号这个小小窗口,一窥近代国学大师的诸种风貌。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提起维克多·雨果,我的脑中不由地想起他这句震撼人心的名言。这位19世纪的法国大文豪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而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他更像一位熟悉而亲切的"老朋友"。不仅为叹服于像《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这样的世界名著,更因为在雨果的心中有个深深的"中国情结"。于是,拜访雨果故居,也成为我心中朝圣与圆梦的坐标。从巴士底广场地铁站出来,沿圣·安托万路前行,经过博马舍雕像,继续往前至第二个路口右拐,行至孚日花园广场,再右拐沿走廊走到尽头,就是孚日广场6号——雨果故居。在这里,雨果度过了31岁至46岁的盛年时光。1902年雨果百年诞辰,巴黎市遂将此公寓辟为雨果故居纪念馆。雨  相似文献   

17.
梁林故居在今年年初被地产公司拆除后,引发了人们对名人故居保护的思考。本文通过对名人故居概念的解读,以及与国外两类故居保护情况的对比,提出了几点可供探讨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馥碧萱 《社区》2014,(29):32-32
福州的三坊七巷及其周边实在有太多的名人故居,只是如今其中的大部分都变成了主题性的展览馆,真正保留原居住者故居姿态的似乎只有林觉民故居了。当然,从外面挂起的匾额看上去,这里不仅仅是林觉民故居,还是冰心故居。可是冰心在这里生活的时间不过两年,而林家在这里却生活了五代人。  相似文献   

19.
正清明刚过,细雨纷纷。在平阳鳌江新河街,与事先约好的鳌江小学老师王忠勉相聚,在她的引领下,去拜访如今健在的王理孚外孙女白来熙女士。老人家今年87岁,仍然眉目清秀,精神矍铄,只是听力有点背,需女儿王忠勉作她的传声筒。说起外公王理孚的故事,她滔滔不绝。最难得的是,她还拿出珍藏多年的王氏家族的老照片和三张由她自己绘制的"王理孚鳌江故居"、"鳌江王广源商号"、"王理孚温州龙泉巷故居"的  相似文献   

20.
高棅《唐诗品汇》卷44选温庭筠《桂州经佳人故居》云:桂水依旧绿,佳人今不还。只应随暮雨,飞入九嶷山。题下注云:"一作李群玉诗。"经检,《全唐诗·温庭药集》未录此诗,《全唐诗》卷57。《李群玉集》收有此诗。"佳人今不还"的"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