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姆创作了众多"远东题材"的作品。通过解读这些作品中的西方人打量东方时产生的矛盾心态,可以看出,他们一方面把东方看作尚待开化的蛮荒贫困之地,因而时时流露出厌恶偏见的情绪;另一方面则是一厢情愿地把东方描绘为解救西方精神危机的彼岸乐园。  相似文献   

2.
著名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创作是否有东方主义倾向,一直是评论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视角,对汤亭亭的三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和《第五和平之书》进行探讨,指出其与“东方主义”复杂的纠结、嬗变过程:同谋——颠覆——超越。为跻身主流,《女勇士》实则成为东方主义的同谋;随着地位的确立、写作视野的扩大,《中国佬》则是对东方主义强有力地颠覆;《第五和平之书》的创作已走向拿球化写作,已然超越了东方主义。  相似文献   

3.
论东方管理文化复兴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方管理文化源远流长,曾经帮助东方人创造了辉煌的东方古代文明。本文提出,东方管理学研究的宗旨是要提炼和总结东方管理文化中的精髓;不断完善和发展东方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促进东西方管理文化的交融;推进东方管理学的教育普及和在实践中的应用。东方管理学的复兴,有助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并将促进治国、治生、治家、治身思想与理论的升华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没有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内产生,反而从相对落后的东方,从中国、俄国产生,这不是历史的偶然性。要理解这一历史跳跃,首先,要从马克思包含世界历史的社会发展理论出发,由于世界交往和国际环境,东方社会在20世纪奔向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要从东方社会的内在结构来把握,正是东方社会的亚细亚形式,产生了与社会主义方向一致的运动;最后,东方社会跨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必须严格分清什么是可跨越的,什么是不可跨越的,这样才能站在历史发展的前沿,使社会主义顺利地发展。总之,把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的社会多线发展理论和东方社会的内在结构,是打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何以形成、何以成立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时代运动"的发展,有人提出了"东方转向"这样的说法,认为东方转向是不同于赛义德"东方主义"的新的世界观,是实现真正的东西方文化在平等基础上交流、互补的开始.本文运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通过对谭恩美<灵感女孩>的解读,指出东方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已经顽固地渗透到西方人的思想之中.谭恩美<灵感女孩>的创作虽然反映了她渴望消除中美文化对抗,实现中美文化融合的美好愿望,但其文本中仍不自觉地显露出了东方主义的痕迹.看来,要真正实现对建立在种族主义思想基础上的东方主义的消解,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作为研究对象,东方民族主义文学与东方现代主义文学是东方现代文学史上相反相成、互动并进的两股文学思潮和流派,两者在发展脉络、创作主题、审美标准、创作成果等方面存在一些特质上的差异,但由于东方社会的特殊现实和文化,两者在民族精神的表现、群体意识的加强、内向和外向的转变等方面又有一些交融.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能更好地了解东方文学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7.
东方主义诞生以来,在全球扩散过程中有各种新模式及其内在理论逻辑.现代传媒已经成为东方主义生产的主要方式;东方人参与了其自身的东方化,从而为种种以对抗东方主义为口号的文化民族主义话语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东方主义不只是殖民关系的表达,同时也是殖民者、帝国主义内部之间权力争夺的策略;在全球化时代,跨国知识分子加速了东方主义的流动与"旅行".我们必须辨析东方主义在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语境中的权力运作方式和意识形态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赛义德的出身背景、研究方法和东方历史三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没有涉及远东:一、限于阿拉伯出身背景和知识学力,深受中东中心主义或伊斯兰中心主义影响,赛义德突出近东、中东,忽略远东,将远东置于东方的边缘地带;二、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方法不适于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的东方主义研究;三、西方殖民势力没有在远东(主要是中国)取得长期、绝对的殖民统治。故此,远东不具备东方主义发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国歌作为艺术作品,往往是民族艺术的突出代表.国歌歌词作为民族文学的一种,集中而明确地体现出民族的核心精神.作为东方现代文学的一部分,东方国家的国歌歌词显露出鲜明的民族主义特性.这首先从东方各国国歌创作者群体的组成可见出.其次从具体的东方国家国歌歌词的主题思想及主要内容来看,它们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感与精神.后者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鼓舞士气,号召人民与敌人做斗争,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战歌;一类是赞美国家壮丽河山,表达对民族的挚爱之情的颂歌;还有一类是呼吁人民团结一致建设美好家园的希望之歌.这些国歌构成东方民族主义文学重要而独特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通过严谨、认真的研究而取得的科学成果,在方法论上有三个特征:充分地占有资料,从东方社会的实际出发;以俄国作为解剖对象,通过典型来考察东方社会问题;强调在比较中把握对象的特征,对东方社会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由刘宗贤、蔡德贵主编的《当代东方儒学》2003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54万多字,是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东方儒学的著作,书中不乏创新之处。《当代东方儒学》不是一般地泛泛叙述东方各国儒学,而是把东方(主要是东亚)儒家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探讨当代东方儒学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实事求是思想是我党的基本路线,它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准确地表达了主客体、主客观的辩证关系;符合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及将哲学与伦理学融为一体的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东方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它发源于中国古典美学,同时在东方其他各民族的美学体系中也有具体、深刻的体现。“意象”的美学特征表现为“隐”与“奇”,即象征性、含蓄性、暗示性、神秘性,这也恰恰是东方民族审美思维方式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4.
——兼与黄松英、吳澤二同志商榷古代东方与希腊、罗马等奴隶制国家的历史,是统一而不可分的世界奴隶制时代的历史。所有这些国家的生产方式的根本特点,是同一的。同时,古代东方与希腊、罗马之间,古代东方各国之间的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不平衡的,而且,各国内部各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也不平衡。一个同一性和三个不同范围內的不平衡性,规定了世界古代奴隶制各国既具有统一的规律性,又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两方面,都要我们认真地探讨、总结和肯定。阐述古代东方奴隶社会的特点,必须同时考虑古代东方和希腊、罗马的各种社会现象,准确地说明古代东方与希腊、罗马的不同方面。把某一方面社会现象夸  相似文献   

15.
齐国经略东方浅论张明东宁光庆太公、周公之分封于齐、鲁,绝非偶然,这是周王室稳定东方的重大举措。纣克东夷而殒其身,前车之鉴,使周人对东方不敢掉以轻心。所谓东方,概指今山东东部、东南及淮海一带,是东夷、淮夷之集聚地。齐、鲁两国地处夷周前线,就面对东方的问...  相似文献   

16.
“Orientalism”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作为话语的东方主义,二是作为文化表述的科学知识;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决定关系,在表面的知识与本质的话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权力空间,他者化形象表述、文化利用、本质主义、思想套装、政治行为与帝国意识等这些权力因素在空间内的运作,才使得东方学知识随着历史变化而更新,同时又不断地加固东方主义的话语存在,权力越来越体现其空间化和结构性的特色,亦即某种去中心的帝国本质,这种没有中心的权力可以借用各种因素来实现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从而完成从东方学到东方主义的历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世纪以后西方哲学家特别注意起亚洲哲学来,虽远在19世纪以前,东西方哲家已不断地相互影响。因此在“东方”和“西方”之间并不能划出鲜明的哲学界线。这在当代世界就更困难;因为亚洲领袖很少是纯粹“东方型的”。甘地的暴力见解,渊源于西方训练比东方训练为多;同样毛泽东的见解也是如此。唯心主义者和自然主义者,不管是西方的或者东方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可能比“东方”和“西方”哲学之间的区别要大些。譬如历史上有名的中国,在各方面的态度和见地上可能与美国更接近而不是与印度更接近。东西方哲学的接近,和目前西方各种哲学派别——从托马斯主义、马克思主义到存在主义、实证主义——的接近比较起来,并不见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的中"东方复兴"主要表现为对印度和阿拉伯文化的重新发现和利用。东方文化的非理性因素极大地冲击了欧洲思想界,激发了文学家对东方题材的广泛兴趣,异域东方也因此为英国文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东方故事为浪漫主义文人呈现了一个奇异的东方世界,其风格也是浪漫主义文学家追求的一种文风。  相似文献   

19.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论东方古代社会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古代社会的一系列重要论断,是世界古代史研究中的一大问题。长期以来,世界史阵地西欧中心论占统治地位。一些外国学者抓住马、恩谈到东方社会的片言只语,加以引申,论证东方古代社会有特殊性,其特点是土地国有、公社长存、停滞落后、专制统治等等,或者干脆说它是特殊的亚细亚形态,亚细亚生产方式。近年来,修正主义史学在这方面更大肆喧嚣,叫嚷古代亚、非社会是半奴隶半封建制,是奴役生产方式等,根本否认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贩卖东方自古就没有发展能力等反动观点。因此,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阐述马、恩关于东方古代社会的论断,不仅是研究历史的需要,而且更具有鲜明的战斗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前后时期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结论是彼此冲突的,这是马克思用唯物史观分析不同的历史环境的结果.唯有深入揭示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所涉及的三层逻辑关系,把历史逻辑、思想逻辑、方法论逻辑三个层面的逻辑综合起来加以考察,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