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占据益州,随即将犍为属国升格为朱提郡,并设(床)降都督开始恢复对南中的统治.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后,分南中五郡为七郡.在蜀汉政权占据益州的近50年时间里,统治者在这一地区频繁的政区建置及其在云南行政区划史上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蜀汉政权在南中地区战略目标的调整和实现.  相似文献   

2.
南征胜利后,诸葛亮并没有在南中留有官兵,但在撤兵前对南中的原有机构如降都督和南中四郡作了调整,人事也作了适当安排,即把南中管理权委托给南中大姓和少数民族首领。以后南中出现几次叛乱,都是由降都督和各郡郡守平定的,没有酿成大患,所以诸葛亮北伐时,后方基本是稳定的,并得到南中人力、物力的支援。对于北伐的成败,应从两方面看待。从诸葛亮北伐没有达到"复兴汉室,还于旧都"的目的看,可以说是失败了,但诸葛亮北伐,实际是以攻为守,以弱小的蜀汉抗击强大的曹魏,把战争引向境外,使国内政治、经济得到平衡的发展。在北伐中,诸葛亮指挥若定,潇洒自如,十倍于蜀的魏军,却狼狈不堪处处被动,从这个角度说诸葛亮北伐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自刘备集团入蜀至蜀汉亡国,蜀汉统治区域内南部的南蛮之患,西北部的羌、氐进犯,以及州郡贼盗起事、武将举兵反叛。各种地方武装力量叛乱此消彼长,即使是在陈寿评价以治戎为长的诸葛亮治蜀期间,依然未曾断绝。从这些武装力量活动的次数上来看,南中地区最为频发,但政权北部地区亦不少,南北部地区在不同时期有显著不同,叛乱中心自南向北转移。这既是因为受到整个时局的影响,也与国家政策的执行有关。此外与同时期割据一方的孙吴政权所面临的地方武装叛乱亦有许多可比之处。凡此种种,有助于进一步展开对三国历史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蜀汉永安都督设于蜀吴边境上的战略要地-永安,先后出任蜀汉永安都督的有李严、陈到、宗预、阎宇、罗宪.他们并不是行政官员,而是纯粹的军事长官;由于他们的职责是防御来自永安下游的入侵势力,亦即吴的西陵驻军,因此永安都督的辖区只有巴东一郡.  相似文献   

5.
三国分魏、蜀、吴,其中魏、吴是国号,但蜀不是国号,而是地域号。《三国志》陈寿开始正式用地域名称"蜀"代称刘备建立政权的国号"汉",以与建都长安的西汉王朝以及建都洛阳的东汉王朝区别,但在行文中仍然保留不少反映蜀汉政权国号"汉"的记载。裴松之的注、《三国演义》也保留一定数量的记载,后人对"汉"作为蜀汉政权国号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6.
蜀军北伐数困于粮食缺乏。粮食供应制约于运输困难。蜀国运粮人力紧张。以农民为主努力在汉中多产粮食是最佳选择。蜀汉建兴八年,魏军即使攻进汉中郡,也不可能"多收豆麦以益军粮"。迟至建兴八年,蜀国汉中郡的军垦规模比较小,而民垦规模更小(只有千余户从事农业生产),根本就不能满足北伐事业的需要。曹操制造了无民区,将汉中郡九万户(42万人)移往他地。诸葛亮没有及时大规模移民到汉中。假设诸葛亮在建兴四年能移民六万户到汉中郡,汉中郡每年就可供应三万蜀军全年的粮食,可以使蜀军有一万运粮民夫帮助运粮,因而就可以使建兴六年的街亭战役或陈仓战役的战局有较大改观。诸葛亮没有及时大规模移民到汉中,是诸葛亮北伐事业的最大的战略失误。  相似文献   

7.
三国蜀汉土著豪族初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汉末三国巴蜀土著豪族势力空前发展:他们垄断经济、干预政治、武断乡曲;以宗族关系为纽带,拥有数量众多的奴婢,控制、参与各级统治,并基本垄断文化教育;掌握武装,拥兵自重;彼此联姻,形成宗亲、姻亲交错的关系网。蜀汉政权建国之后,从根本上抑制、打击土著豪族势力,经济上进行掠夺,仕途上排挤、限制土著豪族,客、主矛盾尖锐化。土著豪族发动武装叛乱,威胁蜀汉政权。魏军攻蜀,土著豪族坐山观虎斗,任蜀汉灭亡。  相似文献   

8.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鲁肃为孙权提出"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的战略规划,之后,甘宁、周瑜、吕蒙都谈到类似的规划,这一规划中,孙吴的军事部署应横贯长江。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谈到的战略规划是"跨有荆、益"、两路出击,是以襄阳为中心的。蜀汉章武二年(222),夷陵之战刘备战败,收复荆州失地之战以失败告终,蜀、吴对峙中心由荆州西移至永安,蜀汉镇守江北的将领黄权降魏。此前,魏文帝黄初元年(220),蜀将孟达、申耽、申仪降魏,曹魏设新城郡治房陵、上庸、魏兴三郡。孙吴"竟长江所极"的战略规划与蜀汉"跨有荆、益"的战略规划至此破灭,双方丧失了统一北方的可能性,结束三国鼎立,统一全国的任务只能由北方曹魏、西晋司马氏来完成。  相似文献   

9.
《华阳国志》说:"蜀以成都、新都、广都为三都,号名城。"古蜀历史的研究者因此都认为古蜀国有"三都"。其实,这个"蜀"不能肯定就指古蜀国,当时以"蜀"字作为区域或国家名称的,除了古蜀国,还有秦汉时期的蜀郡、三国时期刘备的蜀汉国。《华阳国志》记古蜀史并无新都、广都为"都",考古发掘古蜀国之"城"亦不见新都、广都。"成都、新都、广都为三都"当为蜀汉时期之史实。  相似文献   

10.
和抚怀柔是诸葛亮“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民族思想的核心思想,其民族政策思想集中体现在蜀汉民族政策当中。针对南中少数民族,诸葛亮坚持攻心为上、心战为上的指导思想:采取了调整郡县设置,以削弱地方大姓、夷王的势力;推行夷汉官吏交流制度,以加强蜀汉政权对南中的管理;重视先进经济文化传播,以推动南中经济社会发展;因俗而治,以笼络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