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华文化的角度看,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作品在物理属性、人格特质、文化观念和哲学属性等多个侧面上,弥漫着一股怪异的阴郁之气.小说物理场景封闭、阳光晦暗;象征物为阴部、蝴蝶标本、骷髅等死气沉沉之物;女性被动、从属、虚幻、客体化;男叙事者则性格分裂、阴柔无刚,创意耗竭;男性导师则阴阳怪气,诡异难测.作者本欲在封闭空间里设计出一套心理游戏,以假面游戏来发现叙事者的投射出深层心理问题,但由于自己过于专注于世界的阴柔内蕴的一面,而忽略了阳刚外显的一面,所以在不知不觉中,使作品笼罩在乏光、乏力、乏情、乏爱、不阳光、不阳刚、不充盈、不豪迈的浓重的阴气里.  相似文献   

2.
优素甫生活在一个充满政治危机和现实矛盾的社会之中,现实与理想之间产生的巨大反差,使他心中充满焦虑和悲痛。优素甫在人生追求的路上,走了一个圆圈,从最初的幻想通过苦行达到精神的净化,到积极谋求入世以兼济天下,最后又希望复归山林独善其身,充分表现了优素甫矛盾的人生。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与中国儒家的“兼济人生”和“独善其身”的矛盾人生哲学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3.
《啖影集》是清代贵州范兴荣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文章以《啖影集》卷三中的《龙宫闹考》作为范本对其思想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探索分析,指出其思想意义在于它的讽刺训诚意义,它对于清代科考舞弊的丑陋现实的揭露,它对作者和士子孤愤之情的抒写;其艺术价值呈现为以虚写实、以幻写真.  相似文献   

4.
自1955年《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以来,金庸的名字就伴随了华人半个多世纪,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成了华人世界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精品,香港的文学评论家林以亮先生甚至认为“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正因为金庸小说传播受众的广度及其雅俗兼得的特点,学术界也对其广为关注。  相似文献   

5.
高淮生先生所著《红楼梦新论稿》为红学界带来了新的收获。作者把话题放入中国文化大背景中去思考、探索、剖析,研究其中深潜着的意味。作者注重多视角、多层次的文本研究与综合研究,并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吸纳了多种批评模式,结合人文学科的新观点、新理论评说《红楼梦》这一文本,从而形成了自己具有当代性的认知与评价;透过《红楼梦新论稿》可看到作者严谨求实的治学情怀和朴实谦逊的学人品质。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王同书研究员的新著《郑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是一本创见颇多、论述精彩的书。《郑燮评传》(下文简称《评传》)共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为“寒儒家世 ,坎坷仕途” ;中篇为“奇想怪行 ,济世惠民” ;下篇为“诗文怪杰 ,书画奇峰”。《评传》对清初著名的书画家郑燮 (板桥 )的身世、思想和才艺 ,作了叙述和评论。首先 ,《评传》与众不同的是将郑板桥放在“思想家”的坐标系上 ,观照、阐述其“怒不同人”与“难得糊途”的人生信念 ,物物平等、物我平等的自然主义观念 ,“民吾同胞”的近代人道主义思想萌芽 ;循天之道…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芙蓉镇》以1963年、1964年、1969年和1979年4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代为背景,以湖南一个3省交界的偏僻小镇——芙蓉镇为舞台,通过胡玉音、秦书田、王秋赦等人物近20年来的颠沛沉浮,揭示了历史的曲折进程,彻底否定了极左路线,表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宣告了“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彻底终结.在艺术上,小说以浓缩化和浮雕式的叙述体现社会生活的风俗化,使其文学语言别具韵味,各呈斑斓.也正因此,《芙蓉镇》不仅因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而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也因出色的艺术品格跻入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列.  相似文献   

8.
创立中华学 ,倡导中华民族自我认识、自我掌握的萧君和教授 ,最近和彭年教授、徐亦亭编审等人一起推出了《中华民族史》(90万字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 ,给人们提供了中华民族自我认识的历史视角。分析、揭示《中华民族史》所具有的求实、创新、视野开阔的特点 ,可以帮助读者对这一历史视角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一、求实所谓“求实”,就是讲究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处理问题。《中华民族史》确实具有这种特点。例如 ,写到台湾的少数民族、土著民族时 ,从“台湾的土著民族 ,是由居住地区、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特征各不相同的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9.
陆轩 《金陵瞭望》2010,(30):56-58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一曲经典民歌《茉莉花》,以她的独特神韵让世界倾听六合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殷树林所著《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对现代汉语反问句作了句法、语义、语用的多维立体研究。综观全书,有四个鲜明的特点:视野开阔,角度新颖;旁征博引,见解独到;体系严谨、内容翔实;论证严密,方法科学。  相似文献   

11.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开篇专论,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对文学的一般规律及其知名作家进行了分析评价,而且对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社会作用和价值问题做了客观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13.
<汉魏摇钱树初步研究>是作者长达二十多年对西南地区摇钱树资料搜集和钻研的厚积薄发之作.该书注重资料性和科学性,图文并茂,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从"考古篇"、"文化篇"、"宗教篇"三方面,对摇钱树的文化内涵作了深入的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张晏斌散文随笔》可以说是对鲁迅开辟的体验底层的传统的继承和对当今文学背弃这一传统的反拨。这部散文集的大部分 ,用作者自已的话说 ,是“以我所熟悉的故乡那个小村庄为观照物 ,以村庄上的种种人和事为写作对象 ,叙述其在极左桎梏下的生存状态和思想观念及其在新旧交替阶段的流变和转化” ,“用文学的形式 ,去热烈地歌颂 ,去猛烈地摒弃”。我们真得感谢作者这份诚挚的底层关怀。极“左”路线笼罩下的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 ,不再如贺敬之所“放声歌唱”的那么富有诗意。时代迫切要求我们去叩问和反思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对于农民命运的反…  相似文献   

16.
承袭·变异·重现——评董立勃新作《白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垦荒小说作家董立勃,以传统男性惯用的“红颜薄命”的模式来展现那个时代特殊地域女性的苦难史,作者在批判那个时代对人性的践踏的同时,自觉与不自觉之间落入了传统父权性别关系序列的案臼,文章以董立勃新作《白麦》为例,具体分析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围城》与《儒林外史》是两部不同时代的讽刺小说,均以高超的讽刺艺术擅长.在炮容上又都是知识分子小说,非常值得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围城》在讽刺艺术上既有与《儒林外史》一脉相承之处,亦有创新的地方.在主题上,《围城》既堪称一部"新《儒林外史》"又超越了《儒林外史》,上升为一种哲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明史·宰辅年表》是"二十四史"之一《明史》的四表之一。该表以《明史稿·宰辅年表》为底本,并参据明朝"国史"《明实录》编写而成。由于缺乏对史料的辨析及必要的考证,该表较为粗疏,质量并不高。而由该表的编写,可窥见《明史》修纂取向的变化,及其在清代学术风尚变迁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拜厄特及其处女作《太阳的影子》的简要评述和剖析,发现作者对生活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的现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社会角色的关注,构建了该作品的基本主题;同时,作者以太阳喻指“男人”,以“太阳的影子”喻指“男人对女人的约束力”,也构造了该作品艺术特点中的一个引人瞩目的亮点。  相似文献   

20.
王吉鹏、李春林编著的《鲁迅世界性的探寻》一九九九年七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从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层面对八十年来鲁迅研究史进行梳理的第一部专著 ,提供了一部系统而翔实的关于鲁迅与外国文化的学术研究资料 ,填补了比较文化和鲁迅研究领域的一项学术空白。发展时间的经度和研究内容的纬度的结合。本书编著者以“鲁迅与外国文化比较研究”的发展时间为经 ,将八十年来的研究分为 :滥觞期 (1 91 9- 1 949)、停滞期 (1 949- 1 976)、发展期 (1 976 -1 9 89)和深化期 (1 989- 1 998) ,同时 ,又以“鲁迅世界中的外国文学 外国文化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