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逸,是郁达夫最典型的人格特色,几乎囊括了现代隐逸的各种形式。他"隐于自然",认为欣赏自然,欣赏山水,就是人与万物调和,人与宇宙合一的一种谐合作用。他"隐于酒色",几乎把"酒色"当成了他的精神家园。他"隐于书斋",读书、买书、藏书、著书成为他终其一生的爱好。他"隐于宗教",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淡泊出世、放达超俗的佛道意识。他"隐于死亡",在"杀身成仁"的民族大义中实现了生命的完满与超越。在郁达夫的"隐逸"中,"隐于自然"和"隐于酒色"是其最突出的表现。爱欲和自然构成了郁达夫小说中人物生命的两极。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不仅可以深化课程改革,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孕情于情境之中、诱思于探究之中、建模于问题解决之中、创新于实践运用之中,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语言的两大特征。语言任意性突显于不同文化的认知模式中,而理据性突显于相同的认知文化模式中。把语言符号的意义植根于认知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语言的理据性和任意性两大特征实现了辩证的对立统一。语言两大特征的辩证关系即理据性中有任意性、任意性中有理据性贯穿于语言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要寓育人于优质服务中、寓育人于科学管理中、寓育人于优美环境中,并从转变观念抓思想、强化队伍建设抓关键、强化后勤管理抓重点、美化校园环境抓基础诸方面,探讨了如何创新高校后勤管理,强化服务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伏羲、女娲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早且具有浓厚“农神”色彩的两位创世大神。伏羲、女娲神话的原始形态初见于战国时期,成形于西汉。他们的图像产生于战国时期,定型于西汉,于东汉时期标准化,魏晋以后趋于人格化。在此流变过程中,以农神信仰盛衰为线索的农业文化现象贯穿其中。因此,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可以对早期农业与社会、政治、宗教信仰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美学理论中,激情是创作主体进行创作的动因,通过实践冲动实现主体的对象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中间环节,即主体对于未来对象化成果的预设”[1]“在艺术家这里就是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受胎’于宇宙意识,成熟于文艺家的创作思维即艺术思维中。”[2]既然审美理想受胎于  相似文献   

7.
中国佛教初传于于阗,于阗在佛教东扩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于阗塞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于阗塞语在被迫消亡的过程中对征服者的语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部分于阗塞语词汇被借入回鹘语中并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8.
唐宋派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清两代文献中,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属于同一流派,然而,对这一流派的称谓,却没有明确的表述。夏崇璞在1922年明确提出“唐宋派”的概念,这一概念至郭绍虞在初版于1947年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中才得以定型。唐宋派形成于1533年,成熟于1536年。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宁夏较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诗作从写作题材上大致分为四类,包括于自然万物的书写中寄言深挚情感的托物寄情之诗、于地缘民俗的考察中书写生命体味之诗、于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书写生命之网的诗作、在反躬自省中张扬生命价值的诗作。贯穿这些诗作始终的是宁夏女诗人们对自然万物及生命本身的特殊体验和诗性认知。  相似文献   

10.
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仁、和是儒家的三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重要范畴。“中”侧重于“真”,侧重于认识论,集中体现儒家的矛盾观真理观;“仁”是儒家思想之核心,侧重于“善”,即伦理精神原则,集中体现儒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侧重于“美”,是中与仁之统一,是中(真)与仁(善)结合运用的理想境界,礼治仁政是儒家的王道美政,集中反映儒家的社会政治、伦理观。三者通过“礼”而相互联系,相互包融,经剔除糟粕、扬弃改造,可发现其伦理、政治、哲学多重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说“■”     
“中”字金文或作“■”。一般认为,“■”字写法有误,当作“■”,取旗帜之象,因为上古有立旗(即“立中”)聚众之传统。学界的这一普遍看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通过对古代神话文本与哲学文本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对“中”字得以构形的经验原型的具体考察,便不难发现,“中”字在上古除了取象于旗帜之外,还取象于“旋转”,而这恰与金文中“中”作“■”形是相吻合的。“中”字之所以在取象于旗帜之外,复取象于“旋转”,这与它内含“世界本原”之意蕴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先秦弓矢活动进行考察,指出射礼渊源于旧石器时代后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弓矢活动,产生于夏代,发展于商代,形成于周代;在先秦射礼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中华体育礼仪也随着孕育和产生了。  相似文献   

13.
霫族考     
出现于隋唐史料中的霫,最早见于《隋书》《通典》等唐代编纂的文献中;霫之族源为《魏书》中的地豆于,隋唐时期它活动于蒙古草原东部与大兴安岭两侧。霫之兴衰与突厥、回鹘等草原民族及契丹、奚的消长有密切关系。唐代中后期以后,由于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诸族与唐王朝的交往受到限制,霫的记载晦暗不明,史料中常出现霫与铁勒之白霫混淆的情况。唐末辽初霫在室韦的压迫下逐渐南移,经过契丹的征伐后最终融合于奚族中。  相似文献   

14.
在敦煌绘画中现存有14幅于阗公主画像。这些于阗公主像的身份大多数为曹延禄的夫人,极少数可能是于阗国王李圣天与曹皇后所生的女儿。敦煌所见于阗公主像的绘制时间都在北宋初期。这些于阗公主画像反映了当时敦煌与于阗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北方人》2006,(12)
书法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就在于他是情感的载体,因此,在古人的书论中就有“穷变化于笔端,泯规矩于方圆”之说。所谓“穷变化于笔端”,就不是一般的要有些变化,而是要变化到极至,千变万化,龙飞凤舞。所谓“泯规矩于方圆”就是要打破规矩,从规矩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精神赞     
廖平森 《老友》2013,(7):23
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点燃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熊熊烈火,凝聚于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煅烧于与外侮抗争烽火中。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其弟子日札式辑录孔子言行的书.于日常中见真情,于简约中见真人,于率性中见真知,《论语》真实、纪实、灵活而又简洁的日札式体式,传承数千年依然富有生命力,可以给中学作文教学以富有现实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国家行政公文有情感因素是不容置疑的。公文的情感因素存在于公文内容中,这是由公文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它存在于公文常用词语、句子中,以及公文的印制格式、文种等物资协体中传达情感信息。写作公文时注入情感因素是文秘人员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9.
淮西战役是关系唐朝中期朝廷存亡的一场关键性平叛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七朝元老裴度力排众议挺身而出,救朝廷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他在淮西战役的胜利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相似论告诉我们,相似具有普遍性,存在于万物之中,它同样也存在于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之中。具体地说,相似存在于确定选题、查阅文献、选择研究设计、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论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