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多数人对庐山的第一印象都源自苏轼的一首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美誉的庐山不仅是一道神奇秀美的风景线,同时也承载了历史与文明的厚重。金秋9月.当梅赛德斯一奔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发起的“自然之道.奔驰之道”自然保护项目迈入第三年之际.记者随奔驰公司走进了其最新确立的受捐地庐山.见证了奔驰的“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2.
“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元范畴 ,其语源学根据源自《老子》。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通常将“道”视为“无为”、“无己”的自然之道 ,主张从无形观察“道”的美妙、从有形的变化观察“道”的界限 ,从而使道家之“道”呈显出素朴、变易、博大、玄妙四个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8,(2):34-35
肯尼亚有一个名叫梅南加伊的火山口,坑里树木郁郁葱葱,是当地的自然奇观。可是,尽管梅南加伊火山拥有宁静而令人窒息的奇观,当地人却认为邪恶的精灵附在了它的上面,因为最近几年,坑里频频发生一些令人费解的事儿,被当地人越传越邪乎。那么,这个神秘的大坑里究竟有什么?  相似文献   

4.
王金贵 《社区》2015,(25):45-46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凯旋东路街道长乐街社区有一位短发、索装、浓眉大眼的女主任叫强静。她装束素雅简洁像汉子;她走路虎虎生风像汉子,她办事果断利索像汉子,于是,人们送她雅号叫“女汉子”主任。她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后,以走文化创新之路,用宰相肚里能撑船之胸怀带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搞好社区的各项工作,把社区营造成风清气正、环境幽美、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5.
论尚清审美心理的思想之源--道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清淡之美的推崇是中国古代一种普遍的审美心理,尤其是在中唐以后的士大夫阶层中.笔者认为,道家是中国历史上这种普遍的审美心理主要的哲学思想根源."道"作为道家最高的哲学和审美范畴,"道"的美,是最高的美,而从某种程度上说,"道"的美,就是自然朴素的美、清淡的美、清省无雕饰的美.  相似文献   

6.
受老子取法自然、自然无为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认为整个审美体验过程是内缘己心,外参群意,随大化氤氲流转,与宇宙生命息息相通,随着心中物、物中心的相互交织,最终趋于天地古今群体自我一体贯融,一脉相通,以实现心源与造化的大融合。从而,“以天合天”,心物交融,最终以实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则成为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其根本特征是心源与造化之间的互相触发,互相感会。由此,则生成审美“意境”中的超然心态。  相似文献   

7.
奥特的位格“上帝”与老子的自然之“道”均展示的是世界的本原和奥秘,老子“自然”之本体论涵义与奥特的“位格化”的世界观位之本意是完全契合的;面对不可言说的“上帝”与“道”,奥特、老子均采取了“非连续的具象性”的象征性方法,从而展开其不可言说的言说;奥特指出了人与上帝相遇的根本方法是“象征言说”,其实,老子同样如此。对于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语言的诠释的方式,我们以前忽视的正是老子的语言的象征性。在奥特和老子看来,我们通过象征言说就可以与“上帝”或“道”相遇,就会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绿色发展之道包括形而上的哲学理论之道、战略对策以及实施路径的实践之道。自然界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物质及能量不断交换、无限循环的生态系统,人的生命有机体也是一个物质及能量不断交换、循环的系统,自然和人的生命有机体的存在都要求其内部各要素状态良好、要素之间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系统整体的生态平衡。这是二者共同构成的生命共同体生存发展的自然之道。经济发展也是一个社会与自然交换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过程,它基于自然又最终回到自然,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之道。绿色发展就是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相协调。要实现绿色发展从理念到现实的转化,必须在严格生态执法、普及绿色意识、落实领导主体责任以及强化经济手段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哲学系统是围绕着"道"展开的,"道"细分为"自然无为"、"虚静"、"柔弱不争"等。"道"的神秘、普遍、变化的特性,使人对其难以把握,只有将"道"的各个特性分开来理解,才能对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这些特征才能够做到认识"道"和遵循"道"。  相似文献   

10.
老庄之"道"从一种形而上的角度把人类从西方所谓不证自明的"上帝"、"天"的压制下解放出来,通过论述"道"在人类生存的本根物质世界、伦理世界以及自由与审美世界如何可能,来还人类自由诗意和谐的生存空间,让人类融入"天人合一"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生存途径,并达到自由人性的完美实现,从而完成人类诗意地居住、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顾丽燕 《金陵瞭望》2011,(28):24-27
邂逅舞蹈,是一场美丽的意外十七岁,花季年龄。那一年,马家钦凭借着自己的“天资”得到空军司令刘亚楼的特批进入南空文工团学习舞蹈,这一触碰从此再也没有停止.舞蹈成为她一生的事业。50余年一路走来,她留下了一串串耀眼的足迹,为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抑或学科称谓,是引自西方的舶来品,但哲学思想及观念在中国则是源远流长,以阐述世界观及方法论见长的诸子思想均属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其中道家思想最能体现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和哲学理念。作为集道家思想之大成的《淮南子》,以老庄思想为根基,采撷儒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之精华,是“非循一迹之路”而守正创新。《淮南子》从“道”出发,以“无为”为主旨,将天道之无为演绎成人道之无为,以求人道符合天道,创新性地诠释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精要。《淮南子》倡导“无为”是为了践行“无不为”,倡导“天道”是为了宣扬“人道”,将出世与入世统一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对道家乃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华民族崛起及复兴都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道”即“自然”思想及其“逻辑”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之“道”非指规律,乃为“自然”也。“自然”意味着:世界和事物的存在状态是“自己如此”或“自己这样”的,它既不是因为外力的推动所致,又不是源于自己“有意”之所为,乃是“无力”和“无心”之统一。而“自然”观念的“逻辑”展开便是“反者道之动”、“无之以为用”和“弱者道之用”的思想,老子以此说明:“自然”才是生命之根、和谐之本和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4.
"庖丁解牛"这则寓言中蕴含着"技"、道"二者的关系:"技"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其本质乃是"道"的一种澄明方式,即解蔽;"道"存乎宇宙之间,无时不敞开着,即使遮蔽着也是它的一种显现方式,却鲜有人能够察觉。人应该以"缘督以为经"的方式,由"技"而入"道"。  相似文献   

15.
儒、道两家都将“不言之教”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个体自身的“体悟”与“内省”。文章通过对“不言之教”内涵的分析,探讨了它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解玺璋 《社区》2011,(32):14-14
中国书店出版的《曾文正公全集》,煌煌十二册,其中最有价值而不可不读,甚至要反复阅读,终身受用的,我以为有书札、家书、家训、日记、读书笔记这样一些内容。曾国藩的这些文字.“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值得品读。  相似文献   

17.
韩胜朝 《南都学坛》2008,28(4):61-62
曾国藩是晚清名儒重臣,传统文化的熏陶,人生阅历的磨炼,使他深谙"齐家"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系中至关重要性。因此,他一生都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家庭的治理,他谆谆告诫弟子儿女们要自强自立、读书明理、克勤克俭、戒骄戒佚、谦恭忍让,这些思想使其"齐家"方略独成体系,别具特色,对我们今天的治家育人仍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广田的早期诗歌,飘荡着质朴和真诚的温馨的芬芳,充满着淳厚的泥土之香。不事雕琢,而以朴素、恬淡、坦率、诚恳构成自己诗歌的灵魂。它不仅为现代诗派提供了一个新的艺术品种,更重要的是它以其诗艺新质的开拓,实现了对传统田园诗温柔敦厚闲适空灵风格的创造性的背离。  相似文献   

19.
姬建民 《中华魂》2011,(9):24-25
两院院士张宗祜是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他先后获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等,最近又荣获2010年度河北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提及成功缘由,耄耋之年的张老有着  相似文献   

20.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中的故事内容构造呼应了弥尔顿著作《失乐园》中的情节框架结构,再现了失乐园中的故事情节。玛丽.雪莱在《弗兰肯斯坦》中两位主人公弗兰肯斯坦以及弗兰肯斯坦怪物的堕落故事恰好借用失乐园中亚当与撒旦中堕落的神话故事,同时作者也借用《失乐园》的故事表达方式阐述了她自己对人类社会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