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字为“誉”字的初文,本义是赞誉,造字意图源于对战争中胜利场面的描述,是对抬起、举起勇士的欢呼场面的刻画.“与”字和“与”字是繁简关系,“与”是“与”简省而来的,“”、“”是“与”的较早写法,“与”字的写法来源于“牙”字字形隶变过程中的异体写法.  相似文献   

2.
《三国志演义》不仅与秦汉以来的史传文学发生先后文本互涉,而且还在其文本内部形成难以计数的大量“重复”。这些纷呈迭现的行文“重复”,大略可分为言语、修辞格等层面的“叙述用语重复”和事件或场景等层面的“所叙故事重复”两种形态。前者多用以叙述瞬间之事,后者多用以叙述时空跨度较大之事。除了不断地重申某些信念或伦理道德,小说还不断地“提起前事”,制造一系列“重复”,从而建立起眼前事与往事的逻辑联系,不仅增强了小说结构的严谨细密,而且增添了多种附加涵义。同时,在这部经典小说中,“关合”、“映照”性的行文“重复”不仅呼应了传统“前伏后应”叙事之道,而且带有反讽等修辞色彩。另外,行文“重复”具有“老生常谈”性质,令人感到似曾相识而又似是而非。作者善于把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及英雄人物悲剧的发生归因于惩罚家人或下属,并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化相貌以及日常生活大做文章,形成“祸起萧墙”、“饮酒误事”等行文“重复”系列。从创作心态看,无论是作者“津津乐道”或“念念不忘”,还是“敝帚自珍”,各式“重复”大多旨在创造某种“熟悉化”审美妙致。  相似文献   

3.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在这里,"价值"与"生产力"同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生产力价值论".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简称"劳价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价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价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其中包括第二卷指出的一旦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只囿于劳价论,还要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并依此建立了再生产理论;第三卷又进而指出,从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更不能囿于第一卷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展开,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含纳,此即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从方法论层面看,马、恩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价论,它是由抽象劳价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语>首篇首章<学而>中的三句话次第分明、联系紧密.从文本的角度看,<学而>居于<论语>首章首篇,蕴含着先秦至两汉学者的文本共识;从思想的角度看,<学而>谈"学"谈"行",学行结合,反映出孔子勤奋求学、艰难行道的一生,凸现出孔子生命的力度和人格的魅力.因此,将<学而>置于<论语>首章首篇是有深意可寻的.  相似文献   

5.
"思无邪"别解及孔子的论《诗》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中孔子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从汉代到现代,学术界对其中"思无邪"一语解释纷纭,因而也就妨碍了对孔子<诗>论的理解.正确理解<鲁颂·駉篇>"思无邪"的原意,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系统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孔子说<诗经>"思无邪",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而这一点又进一步证明了孔子论<诗>系统的纲领是普及文化,运用<诗>提高"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战国古玺自称为“玺”、“句”、“曲”、“丩”。从词源的角度来看,“玺”、“句”、“曲”、“丩”皆有“止”义,用作古玺自名,是因为其主要用于封缄物品的缘故,取其“封止不泄露”之义。燕国的长条形玺自称为“鍴”,或读为“瑞”,影响很大。其实,燕国长条形玺的性质与“瑞”不符,“鍴”当读为“揣”,训为“捶”,因其用于捶锻压抑印文而得名。  相似文献   

7.
初思想家颜元的学思历程,在既有研究里呈现为一种标准论述:颜元在39岁之前名叫朱邦良,他在34岁那年获知了自己实为颜氏子,因其父早年为朱氏养子,故他出生后方冒朱姓;随即他的学术面貌也发生了激烈转变,几乎一夜之间就从笃信程、朱变成力反程、朱。39岁时,他归宗颜氏,名为颜元。由此他的学术生命大体以34岁为界,分为此前的“朱邦良”和此后的“颜元”两个阶段。从“朱邦良”到“颜元”的转变也成为清初思想史上的一大公案。传统的意见基本认同“颜元”是“朱邦良”顿悟的结果,近来的研究则认为“颜元”是由“朱邦良”逐渐蜕变而成。事实上,通过对他学思历程中若干节点和面向的重建,可以看到早在学变之前,“颜元”就已经站在“朱邦良”的身边;“颜”“朱”两种学术性格始终并存且相互竞争,34岁时的学变并不是“朱邦良”变成了“颜元”,而是“颜元”通过奋斗最终击败了“朱邦良”。对“颜元”的诞生过程尽量真切的了解,是评估在清初震动一时的“颜李学派”的坚实基点。   相似文献   

8.
就研究成果而言,闻一多在各个研究方向上都写有大量专著.概言之,第一,他创建了<诗经>新训诂学,是现代研究<诗经>的大师;第二,他分训<楚辞>,著述多端,开创了研究<楚辞>的新局面;第三,他推动了"庄注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福柯文艺思想的根本方面是“关系本体论”。福柯在“文学时期”就思考并提出“文学本体论”的问题,其文艺本体论性质是“关系本体论”,基本方面由“体验”、“隐喻”、“历史”三个维度构成:“体验”是存在与他者的关系维度,体现出理性与非理性对话交流的开放思维;“隐喻”是形式与意义的关系维度,体现为语言内部与外部关系的新型构造;“历史”是结构与变化的关系维度,话语分析成为有效的批评方式。福柯的“关系本体论”文艺思想,对后现代主义文论具有反思与认识价值,对当代文艺理论学科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秦<易>学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汉初传<易>者继起,<易>学开始成为显通学派.昭、宣以迄西汉之末,今文<易>前后承传大畅其势,以孟、焦、京为代表,形成新的<易>学体系.东汉<易>学的演化表现在今文<易>学与谶纬的合流,以及古文<易>学的由微而显.汉代官学地位的确立大大推动了<易>学空前广泛的流传,而象数说的突出发展构成汉<易>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从<史记>与<汉书>中关于司马相如的记载来看,班固作<司马相如传>虽然基本上是<史记>的照录,但他对相如的评价与司马迁并不相同.司马迁认为相如赋虽多虚辞滥说,但功在讽谏,合于<诗>道;班固则否认相如赋的讽谏功用,尽管如此,他却认为靡丽文章也有传名后世的价值.两人对相如的不同评价反映了两汉文人价值观念的演化.<史记@司马相如传>是第一篇以辞赋作品为主体的史传,而将司马相如视为文学家而立传者则是班固.  相似文献   

12.
神道史观以“神”和“上帝”来解释人和历史,结果形成宗教神学的救赎历史观念;人道主义历史观颠覆了神道史观的“神”和“上帝”观,建构起历史的“人性”观念,但历史本身却被当作是一个“人-→非人-→人”的人性完善或复归之路。唯物史观则将人道主义历史观的“人”和“人性”从抽象的思辨世界“拉回”于“粗糙的物质生活”,把“人”、“人性”都放置于现实的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中来解析,结果就发现(借助于费尔巴哈哲学),不是“上帝”和抽象的“人”、“人性”建构着我们的历史,而是现实的人的生产和交往活动在建构着我们现实的历史,从而建立起科学解释历史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工业技术文明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成果,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历史发展到今天,要求广告自身进行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广告应从过去的单一的商业性广告中走出来,大力发展社会文化广告,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的建设,宣传"生态文明"、"环境文明"、"生态效益"、"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以及"学会关心"等全新的文明观念,疏导社会文化心理,建设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帮助社会全体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现念体系,以利于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地运转,使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荀子 帝王之术 意指 圣王 主导的按照蕴涵权力与利益因素的政治逻辑来处理政治事务的方法和策略。 荀子的 帝王之术 奠基于性恶论, 关涉复杂的政治生活, 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儒学特质。首先, 荀子 帝王之术 的主体 圣王 凸显了一种强烈的具有政治现实主义色彩的 政治家 立场, 绝非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家形象。 其次, 荀子 帝王之术 谋求治国能力的提升, 强调 圣王 必须具备政治思维, 懂得以利害眼光来分析政治生活并懂得如何利用手中权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具有根据客观事实准确判断的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杀伐决断能力以及高明的领导和掌控能力。 最后, 荀子的 帝王之术 落脚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圣王 应始终重视军事力量与经济实力的根本地位, 并努力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以实现国家富强。 荀子 帝王之术 就是依托 圣王 政治 的方式来实现帝王之业, 既体现了荀子政治儒学思想的本质特征, 更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儒学。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红楼"出典和<红楼梦>命意的索解,除了索隐派若干奇异的猜测,出现了一些会心的领悟和一个荒谬的循环.全面考察曹雪芹的生活经历并审视<红楼梦>文本所得七大证据表明,曹雪芹曾经寝食<全唐诗>,浸淫<全唐诗>.<全唐诗>中60例"红楼"意象,所含九种含义可归为五类意蕴,与此对应,<红楼梦>命意可作由浅入深、由面到点、由实写到哲思的五重索解,小说的主人公、背景、情节走向、主导线索、哲理追求一切都可以由<红楼梦>这一书名化入或展开.二百年来特别是20世纪末有关<红楼梦>书名命意的肤浅和乖谬之见可以去矣.  相似文献   

16.
                           
孔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语涉及先秦时期文学的生成、保存与传播问题,具有文学实践功能的范畴意义。古代文学中的“文言”、“文章”、“文学”等概念,都是由这种思想生发出来的。认识“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的演变历程,是理解中国古代文学概念生成与衍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首先,政府采购无论是采购工程还是采购货物或者服务,凡是进行招标投标的,都必须适用<招标投标法>规定的程序和规则;其次,政府采购中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不仅适用<招标投标法>规定的程序和规则,还应适用<招标投标法>及其配套规则确定的行政监督管理制度,以避免各部门、各地方对招标投标活动的多头管理和重复执法;最后,适当修改<招标投标法>,明确政府采购的主体,科学界定招标的限额.  相似文献   

18.
用价值来衡量比较优势的利益存在货币幻觉等不足,应该用产量来衡量比较优势的好处。但是,采用aX/aY&;gt;bX/bY方法来定义的比较优势掩盖了比较优势陷阱。为深入研究比较优势和比较优势陷阱的关系,运用规范方法,采用aX/aY&;gt;1&;gt;bX/bY来重新定义比较优势,创造性地提出“比较优势边界——1”的概念。研究认为,根据比较优势陷阱系数,可以将比较优势陷阱分为“深比较优势陷阱”和“浅比较优势陷阱”,当比较优势陷阱系数等于1时,称为比较优势陷阱边界。同时,也可以运用45度对角线原则即比较优势陷阱边界——1来判定某国所处的比较优势陷阱路径,根据该路径可以分析其所实行的国际贸易政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司马相如的小考二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相如的游梁标志着汉初著名的辞赋文学集团--梁苑集团的基本定型,其开始游梁的时间与梁孝王携诸文士入朝的时间有极大的联系.史载梁孝王入朝共有九次,司马相如的游梁即始于梁孝王的第七次入朝,也就是梁孝王二十九年冬十月.<子虚赋>是司马相如在梁时所作,代表着梁苑集团创作的最高峰,它与<史记>、<汉书>所录的<天子游猎赋>是不同的两篇赋,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先后承继的关系,但<文选>把<天子游猎赋>一分为二,并称前半部分即<子虚赋>过于主观,我们现在只能认为相如游梁时所作的<子虚赋>已经亡佚.  相似文献   

20.
将"十六大报告"中相关理论创新的论述,与当前我校"两课"教学创新实践联系起来,认为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处于崭新的"创新实践"阶段,对这一阶段中"两课"教学和科研如何应对现实,实施"与时俱进"的创新、"两课"教师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时机进行理论创新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