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玉树藏族部落习惯法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树藏族部落习惯法除具有混合性、简约性和任意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在政权组织方面,具有突出的“家族一体”性,还有个别的“政教合一”性;在对部落社会的控制和调节机制中,通过草山对部落属民进行纵向控制,用“杀人偿命价、伤人赔血价、偷盗加倍罚”等方式对部落社会进行横向调节。此外,军事方面的内容也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青海藏区习惯法特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是指青海藏区部落确认或制订,赋于法律效力,由部落强制力保证在本部落实施并靠盟誓约定方式调解部落之间某些关系的社会规范。历史上,习惯法起到了保障部落安全,调整部落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部落体制,维系部落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时期,由于青海牧区群众现代法制观念淡薄,习惯法仍然困扰着司法工作。因此,研究青海藏区习惯法的特点,对于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藏学界、民族学界对于藏族部落习惯法的三种观点进行剖析,进而论述了法、习惯法、习惯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改革是方向”的观点。为此,必须加快立法的步伐,正确贯彻“两少一宽”政策,充分认识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积极,稳妥措施,逐步推进改革,实现藏族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解析当代甘南牧区民间纠纷调解中的藏族部落习惯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落实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后甘南牧区碌曲县、夏河县按照藏族部落习惯法处理民间纠纷的案例分析、调解协议为基础,解析藏族部落习惯法在当代甘南牧区民间纠纷调解中的应用范围、处罚制度、调解组织。  相似文献   

5.
“吉津加利”,是对直到最近仍居住在斯特瓦角南部和伯利斯河周围的人的专称。当我1958年至1960年进行实地调查时,他们大部分正居住在距他们的故乡30英里的地方。他们的故乡蔓宁里达于1957年在利物浦河口建立了政府。东北阿尔亨兰人属于吉津加利的“布雷拉人”。瓦耐(Warner)把这些人包括在叫孟金人的8个部落之中。虽然,他承认他们有着同其他部落很不相同的语言,且同西部诸部落在语言上有关,但同其他孟金人部落有亲属关系。这种亲属制不是以母系交错从表婚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基础、思想基础等方面探讨了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在习惯法效力日渐式微的今天,环境习惯法以其传统文化的塑化作用、群体连带关系的粘合作用、集体制裁保障方式和宗教因素的强化效力,确保环境习惯法在特定的区域内发挥有效的环保功效.而环境习惯法中的“天人合一”、“万物有灵”、“敬畏自然”的生态观则从观念上与“法理”上论证了环境习惯法存在的正当理由,强化了其环保效力.国家法应该从环境习惯法中反思自己的得失.  相似文献   

8.
居住在青海省的各少数民族人民,千百年来吃尽了部落械斗和民族仇杀的苦.少数民族中的反动分子利用民族、宗教作招牌,煽惑脅迫劳动农牧民群众参加他們所一手制造的部落械斗或民族仇杀,劳动人民出錢、卖命,而他們却从中漁利。远的不說,仅仅解放后的八年中間,由反动牧主制造的“草原糾紛”便达三万多起。同仁县血治部落与加吾崗部落的械斗,便是全省千百件部落械斗中的典型事件之一。同仁的加吾崗乡,是藏族聚居的半农半牧区,由以前的兩个部落合併而成。一个是血治部落,头人是世襲千戶大牧主多日杰,另一个是加吾崗部落,以前  相似文献   

9.
田昌维摄 《中国民族》2007,(2):I0003-I0003
生活在云南省师宗县龙庆多黑尔的壮族.至今坯保存着典型的氏族“部落”遗迹。黑尔15个自然村.一个村就是一姓。不存在杂姓。每一个姓就是一个大家旗,每一村是一个小家族。这里风景优美,是壮族铜鼓的故多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宋、金时期安多藏族部落包家族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时期,安多藏族中有一支著名的吐蕃汉姓部落“包家族”,其来源是吐蕃化的汉姓丁家,最初居地在秦州宁远砦北,后迁徙于熙、河、洮、岷等地,并从此世居此地,其家族成员有宋代的包约、包顺、包诚及金朝的包长寿、包世显等。包家族归附宋、金王朝后,始终效力于宋、金王朝,与宋、金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基诺人的后裔,我常常自豪地对人说: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而言,我的民族是一个跨越若干世纪的民族;从族源传说而言,是从“太阳木鼓”里走出的民族;从聚居地而言,是原始森林里的部落民族;从人文社会而言,是尊敬舅舅的民族;从分布而言,是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独有的单一少数民族。亚诺山寨便是基诺族聚居的一个迷茫的山寨。在基诺语里,亚,是岩石的意思;诺,是后面的意思。亚诺即岩石山后边的寨子的意思。新中国成立前,基诺族分为三个氏族支系,为优鸟、阿哈、阿西。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兄弟分为三大部落,由于长期土地的纷争,不断械斗。“阿西部落的一部分人搬迁司土山寨被称为父寨,阿哈部落的一部分搬迁巴夺山寨为母寨”,优乌随山形而归寨,将基诺山划分为前半山和后半山。由“母寨”共同管理辖区的基诺山寨。每个村寨又由家族男士长老“卓巴”和家族女长老“卓赊”管理全寨的社会事务。  相似文献   

12.
瑶族崇拜社王,有悠久的“做社”(“祭社”)历史,“做社”为民间宗教信仰仪式和习惯法活动,同时又为宣讲习惯法的方式之一。现代化虽可能影响瑶族习惯法的正常发展,有诸多可能致使其衰落、消亡的因素,也客观存在不少推动其生长的内在基础和外在力量,因此,通过政府与瑶族民间相互尊重、理性协商,瑶族习惯法会有桃融人现代化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3.
阿柔部落是青海省一个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的由纯血缘形成的土著游牧部落,系历史上青海藏族游牧部落"环海八族"之一。由于环境、历史的原因,阿柔部落直至民主改革前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部落制结构,血缘关系浓厚,政治上一直保持着部落民主制特点,但又受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制度的制约。阿柔部落在清廷对其用千百户制度进行管理之后,除了原来部落中的习惯法以及道德观念对人的行为进行制约外,《番例》成为其成文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一次上万里,观众达十万人次的“西行演出”。青海有人在评价这次演出时说“色达藏戏有三个特点,剧本有创意,道具有特色,演员有精神。这种自带口粮的万里演出,在藏区是罕见的”。由于色达藏戏团自身的实力,眼下已在省内外带出了十六个藏戏团。在这次“’98色...  相似文献   

15.
在凉山彝族人的法律生活中,人们把操作习惯法、调解处理纠纷的人称为“德古阿莫”。德古是彝族人中有文化、有知识、品德高尚,能言善辩而又有威望的智者,他们是彝族社会的“知识分子”,是掌握彝族文化的一个“阶层”。彝族的神职人员称“毕摩”,不少习惯法的条文记载在毕摩用古彝文写成的经书里,毕摩能够朗读,背诵和诠释,因此毕摩大多是德古。  相似文献   

16.
越族杰出的政治领袖冼夫人,是我国岭南地区高凉郡人,约生于梁武帝普通初年,卒于隋文帝仁寿初年,历梁、陈、隋三朝。她的家族“世为南越首领,跨居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她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  相似文献   

17.
苏丹各地部落众多,习俗各异。因此,学者们努力搜集这些部落的民间遗产,了解它们的不无情趣的风俗习惯。这些部落中有一个称作“别扎”的部落,分布在苏丹东部。部落成员都这样说,他们最早的祖先是“巴德金”,意即“勇  相似文献   

18.
周猛 《中国民族》2012,(5):38-39
西藏自治区牧业大县——改则县历史上极具特色的盐粮交换,对于理解当地人群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具有较大的价值和启示。西藏和平解放前,改则还是封建农奴制的部落社会,有改则本、帮巴部落和色锅部落三大部落以及偏吉部落、古建部落等大小  相似文献   

19.
汉代诸羌     
西羌是一个多氏族多部落的民族,其聚居中心是河湟河曲地区。自无弋爰剑以后,分支达150种,其中9种在河湟以外独立活动,52种衰少逐渐依附于其他强大部落,89种各有部落组织。西汉时先零羌强大,东汉时烧当羌最盛,到东汉末年只有钟存羌尚能抗争。河湟诸羌与汉代关系密切的有以下20多种。  相似文献   

20.
华锐,意即英雄的部落。根据藏文文献记载,是很早以前居住在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的一个游牧部落。后来,这个部落在酋长的率领下,赶着牛羊、驮着帐篷炊具,来到了水盛草茂。气候适宜的大通河两岸。即以现在甘肃的天祝县为主,包括青海的互助、门源二县之藏族。该部落的风俗习惯,是有其独特之处的。 华锐藏族在历史上纯粹经营牧业,逐水草而牧。很少有固定的土木房屋,一般都住乌龟壳形的黑褐色帐逢“日瓦”。帐篷里面右侧铺上一层便麻、香柴,上面铺上毛毡,让家中的老人和客人住。家中的年轻人、妇女、小孩在帐篷内左侧搭铺,一般铺牛羊皮。帐篷中间,用三块石头或砌上简单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