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朱天纯 《北京纪事》2011,(10):94-95
不速之客 作为一个飞速发展变化的国际化大都市,现在北京胡同里见到金头发蓝眼珠的外国人,根本没什么新奇的。可是在上个世纪末,还真不是这样,虽然不能说见到大老外进了胡同,就得报告小脚侦缉队,但夜里居然有个外国人阴差阳错进了我家,毕竟是一件奇事。  相似文献   

2.
北京前门外的施家胡同里有座"袖珍小学"--施家胡同小学.在那小小的两进四合院里,满装着我们的童年梦想,它就像一条漂洋过海的小船,曾经载着我们走过很远.  相似文献   

3.
胡成 《社区》2012,(11):32-33
北总布胡同24号,旧时门牌三号的。是一宅两进的四合院。庭院里种着一株合欢树,北京人称之为马缨花树。初夏时分,真如马缨般丝丝缕缕的合欢花,团簇着粉红脂白。随树冠探向庭院之外,若有若无的.随风淡淡清香。  相似文献   

4.
叶子 《社区》2008,(1):56-56
闲暇之时,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总会看见一条条胡同内的建筑在翻新,有些胡同口还立着胡同施工的牌子,请行人注意。可是等“胡同工程”做完了,再次行走在胡同里,心里感觉总是慢慢的,  相似文献   

5.
北京东城区有条前厂胡同,位于东四和灯市东口之间,和周围一些又宽又直的胡同相比,前厂胡同很不起眼,路面狭窄,汽车无法通行,从东口走进胡同,要拐两个弯,路面才打直。胡同里有个5号院,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一进院门,是个细长的小过院,也叫外院,三间南房;由外院过一道中门进入主院,主院里有北房(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厢房都有  相似文献   

6.
点亮一盏灯     
黄邦寨 《社区》2008,(10):56-56
小时候,我家住在县城北郊的一个小胡同里。胡同里没有安装路灯,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胡同里便黑黢黢的,特别吓人。那时,年少的我晚上从来不敢一个人出门。  相似文献   

7.
若说北京的胡同,哪条流淌的洋腔洋调最多,我的答案是位于北京古城中轴线上的钟鼓湾胡同。不是忽悠,我敢说在这里游历的人,二三十人中,准保有一个外国人,尤其是白皮肤、蓝眼珠的外国人。我问在钟鼓湾胡同已经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一位老大爷为什么?老大爷没有回答,只是告诉我自改革开放以后,来这里参观游览的外国人一天比一天多。他们一是喜欢钟楼鼓楼这两座古建筑,二是喜欢胡同里的四合院,三便是喜欢胡同里的京味餐饮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2009,(11):10-11
北京前门鲜鱼口内的那片胡同,是刘英毅打小生活的地方,哪个院子里种枣树,哪位大爷爱唱戏,哪家孩子有出息,他都门儿清。就算是后来搬到楼里住,但他根儿还在那,胡同里老北京人鲜活质朴的生活状态,欢快单纯的游戏场景,成了他脑海中最温暖的回忆。  相似文献   

9.
李娟娟 《北京纪事》2010,(10):51-53
三爷姓宋,大号振刚,是胡同里生,胡同里长的“老北京”。因为喜欢交朋友,为人处世讲义气,在家又是排行老三,所以大家伙儿全尊称他为三爷。  相似文献   

10.
张乃坚 《北京纪事》2010,(12):51-53
话说几十年前,西城区劈柴胡同里,当年有个叫跨年车胡同的小巷,里边住着无人不晓的画齐白石。  相似文献   

11.
今晚不下岗     
苏景义 《社区》2002,(16):18-18
秀水胡同虽不很宽,但进了胡同往里走,却是市各大机关的家属院。今年和往年不一样,一到腊月二十,市纪检委会同公检法等各部门就在胡同口内十几米的地方放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个显眼的招牌,上写道:廉政监督岗。桌前坐有工作人员,其职责是对进入院内的大小车辆上的东西,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盂谦 《社区》2014,(3):1-1
有人说京城冬日里的胡同最有“京味”。10多年前的冬天,笔者曾到访过北京一家新成立的社区居委会--在胡同里的几问平房中。冬天平房里一般是生炉子取暖的,居委会办公室中间是一个蜂窝煤炉子.几张办公桌摆在周边靠墙;炉火很旺,但因为屋子密封性不好——纸糊的顶棚有几处破洞,  相似文献   

13.
22岁以前,他一直是一个痞子。在胡同里晃悠,总是吊儿郎当的样子,看到美丽的女孩子吹口哨,看到不美的女孩子故意大声地叹气。胡同里谁家的小孩被欺负了,一定是他干的,谁在胡同里打架,他一定参与了。  相似文献   

14.
刘宝童 《社区》2012,(33):48-48
北京的文化与胡同密不可分,每一个北京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在这弯弯曲曲的胡同里上演。胡同,就是北京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景山后街的一条胡同里,有一个两进的普通院子,灰砖灰瓦,方方正正,院内种满了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生前的起居地.全家于1977年搬到这里,与邓小平相伴走过了58载非凡岁月的卓琳至今还生活在这里.  相似文献   

16.
胡同情     
我是北京老城胡同里长大的,20多年前去了海外,人在海外,时常关注我的成长之地,尤其关注北京老城胡同,我是在胡同里野大的,在这些胡同里,有我的同学、老师和邻居,有已变或老梆子的幼时小伙伴,有我偷摘过的果树,有曾被我用绷弓子扭碎的路灯……  相似文献   

17.
北京的胡同     
鲁忠民 《社区》2001,(1):50-51
胡同是构成北京风情、京味文化的基础。 什么是胡同?胡同就是老北京的街巷。过去所说的胡同,一般还包括街、巷、里、道、坊、市、口、条等不同的叫法。以后现代交通工具不断出现,不少道路在胡同的基础上越修越宽,胡同开始专指小街小巷了。为啥叫胡同,众说不一。其中40年代有本书叫《北京地名志》说:“在蒙古,比村大的部落就叫胡同”。有关专家指出,胡同确是蒙古语。也就是说,胡同是从元大都时叫出来的。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老北京人会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似牛毛。”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据明代人记载:明朝北京有街巷胡同629条,加上郊外的总数为1170条。1944年的统计,当时北京共有胡同3200条。到了1982年,北京旧城四区的胡同有1159条。到2000年  相似文献   

18.
翟倩 《社区》2013,(16):45-45
在我管辖的武学胡同77个院里,没有不认识我的。我每天走在胡同里,居民都会主动跟我打招呼,遇上什么事情,他们会第一时间想到我。 有人问我,你怎么跟居民关系这么好?居民的门你是怎么敲开的?我的经验就是真心换真心,让居民看到你能为他们办事,他们才会打从心眼里欢迎你、接受你。  相似文献   

19.
李娟娟 《北京纪事》2013,(2):100-101
每到收获的日节,我都会想起小时候那些长在北京胡同各个院子里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枣,北京胡同里的枣,曾经伴随我度过了多彩的童年时光,在我的脑海中至今仍是一抹难以忘怀的回忆。  相似文献   

20.
马甜 《社区》2014,(13):24-25
“什么时候咱们这胡同的养犬问题才能解决啊?”一提起胡同的养犬问题,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隆福寺社区居民刘女士就头痛不已,而这同样也是不少社区居民的心声。胡同里的居民最反感哪些不文明的养犬行为?针对这些不文明现象,社区居民又有哪些好的方法应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