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谈话类”电视节目,是90年代才出现于中国电视荧屏上的一个全新的节目形式,它通过各种手段在现场传播多重信息,扩大传播领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然而,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这类节目还必须在“新闻的真实性”、“节目的事件性和故事性”、“故事的人文性”等方面下功夫,彰显自身的魅力,使之成为中国电视节目的主体样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金鑫 《理论界》2009,(2):168-169
近几年,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得极为迅猛.综观国内电视频道,周一到周日,日日有谈话,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有说头.尽管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综观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笔者发现目前国内的谈话类节目在话题拓展的广度、对话触及的深度以及谈话现场和谈话过程中所应展示出来的内心或人性的真实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本文针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不足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电视谈话节目隐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影 《理论界》2006,(7):134-136
自从电视谈话节目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后,给人们带来了观看电视新的体验和视角,同时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它们在展示其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缺陷和不足。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从主持人、信息量、话题选择、谈话氛围及体制五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隐忧,并指出面对这种隐忧,电视谈话节目应如何找到新出路。  相似文献   

4.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当“谈话”以节目的形式重现在电视屏幕上,在公共注视空间来呈现个人生存状态时,无论从其内涵抑或外延上都显示了“谈话”新的含义。谈话节目(talkshow)源于美国,电视史学家一般都把NBC1954年推出的《今夜》看作是开电视谈话节目先  相似文献   

5.
电视谈话节目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节目形态,其追求的是以人际传播形式完成大众传播活动。在谈话现场,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大众传播的效果。谈话节目主持人理所当然要利用电视传播这一人际交流的优势,使主持人、采访对象、受众完成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让节目更具有亲和力,让受众更有参与意识。而要使采访活动取得这样的良好效果,就必须特别注重采访过程中的倾听这一基本环节。电视谈话节目通过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所以人际之间交谈中倾听的特点在谈话节目中出现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6.
电视谈话节目源自于西方媒体的“脱口秀”。从1993年上海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谈话节目的理论研究也随着这类节目样式的变化而发展,提升其文化品格就显得比较重要。在此,分析目前电视谈话节目的文化内涵,以《艺术人生》为例,指出电视谈话节目的成功所涉及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7.
吴英春 《理论界》2006,(5):146-147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谈话节目《艺术人生》为例,分析了人文关怀在电视谈话节目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应具有的人文精神,从而阐述了人文精神是电视谈话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核心,人文关怀在主持人与嘉宾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8.
随着广播谈话节目日趋多样化,主持人的角色和功能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变化。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必须同时是决策者、参与者和控制者。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个人的性情、知识结构、判断能力、处事能力等方面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高翔 《兰州学刊》2003,(4):167-168
如今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兴起了“谈话热”。从中央台到地方台 ,从广播电台到电视台 ,专题在“聊” ,新闻在“说” ,各类节目都在向谈话节目靠拢。谈话节目兴起于广播 ,兴盛于电视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一、谈话节目兴盛之理论根源《圣经》中有一个“巴士塔”的故事。传说早期人类的语言是相同的 ,大家相互配合要造一座可以通天的巴士塔。上帝害怕了 ,于是施以法力 ,让世界上出现各种各样的语言 ,人们从此无法相互沟通 ,通天的巴士塔建不好了 ,上帝因此保住了地位。这是一个关于人类语言产生的神话故事 ,却生动地反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情感类谈话节目电视“真人秀”在国内荧屏大为流行。它们以关注个体情感问题,释放人们在现实生活压力下遭遇的心理紧张和情感焦虑为旨归,借此拉近了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但是,在这种貌似善意的、充满人文关切的镜语表象下,却充斥着大量可资分析的隐性暴力元素。本文试图以湖南卫视《8090》节目为例,分析媒体的强势话语介入个人情感私域后产生的诸多“施暴”嫌疑,并主张应以“镜头道德”提高电视节目的道德自律,规范媒体的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应该准确把握节目主持的语言技巧,尽量避免在节目中出现语言失当的情况.因为主持人的语言不仅体现了其自己本身的综合素质,更是在节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湖南卫视的谈话节目<8090>为例,分析主持人的语言技巧如何能使节目的进程更加顺利,同时满足受众的需要,既提升节目的质量,又扩大节目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诗文 《江淮论坛》2010,(4):156-159
中国电视益智类节目在选秀节目退出黄金档的媒体环境下,以不同于以往的创作手法和科技化含量更高的视听风格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而老品牌节目以自身的经典理念与经历过市场考验的成功模式仍然拥有一定的收视份额。本文尝试从益智类节目的现状入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而后进入对益智类节目的本体研究,通过对该节目类型自身具备的特征与创作元素的分析,结合新变化产生的原因和老品牌成功的经验,印证传承与创新需并存的观点。在对本体进行透彻的研究之后,回到对目前问题的解决方式的探讨上。针对当前的现状,文章对益智类节目的空间拓展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从而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多的人迫切需要一个可以诉说、可供交流的地方,广播夜话节目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本文主要从广播夜话节目的现状出发,对现有的夜话节目的内容、形式和主持人进行分析,探索出夜间谈话类节目比较好的形式。如何主持夜话节目三个角度对广播夜话节目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深入挖掘广播夜话节目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及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夜话节目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的社会原因,找到夜话节目、夜话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三方位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会话语篇中,非言语行为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形式。以谈话节目为代表的半机构权力文体中,非言语符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持人和嘉宾在取得话轮、把持话轮和放弃话轮的过程中都采用非言语行为向对方示意来延续完整的话语语篇。结合有关认知理论来分析非言语符号在谈话节目中的认知和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5.
尹淑君 《理论界》2010,(4):156-157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丰富的传播现象。电视谈话节目是在正常状态下,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节目形态,其追求的是以人际传播形式完成大众传播活动。倾听构成主持人与嘉宾、观众沟通的前提,表述说明主持人要有话语权,善解人意是指主持人对嘉宾的尊重和节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梁洁 《南方论刊》2004,(9):31-32
新闻类的电视焦点节目如何保持长久生命力?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探究的问题。综观中央台到地方台焦点类节目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从节目策划、题材内容、理性色彩、报道形式等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播窄播化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对象性、服务性节目通过空中电波与听众见面了。对象性、服务性节目的增多,是广播人适应改革变化了的新形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体现,也是广播人面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所做出的正确选择。不过,纵观大量涌现的对象性、服务性节目,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目前更多的对象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还存在着节目定位不准,服务内容空泛,服务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节目缺乏策划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对象性节目、服务性节目的节目质量、传输效果和引导效果,制约了一些对象性节目、服务性节目的收听…  相似文献   

18.
杜燕文  麦健 《南方论刊》2006,(5):40-41,37
直播室人物访谈是目前很多电台、电视台乐于采用的一种节目形式,它带给受众的是最本色、最自然的东西,一直都很受受众的欢迎。如何做好直播室人物访谈,使直播也能出精品呢?对此,本文结合实际作一些探索和小结。直播室人物访谈是指把有关人物请进直播室,由节目主持人在直播室对其进行现场采访,不经任何剪辑整理,直接将采访对象的谈话原汁原味地播出的一种传播形式。整期节目不带任何加工痕迹,带给受众的是最本色的、最自然、最真实的东西,被视为一种“最具本色魅力”的传播形式。目前,直播室人物访谈节目在国内外都是最受欢迎的节目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闪避作为交际策略的一种,在访谈节目中倍受嘉宾亲睐。在此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论来探讨访谈类电视节目中,闪避策略的变异性。经过研究发现,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嘉宾主要运用的闪避策略能从以下三个特征来体现顺应论的变异性:改换问题的语境;有意地改变谈话的主题;有意地违返格莱斯的方式准则。在实际的访谈中,三者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互相交织,它们的交织更多地体现在后两个特征的互相贯穿使用上,而且它们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20.
张雨晴 《云梦学刊》2003,24(4):123-124
岳阳电视台大型谈话节目《当面锣对面鼓》通过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情感题材和精心编导,充分挖掘了大众诉求的情感内涵,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同和赞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