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诸葛亮躬耕地向来有南阳、襄阳两说。持襄阳说者的主要理由是:历代文献均记载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诸葛亮躬耕于襄阳城西20里之隆中,属邓县,邓县归南阳郡管辖,宛县为曹操势力范围,如果诸葛亮隐居于此,刘备不可能前往曹操占领区自投网罗。历史文献证明,三国时隆中不归南阳管辖,而诸葛亮躬耕之地亦非曹操占领区。且刘备屯兵博望,要短期内三顾草庐,路程必然不远,这只能是南阳而非襄阳。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公元一八——一二三四),是三国时期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诸葛亮登上政治舞台的时间,比曹操、刘备稍晚。刘备为谋求统一,奔走二十余年,由于没有正确路线指导,屡遭失败。  相似文献   

3.
说算计     
提到算计,很自然就想到三国时的诸葛亮和曹操,他们都可谓为“算计”高手,两人在华容道上的算计实让人拍案叫绝。曹操兵败赤壁,仓惶遁。他以兵家“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之理,算定诸葛亮必定在平坦大道上埋有伏兵,而走入烽烟四起的华容道。谁料诸葛亮反“算”之,早已伏兵于此,曹操“甘心情愿”地钻入了诸葛亮布下的口袋。曹兵死伤惨重,最后若不是关羽动了恻隐之心,那曹孟德也早成了刀下之鬼。可见,谙熟“算计”之道,谁算得周致、全面、及时,并采取恰当的方法,谁就能赢得机遇,谁就会获得成功。那么时看今日,“算计”之风也理当…  相似文献   

4.
目前品“三国”之风日盛,三国的人物成为人们评议的焦点。品评中人们似乎多着墨于曹操、诸葛亮、关羽这些名望颇高的枭雄、谋师和骁将。说刘备似乎成了一种捎带或陪衬,尽管文学及史学都把他界定为“正面人物”,是一世泱泱蜀汉帝王。这其中固然有其自身的缘由.但也不排除中国人的传统思路:在历史中留名的应是那些大善大恶、胆略超绝之人,恩泽百姓,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历史上的曹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耀东 《学术论坛》2006,(12):158-161
在中国历史上,能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者,曹操是空前绝后的一人。可是提起曹操,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数落他的种种不是。其实,撇开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纯客观的历史视角审视曾经近两千年前彪炳神州大地的曹操,我们会发现这位历史人物与《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形象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才华横溢,谋略过人,一生多所建付。他在政冶、军事、科技、用人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我国众多的杰出历史人物中间,诸葛亮称得上是个姣姣者。历代对诸葛亮都非常重视,评述不绝。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问世以后,诸葛亮更是成了家喻户晓、受人尊崇的历史人物,对后人产生的影响也就更为广泛和深远。研究诸葛亮,应该分列专题进行。这里所要探讨的是诸葛亮的人才观和人才政策。下面就从六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对人才的看法,讲究真才实学诸葛亮的这一人才观,在躬耕隆中的时候,就已初步形成了。《三国志·蜀志·诸  相似文献   

7.
东汉末期,由于儒家反动思想政治路线占了统治地位,导致了政治上的腐朽,经济上的衰败,使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倒退到了军阀割据的混乱落后局面。然而,儒法之争也象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一样,是波浪式前进的,就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以曹操、诸葛亮为代表的法家人物。作为曹操的主要谋画人物之一的郭嘉,就是很著名的一位法家人物。郭嘉在曹魏政权中担任司空军祭酒的职务(也就是中央  相似文献   

8.
全国史学界对曹操问题的讨论,本刊1959年第四期曾作了一次综述。最近两三个月来各地报刊又发表了几十篇讨论曹操问题的文章,绝大多数肯定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正面人物。争论主要是集中在黄巾农民起义的目的问题、曹操的屯田政策问题、曹操是否是民族英雄问题以及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等问题,为了便于读者对曹操问题讨论的参考,将争论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撮要予以综述: 黄巾农民起义的目的问题在曹操与黄巾农民起义的问题上有两种意见,一是反对郭老论点,一是基本上同意郭老论点。比较多的人不同意他的“曹操虽然打了黄巾但没有违背黄巾起义的目的”以及“把黄巾进行组织化”的论点。如罗耀九指出:农民起义的目的是希望有属于  相似文献   

9.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人物,向为广大读者所熟知。不过很多人只知道小說或戏剧中的經过艺术加工的曹操,而根据历史記載,曹操究竟是何等样人——对此并不怎么了然。应該承認,这两者之間是有区別的。在文学艺术領域里,曹操是奸訐的典型、是个十足的坏人。从史学的角度来研究曹操,却不能完全否定他。用馬列主义观点,正确地估价曹操的功过和他的历史作用,曾成为一种客观需要。王仲犖先生就钻了这个“客观需要”的空子,于五六年十一月出版了“曹操”一書。虽然他也为自己提出給曹操以“恰如其分的适当的評价”(見  相似文献   

10.
过去治史者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诸葛亮都有很高的评价,惟独对创立吴国的孙权贬抑甚多。但核诸史实,孙权无论就个人德行及创立的历史功绩与对后世的影响而言都丝毫不逊于曹刘,有些地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可认定孙权为三国时期最突出的历史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范捷 《社会科学论坛》2007,(13):153-157
目前品"三国"之风日盛,三国的人物成为人们评议的焦点.品评中人们似乎多着墨于曹操、诸葛亮、关羽这些名望颇高的枭雄、谋师和骁将,说刘备似乎成了一种捎带或陪衬,尽管文学及史学都把他界定为"正面人物",是一世泱泱蜀汉帝王.  相似文献   

12.
元散曲中涉及的三国人物,若以三国鼎立的阵营而论,当以蜀汉集团中的人物为最多;若以个人而论,则以诸葛亮、周瑜、曹操等人最受曲家注目.无论曲家们对三国人物持怎样的态度,但基本上表现出肯定蜀汉、否定曹魏的政治立场,也集中表现了元曲家们所认知的三国人物的形象特征.曲家们笔下的三国人物既非历史人物,也非艺术典型,而是一种文化形象.这种反映着元曲家特殊的文化心理的三国人物形象的出现,受到元代文人坚守民族意识和叛逆儒家传统人生价值观的时代思潮的影响,他们不仅积淀了元代文人的审美理想,而且极大地影响了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道德型文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对一切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审美评价,都带有浓厚的道德色彩。曹操和刘备是三国时代两位称雄天下的开国之主,也是民间广为传诵及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着墨最多的人物。虽然,众所周知,曹操作为历史人物,曾对历史的发展起到过促进作用:他结束了汉末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了北方,发展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他本人也以其超凡的智慧和才能在军事、文学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很有值得肯定和称道之处。然而,在世人心目中,曹操依然是令人憎恶的白脸奸贼,他欺君罔上、不忠不义、善弄权术,“几与穷奇、梼机、桀、纣、幽、厉同为恶德之代表”;而刘备做为曹操形象的对立面,则完全是一位宽仁厚德的君子。他仁德爱民、信义如山、忠厚谦逊,是深得民心的仁主。这种褒贬态度源于蕴藏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传统文化心态。重伦理关系、轻个体存在,重道义、轻功利,重德轻才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对人的心理深层结构的影响制约着人们臧否人物的角度和态度。在这种价值尺度观照下,刘备、曹操便分别成为善、恶的代表,或被赞颂,或被鞭挞。本文试图通过对曹操、刘备的形象分析,反思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价值评判标准的不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重要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时甚至截然相反,有人认为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三国志·武帝纪>),也有人认为他是乱臣贼子,"古今来奸雄中第一人"(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还有人认为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等等.对曹操形象进行多层面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一重要人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论曹丕政德及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贡献——《曹丕集注》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文帝曹丕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不可忽略的政治活动家、诗人.在政治舞台上,他不如他的父亲曹操那样演出过威武雄壮的史剧;在文苑里,他的诗文也不如他的弟弟曹植的诗文光采夺目、悱恻动人.可是,曹丕还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历史和文学都不能不对他有所了解.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一位皇帝,经他的手彻底结束了汉王朝四百余年的统治,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最后形成.他又继承乃父的事业,继续进行统一战争,而且在执政期间希冀振兴,对东汉以来政治的积弊进行改革;在文学创作上,他也是才华过人的作家,是邺下文人集团的领袖人物,对建安文学的繁荣和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对于人所共知的历史人物——曹操的评价问题不自今日始。鲁迅早在1927年就对曹操作了适当的评价,他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脸的奸巨,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袁良义在1958年11月《光明日报》发表了“曹操论”。此后,王仲犖著有《曹操》一书,陈显远创作了《孟德献刀》。他们都一致把曹操肯定为正面人物。郭沫若在今年1月25日《光明日报》上发表“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一中文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诸葛亮,不仅是个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也是三国时期的思想家.诸葛亮在越南、日本等国也被称为古代名人,据说,日本民间曾把“诸葛亮”这个名词作为“智慧”的同义词,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思想的魅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国际意义和深远影响.我国学术界对诸葛亮的研究重于政治、军事.本文就诸葛亮的哲学思想作以探讨.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一个关健人物,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潜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集中地表现在诸葛亮《文集》中.概括地说来,可以说是以“本末”为基点的唯物论,以相辅相成为主线的朴素辩证法,以“才须学也,非学无  相似文献   

18.
曹操尚礼重法思想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操思想的主旨可用“治定礼为首,拨乱刑为先”一语概括之。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响很深,其根基属于儒家思想范畴,尚仁义礼让,并试图以仁义、道德、礼让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礼为首”。另一方面,曹操重法尚术,严刑峻法,史载甚明,这构成曹操思想的另一重要侧面。此即“拨乱刑为先”。所以,曹操的思想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处于乱世之中的曹操既强调刑法,也没有忘记礼教之用。他始终尚礼重法,两手俱用,并在礼法并举、两手俱用中表现出了特有的谲诈之能。学术界以往将曹操视为法家的代表人物,是片面之论  相似文献   

19.
田丰的“乡土情结”与人生悲剧──兼评袁绍拒迎汉献帝及其南进战略的失误王永平东汉末年,政局动荡,群雄纷争,开中国历史之一大变局。其问,不仅各类英雄豪杰层出不穷,而且也出现了无以计数的智谋之士,其中如荷或、郭嘉、诸葛亮、鲁肃等,因所献之计分别为曹操、刘各...  相似文献   

20.
(一) 曹操以政治家、军事家而兼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桥玄和许劭早就看出来了,桥玄对他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三国志·魏武帝纪》)许劭就他问到他自己是个怎样的人物回答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论》)曹操对桥玄是深怀知己之感的,所以他在建安七年到浚仪治理睢阳渠时,特派一个使者用太牢去祭桥玄的墓,祭文中有“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