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文化危机与文化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成的原因虽然是复杂的,但文化生成的基础无疑是人的实践。一种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归根到底应从人们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中去获得最终意义的解释。然而,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变动的,实践活动的历史性与变动性决定着文化的变动性。文化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在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常是会伴随着文化危机的。文化危机通常会对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人们谈到文化危机时,通常有一种谈虎色变的感觉,大多给予消极的评价。其实文化危机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并不仅仅具有消极的意义,更多的具有积极意义,没有文化危机就没有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文化力问题,是从人文地理这一角度出发去观察研讨,有着特定的时空意义。它既区别于泛文化概念,又可从中去挖掘文化本身所折射或带出的物质力量。站这个层面去观察,在作者眼中的文化力,是一个十分值得去探寻的特殊物质范畴,也可以说是"后文化现象"上刚绽放出的一朵奇葩。尤其当我们把它置放在人文地理时空条件下,文化力所表现出的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激进意义,无疑将非常值得人们去探寻与分享其寅生、变化及其规律性,这是时下一个十分期待人们去共研的重要创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中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在文化自信的生成路径中,文化认知是前提与基础,直接影响文化的发展方向与文化自信的实现。依据认知理论及其发展趋势,文化认知是在批判传统认知范式基础上对认知活动的重新界定,可以为合理解释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一种令人信服的解释模式和分析视角。在文化认知理论的关照下,认知活动凸显了人文主义的话语形态,既强调人的主体性要素,也包含社会文化环境要素,正是这些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才能使文化自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物质文化研究(MCS)是近年来当代西方文化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有着强烈的跨学科性、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研究领域.对物的共同关注使得物质文化研究和日常生活、消费、空间等理论话语形成交汇,逐渐生成一个指向一切物品研究的、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新的学术空间;对文化的关注使得物质文化研究开始汇入文化研究的主流,借助文化研究的广阔视野向身份、自我、物人关系等纵深领域拓进,被西方学者视为是文化研究中的“物质转向”.  相似文献   

5.
文化与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人类就生活在须臾不可离开的文化之中,小到一言一行、风土人情,大到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理解文化是文化自觉的起点,也是文化研究的前提.然而,尽管文化的概念数不胜数、层出不穷,但一直未形成一个公认的、确定性的概念,而且文化研究愈加深入,人们的分歧和争议反而越来越大.确立一种大文化观,一种动态的文化视野,一种人本的文化理念,通过对文化的全面理解与解释,揭示文化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进而将文化看作"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活动",不失为一种理解文化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试论地域、地域文化与文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域文学研究领域中理论和操作层面的诸多问题有待研讨。首先是地域的概念及其理解 ,地域是一个空间的、文化的概念 ,因此必须具有相对明确而稳定的空间形态和文化形态 ,这是理解地域和地域文化的基点 ;地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因而涉及到时间和传统 ;地域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 ,因此必定要有某种可资比较的参照物或参照系 ;地域又是一个立体的概念 ,自然地理或自然经济地理之类可能是其最外在最表层的东西 ,再深一层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 ,而处于核心的、深层 (内在 )的则是心理、价值观念。在进行研究时 ,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上的认识和理解从根本上纠正了目前地域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其次 ,应进一步讨论地域的划分 ,行政区划与文化区划既不相同 ,又密切相关 ,行政区划有时也可转化为文化区划。第三 ,地域与文学之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尤其是对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操作问题 ,这里第一次提出“地域文学场”概念 ,对解决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有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王现东 《天府新论》2012,(1):115-119
在文化哲学的意义上,"文化"是人类对生存意义的追求,它体现为一种活的精神,这种精神塑造着人和人类社会,并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总体性、超越性把握,是一个动态的、处于生成中的把握。文化全球化是当今文化发展面临的现实和必然趋势。在文化哲学的视野中,文化全球化面临着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一元与多样、冲突与共生、固守与变革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在这样的矛盾系统中,人类文化生生不息,演绎着复杂多样而又鲜活生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国力的重要表现,先进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学界共识.本文通过模型化分析手段,进一步阐述了文化发展与国民消费水平的关系及作用途径.本文研究发现,满足一定条件时,不同的文化形态对于人们的消费水平有重要的影响,当一种文化形态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时候,国民消费水平和居民效用会得到提高,整体社会福利会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大开发中 ,文化与经济一样应该是开发中不容忽视的方面。西部文化开发应具有四方面的内涵 ,即加强建设、重点保护、适度利用、促进发展。建设主要是指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的建设。保护主要是对文物古迹与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利用则应是以保护为前提的利用。发展是重视传统与当代文化在现今的繁荣。文化开发具有民族和现实的意义 ,不应将文化开发作为经济开发的第一目的 ,认识到文化开发的相对独立性 ,对西部民族民间文化的繁荣有更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租界文化的形态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永东 《河北学刊》2006,26(1):116-121
上海是一个因租界而突然崛起的城市,不管说上海租界是民族屈辱的象征,还是了解现代中国的钥匙,它在事实上生成了租界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我们可以从城市文化景观、租界的制度文化、租界人的文化构成等方面阐述租界文化的基本特征.租界文化概念的提出和租界文化特征的阐释,对于推进近现代上海的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兴起标志着由等级文化形态向平等化的文化形态的转型,是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重要实现形式.大众文化具有民主和多元化的品格;大众文化形态下的文化真理性在于它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在于通过文本间的比较来揭示彼此的真理性限度.我们既要正视大众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又要对它进行合理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不论就其外部表现形态还是就其实质上看,都具有复杂多元的性质。在不同形态、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是有着优与劣、先进与落后之分的。衡量文化的优与劣、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和尺度在于它的科学性、合理性。一种文化是否先进,首先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生成,是否能促进先进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发展;其次要看它所蕴涵的价值诉求是否有利于人类种族的保存与促进种族的进化,是否有利于人类整体文明的提升,是否能促进人类整体的自由度的增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对于各个不同的国家与民族来说,保持一种健康的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觉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各种不同文化的性质、特点的认识达到一种理性自觉的状态,才能在文化交流、对话、碰撞、竞争的过程中做到既不自傲也不自卑、既不骄横也不盲从、扬优去劣、取长补短,达到文化整合与融合,实现相互促进与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以往还原论的解释方法已不适合了。要真正揭示文化系统的演变,就必须将其放进世界大系统中去。文化的发展虽然有人的预设介入,但它具有的非决定性特征是不能改变的,它是自然的历史过程。但文化的相对决定性还是存有的,要使这种决定性从可能变为现实必须在它的稳定性和非稳定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文化的进化遵循的机制是一体化合作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形成一个自催化机制。不同的文化相互补充、完善,才能使文化增添丰富性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论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人们往往会将它们混为一谈,事实上,二者之间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概念的界定、时间意义、表现内容、意识形态、审美意义等各个方面。本文着重在这些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素质文化,即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价值取向确立、结构建构、目标设立、教育路径与方法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实践。社会主义素质文化生成具有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提升精神与审美观念与提高整体、群体、个体素质相结合的实践路径等特征。在社会主义素质文化的生成实践中,应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其根本价值进行定位,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升的践行标准。因此,社会主义素质文化在生成实践中的不断发展与丰富,意味着从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分类中彰显出来,一种新文化范式的产生,必然能在提高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的实践中得到有效的精神文化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6.
红色基因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因子的一种认知表达.对于红色基因,应该溯本追源,从内在与外在、历史与现实、共性与个性的分析中,对其定义、表现形态、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正本清源的解读.首先从基因内隐形态和外显形态中分析红色基因的结构形态,继而在厘清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基础上,探析红色基因具有的信念信仰、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本质内涵,最后从传承性、进化性、稳定性探究其基本特征.这是对红色基因概念进行深层次解释的过程,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世界进行研究和追寻的过程.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实践中凝结、生成和发展的,被中国人民所认同、自觉遵循和传承的信仰信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系统的先进因子.  相似文献   

17.
崔茂新 《文史哲》2007,(3):36-42
文化还原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领域一种价值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研究思路,力图把抽象玄虚的方法关注和讨论,还原为具体研究过程中方法的自觉建构意识,把孤立封闭的学科自赏式的价值关注还原为当代学人在古代文论研究领域内进行当代思想文化创造的学术事实。文化还原注重在一个开放的历史文化空间对流动着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文化情境与诗缘话语之互动性转换生成关系的学术建构,一方面关注长远时间里那些历史文化因素是怎样生成了具有独立生命意志的诗缘话语的,另一方面则关注特定的诗缘话语一旦作为独立体的文化存在参与到历史文化过程中去,它又是怎样在持续的情境领悟和与时俱进过程中不断催化、生成新的文化情境的,亦即作为传统因素与思想资源是怎样参与到人们不断优化着的现实美学生活建构中去的。文化还原还具有整合当前古代文论研究在方法原则和价值取向问题上相互矛盾对立的意见、命题之思想功能的一般方法论意义,从而使得“古为今用”与“不用之用”、“回到传统”与“现代转换”、客体复原与主体创造等命题之间的矛盾对立整合为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文化及其表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迅猛发展,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逐步兴起并发展,影响深远。它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们带来了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辨析了网络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探讨归纳了网络文化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差异性,遵循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实现有差异的教育公平,就是实现每位幼儿生命的平等性成长.在教育公平的背景下,幼儿教育必然要以“文化”为纽带,从文化与人、课程与文化、教育公平与文化的关系出发去揭示影响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客观元素——文化.文章从幼儿园课程本质的文化学论证、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归属、教育公平与幼儿园课程文化属性的关系和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应有的价值取向四个维度探讨教育公平视域下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与秩序的矛盾,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必然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这在社会的现代转型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解答这一问题的根本思路是加强制度建设,但由于文化有其特殊的公共性,因而也是解答现代社会自由与秩序问题的一条重要思路。在现代制度的架构下,通过帮助人们获得公共价值观、起码共识和基本共同感,文化构成现代社会生成自由秩序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