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梦阳诗文东传朝鲜半岛及对古代朝鲜文学的影响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梦阳,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而且其诗文很快就东传到朝鲜,对朝鲜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文人以阅读其诗文、次其韵、刊印其文集等方式接受了他的作品.同时也时他的诗文及理论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批评.多数人对他的文学理论、创作风格、总体成就持赞誉态度,肯定其在明代文坛的领袖地位,也有少数人对他的理论和创作进行了责难.而李梦阳诗文东传朝鲜的最重要意义在于促进了朝鲜李朝中期的文学革新.  相似文献   

2.
对刘宋文学现代意义的研究肇端于20世纪前后,由于文学界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发轫、发展,学者对刘宋文学的关注由诗文扩展到小说等多种文体,由文人作品转向民间作品等多个层面。其后关注研究的学者增多,至21世纪前后,研究达到了高潮。刘宋文学研究的特点体现在,文献的蒐集与文学研究互相推动,形成了刘宋文学研究的繁荣;研究不均衡,就作家而言,选题过于集中在重点作家、作品,对次要作家关注不够,而就文体而言,刘宋作家及诗文、小说作品现存较多,现有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存在相当大的研究空间;尚无学者对刘宋文学进行整体的把握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梦阳多负气节,为明代"前七子"领袖,是当时文坛的翘楚.受陇右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李梦阳表现出执拗个性、刚正不阿,崇尚气节、敢于担当的人格节操.李梦阳的文学思想体现出以社会参与为核心的关学品质,具体表现为:(1)极力弘扬儒家的文学教化功能;(2)以复古求新变,达到提升士人精神的目的 ;(3)尚情贵真,散发出浓烈的庶民气息.李梦阳的文学创作传承"工部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淳厚闳伟、刚毅强奋的风格.李梦阳以秦人而为"秦风",其诗中描写了秦陇地区特有的山川形胜、民俗民风等,均与明代中原、江南士人不同.凡此,显示出特定地域文化对作家人格心性的深度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代诗文的研究在最近十几年来已呈现出一比较繁荣的局面,改变了明代文学研究中长期以来小说、戏剧独盛,而诗文沉寂的不平衡格局。明代诗文及建立在其上的诗文评不仅是整体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了解其时的思想文化构成、文人心态、社会心理结构等有着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李梦阳对其师杨一清的<石淙诗稿>的评点很有特色,能将评诗与论人相结合,并着重从唐调宋格、诗人性情、美学形态、诗歌技法等几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李梦阳的评点,不仅有助于了解杨一清其人其诗,生动显现李梦阳的诗学主张,而且也为深入研究明中叶的诗文复古运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挑战与机遇同在的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如何深化研究思路,开拓研究格局?陈书录所著的《明代诗文的演变》(以下简称《演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该书通过《轨迹篇》、《特征篇》、《动因篇》三大主干结构,对明代诗文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努力开拓诗文创作与理论批评交叉思考的新路,力求把握明代诗文作家、批评家文化心态与审美心态演变的内在规律,不仅将明代诗文的整体研究大大推进了一步,而且在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拓新上提供了成功经验。 在古典文学研究中,尊重历史与更新视角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游离历史的真实而奢望视角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桐城派作家遍布大江南北,沪籍作家亦其重要一支,然鲜有问津.依据师承、私淑关系纽带,以是否宗桐城义法为准则,查检史书、方志以及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等相关文献,确定沪籍桐城派作家有11位,并对他们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文集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述.认为他们受业方、姚,秉承桐城义法,薪火相传,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文作品,提出了较有创见的诗文理论,在桐城派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明代李梦阳的文学复古运动声势浩大、旷日持久,他的文学理论历来被批评为复古主义理论和形式主义理论.其实,李梦阳对文学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这就是他始终强调诗歌的本体立场,坚持诗歌的本位特征.他的一系列理论主张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而展开的.李梦阳的文学本体论思想具体表现在:第一,强调"法式""格调""比兴"等诗歌形式特征对诗歌诗质的规定性;第二,重申诗歌的抒情功能和情、乐本位等本质属性对诗歌诗性的坚守与维护.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期至40年代,明代易学不被关注;5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以来,明代易学逐渐受到重视。既往对明代易学的研究大都就易学言易学,未能脱离“象数”与“义理”这一传统路数。只有注重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充分紧密地结合明代社会思潮和学术文化氛围,将受《周易》以及易学启示、影响的明代历史过程和思想、学术等文化现象作为考察对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明代易学发展的整体脉络与主要精神。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文学流派之一的明代"台阁体",长期以来受学界诟病,而近十年来才逐渐受到学人的关注与重视.但学界对明代"台阁体"的相关问题还缺乏专题的探讨.此文试图对"台阁体"的名称与特点、流行时间及分期、历来的评价、明代"台阁体"作家的分布及江西人居多的原因等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期对明代"台阁体"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清初诗坛与明七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明代七子派,是指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嘉靖、隆庆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以及追随他们的那些作家。前后七子统治文坛达百年之久,是明代最重要的文学流派。后七子之后,公安派、竟陵派先后崛起,对七子派进行攻击,陈子龙等云间派起而捍卫。不久明亡,而攻击与维护七子派的斗争,仍在清  相似文献   

12.
李定广 《学术界》2012,(9):28-35,285
自1992年中韩建交至今二十年来,“崔致远研究热”逐渐从韩国扩散到中国.但当前的崔致远研究存在三大误区:一是关于崔致远的生年及初来华之年受韩国学界误导问题;二是关于崔致远与罗隐、顾云关系及其创作渊源的若干误解;三是关于崔致远诗文评价中激情拔高问题.对崔致远的研究和评价,决不能孤立进行,必须放在唐末文学和文化背景中,放在唐末作家作品序列中,给予恰如其分的定位与评判.  相似文献   

13.
试论李梦阳对杜甫七律的追摹及创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七律被后世奉为法式,影响至深,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的七言律诗创作也得到明清人赞赏,但他倡言"诗必盛唐",尤其对杜甫崇奉备至,力追心摹,对杜甫七言律诗呈现出明显的继承关系,这一点却未引起学界注意.李梦阳七律对杜诗的承继与学习具体表现在题材、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以及对民歌的态度等方面.当然,李梦阳在模习杜甫七言律诗的同时也在题材的扩大、艺术技巧的求新、诗歌风格的别样以及以民歌入诗等诸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4.
师海军  郝润华 《理论界》2010,(2):142-144
李梦阳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但关于其早年事迹人们却知之甚少。以现存文献与出土墓志相证,可以考见其早年名字的变迁、随父仕宦的时间、教育背景等事迹,对全面了解、研究李梦阳生平、文学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史视野中的明代云南市镇研究,对明代云南市镇发展的基本定位、主要状况及一系列相关专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但明代云南市镇研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仍需进一步深入拓展。这一阶段明代云南市镇研究的特点,一是对明代云南市镇发展的总体轮廓和发展水平有较多的探讨,但具体内容不够清晰;二是现有的专题研究,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云南市镇发展的某些特点,但空间还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学界对顾炎武的研究呈现重学术而轻文学的局面.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究其根源在于顾炎武本身就是一位对清代学术诸领域有着奠基性重大意义且并不以文人自居的研究对象.然而,事实上,顾炎武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其诗歌创作,成就很高且影响深远.因此,诗文研究,应是顾炎武整体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应当摆到与其学术思想研究并重的位置上.现从诗文集整理情况、生平事迹研究、诗文创作研究、诗文思想研究四个方面,对二十世纪学术界对顾炎武的诗文研究状况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关于明代诗学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对明代诗学主要流派的研究 ;二、对明代诗学主要范畴或术语的研究 ;三、探讨哲学与诗学之间的联系。兹依次就相关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一、关于明代诗学主要流派的研究明代诗学流派 ,以茶陵派、前后七子、公安派受到的关注较多 ,而关注的焦点则是 :这些流派在诗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 ?其基本特色是什么 ?茶陵派标志着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开端。 1 980年 ,郭绍虞主编、王文生副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第三册选录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其说明云 :“明七…  相似文献   

18.
刘守安 《云梦学刊》2005,26(5):144-144
明代的苏州,名家云集,祝允明、文徵明等书法大家,在书法史上广有影响,学界已给予关注.但将明代的吴门书家作为一个“流派”来研究,似未有人专门做过.向彬《吴门书派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这本书对明代中期苏州地区的书家群体作一整体的审视和具体的考察分析,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选题,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基于CSSCI的关键词调查分析显示:2005-2006年间,专人研究、文类文体、文学史论和文学理论是此间中国文学研究的主体,<红楼梦>等古代经典作品被广泛关注.鲁迅等现代作家研究引人注目.中国现当代文学继续引领整个中国文学研究的热点,追逐新潮和时尚是其显著特点.其中,与政治相关的选题备受青睐.网络文学、民间文学、生态文学等非主流领域受到重视,文体研究呈现更加多元的趋向.文学理论除了延续其"大而化之"的传统外,文学叙事、文学语言、文学性和互文性等形式研究的兴盛展现了这一领域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网络化发展、全球生产网络及因此形成的网络权力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即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全球和地方二维视角下产业的网络化发展入手,通过对产业网络的非均衡化发展以及全球网络与地方发展关系等相关研究基础的总结与回顾,系统地评述了网络权力的形成基础、概念内涵、运行机制及其对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影响等方面对现有相关研究,归纳总结了已有研究成就,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为进一步深化网络权力研究的具体方向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