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大学生法制观念的跟踪调查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跟踪调查和比较研究, 指出大学生法制观念的现状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教育 ,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作用。要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树立必要的和相关的法律思想观念 ,增强运用法律意识指导自己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 ,大学生犯罪率逐渐升高 ,说明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十分淡薄。为改变这一状况 ,笔者针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 ,着重分析了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以及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 ,并从高校法律教育教学角度 ,提出了几点建议 ,以期强化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4.
肩负着为公安队伍提供人力资源重任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关系到公安工作的未来、公安事业的兴衰成败乃至国家政权的巩固。公安院校大学生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重要来源,公安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应从在校公安大学生抓起。公安院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基础道德教育、廉洁从警教育、法制观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四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探讨了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为应对这一系列挑战 ,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让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大学生法制观念的现状,提出了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同时,对高等院校法制教育的内容、目的作了探讨,明确了法制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采取前导教育的概念。阐述了前导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分析了前导教育具有的特征。从当前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推证了前导教育实施的可行性,对掌握前导教育的内容、把握其时机、注重其效果进行了分阶段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应该根据大学生思想的实际 ,分三个层次实施 :①进行基础道德教育 ,树立其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 ;②进行法律知识教育 ,增强其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③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培养其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9.
《法律基础》课教学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法律基础课的教育教学,强化并灌输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的法制观念,以期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大学生法制观念的现状,提出了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同时,对高等院校法制教育的内容、目的作了探讨,明确了法制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现代法制社会呼吁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的普遍提升,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也不例外。加强高职生法制教育也是我国实施“以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生法制教育的几点粗浅见解,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法学教育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环节,选择法学教育模式需要树立一种教育理念,在理念指引下思考在本土的法律体系框架内使用相应的教育模式。法学主要是一门应用学科,法学教育更要体现其学科的务实性,即与社会的密切联系。目前我国大陆法学教育现状最需要的就是如何缩短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差距,尤其是本科的法学教育。而英美法系判例法的务实精神可以作为改革高校法学教育实践的方向性指导。  相似文献   

13.
空间对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有着前提式的基础和意义。在空间理论视域下对大学生法治教育进行审视后发现,现有的大学生法治教育模式虽然有着明确的合理性,但却疏离于个体的经验与生活之外,学生的"身体在场"和"心理脱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空间的裂隙,较大地影响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上述问题,拟通过建立项目化运行机制,为法治教育供需双方的空间交汇提供制度保障;发挥校园公共空间的隐性教育作用,开展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打造智慧教育系统,实现多重法治教育空间的协同;积极协同校内外育人空间,推动异质性资源空间的良性互动等优化路径,以期实现大学生法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针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指导,阐释法律意识的内涵与特点。研究考量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偏失存在法律基本知识不足、观念陈旧、法的心理因素与自我控制力不足等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这些问题作了社会、学校、学生3个层面的成因分析;政府、社会团体和家庭应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创造条件和保障,营建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学校应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纳入到教育教学中,推动法律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改革,并用社会实践来强化法律意识;大学生应发挥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端正法律态度,在实践中深化法律意识,处理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等这些方面,就是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认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违法犯罪明显上升.要加强法制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要坚持依法治校,营造良好的守法氛围;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法制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制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于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随着教育法制的完善和发展,高校学生权利的内涵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加强,但仍存在学生权利内容模糊、司法审查介入限度不清、救济机制欠缺等问题。因此,应从强化尊重和保护学生权利意识,建立健全教育法规,促进法律法规的适用和执行,明确司法审查地位和作用,完善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等方面着手,建立完善的高校学生权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已经阻碍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在高校对学生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强化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高校和学生的法律关系,做到教育法治化,才能进一步解决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其他问题,也才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对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科技进步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都有重要意义。问卷调查上海、天津、湖北等省市3 916名本科生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与依法治国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要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水平,必须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行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学生违法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的社会现象,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及主要原因,提出加强道德教育是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根本措施,加强法制教育是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强有力手段,并强调以德育人与以法育人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及通过公民教育等手段实现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