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卢梭不仅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同时也是西方的浪漫主义之父。他提倡情感的美学思想既是对启蒙运动理性思维背离同时也是对其的延续与升华,因而可以说卢梭的浪漫主义是一种理性的浪漫主义,在他的美学思想里,感性和理性在矛盾中交融。本文对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体系做一个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启蒙运动诞生的18世纪是一个理性当道的时代,当以伏尔泰为首的启蒙学者为科学和理性高唱凯歌时,卢梭却从人性论的角度提出了"高扬情感"的浪漫主义口号。"情感"而非理性,是贯穿卢梭思想始终的现实坐标,他不仅将"情感"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更将其作为个人生活的理念及原则,以其浪漫不羁的文风,在欧洲文坛掀起了一场情感革命,并以独树一帜的姿态开启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全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卢梭是18世纪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平民的儿子而成为法国思想史上的巨人.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这种重要地位正如罗素所说:“主要来自他的打动感情及打动当时所谓的‘善感性’的力量”[1].这种力量主要体现在卢梭的伦理思想之中.卢梭的伦理思想首先体现在1749年应第戎科学院征文而写的《论科学与艺术》一文之中,在1754年所写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里则有了系统的阐述.此后,在1761-1762年,卢梭完成了《新爱洛绮思》、《社会契约论》、《爱…  相似文献   

4.
论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更斯不仅是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强烈浪漫主义创作倾向的小说家.他从法国思想家卢梭和英国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作家那里汲取思想,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远大前程>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浪漫主义"回归自然"、关注儿童的创作思想.研究狄更斯这部小说中的一些具有明显浪漫主义特征的写作手法,会使我们纠正过去的一些偏见,进而增进我们对狄更斯创作思想的了解,拓宽对其小说艺术成就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理性如冰 浪漫似水-卢梭浪漫主义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浪漫主义是近代西方的一种文化思潮,它产生于18世纪末的法国.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推崇情感,情感福音成为与启蒙运动理性法庭不同的另一种思想倾向,这种倾向来源于卢梭.但卢梭并非是一种新"体系"的创建者,而是一个极富东方智慧的思想家.他的浪漫主义并非反对"理性",而是反对"知性",即狭隘的理性主义.卢梭是一个理性的浪漫主义者,他的"理性"试图超越知性,走向更高的"理性",即"有感情的知性(the feeling ofIntellect)".这种融合抑或矛盾贯穿在卢梭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卢梭浪漫主义如冰似水,相反相成,呈现出矛盾的统一.其真正独特之处在于向冷峻僵硬的理性土地里灌注进情感的清泉,使大地复苏健康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6.
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和卢梭个人浓厚的大自然情结,铸就了卢梭独树一帜的生态自然观。自然是卢梭最高的准则和毕生追求的境界,面对人类盲目推崇科学技术、高扬理性所带来的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卢梭喊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他认为,签订社会契约和自然教育是回归自然的途径。卢梭的生态自然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是“近代妇女运动的点火者”,同时他又成为早期女性主义理论家批判的标靶。本文通过对卢梭在《爱弥儿》第五卷中流露的女性观点的梳理分析,试图揭示卢梭在他的男权制思想基础上的自然差别女性观,并通过分析其与女性主义理论的复杂关系,以期对指导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的运动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尼采从怀疑主义、浪漫主义、非理性主义、解构主义维度批判科学理性、科学真理、科学方法与科学价值。他从怀疑主义维度,以虚无意向为思想特征,质疑客观性逻辑、因果律和科学语言;从浪漫主义维度,以“回归自然”透视科学,驳斥科学机械世界观与科学方法;从非理性主义维度,以权力意志为世界本质,责难科学理论、理性,否定科学真理的存在;从解构主义维度,颠覆现代文明,抹煞科学进步。尼采在吸收近代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想的基础上,搭建起通往现代反主流文化反科学思潮及后现代解构主义反科学思潮的桥粱。  相似文献   

9.
卢梭的思想同时包含了置疑古希腊历史理性和基督教价值理性的矛盾,古希腊历史理性主张征服自然,卢梭却强调顺乎自然.卢梭的自然其实是自由的同一语,恪守道德意志是通往自由的道路.基督教价值理性提倡维护人伦和谐、恪守道德意志,卢梭承认宗教作为古老自然法的神圣作用,却揭示出基督教信仰在社会现实中的弊害.卢梭推崇的更是人类社会共通的宗教感情.卢梭的思想矛盾既是西方历史理性主义的悖论,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悖论.所以,我们在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思潮中依然能聆听到其历史回音.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英美批评界出现了重评英国经典诗人济慈的热潮,济慈诗歌中的启蒙思想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他在书信中表达的艺术见解等使他超越了唯美主义诗人的艺术境界,他的浪漫主义诗歌表现了强烈的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对当前反思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局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赫尔德与狂飚突进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飚突进"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潮的美学纲领制定者是赫尔德。他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历史主义的系统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人民性,人道精神和浪漫精神。他对于康德美学的批判,他对于美和艺术的研究的唯物主义基调和辩证精神对18世纪德国古典现实主义具有巨大影响,他的浪漫主义美学精神对于德国浪漫派也有重要影响。赫尔德和"狂飚突进"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潮在一系列美学问题上都具有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先驱伏尔泰开创了理性主义史学 ,提出了理性主义进步史观 ;他把目光从传统的政治军事史转向文化史 ,开文化史之先河 ;他批判了传统的西欧中心论 ,提出整体史的研究方法 ;他还首次提出“历史哲学”这一概念。所有这些思想精华和将其理论付诸实践的两部史著《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使之享有西方“近代历史学的先驱”这一不朽称号。但是 ,伏尔泰对人的理性过分夸大和对中世纪的论战性的否定 ,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史家反击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五四浪漫主义思潮辉煌一时,但没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是由于中国浪漫主义者在提出个性解放要求时没有先接受理性精神的洗礼,从而使他们对创作采取了过分情绪化的态度。同时,社会革命的时代,五四式的浪漫主义的存在空间非常狭小,一些“革命文学”的提倡者在对待浪漫主义问题上又存在着模糊认识,这就导致五四浪漫主义过早地因分化而衰落.  相似文献   

14.
1930年代,中共和左翼文化人士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旨在抗日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启蒙运动。作为北平思想文化界的领军人物和中共北方局宣传部长,陈伯达在新启蒙运动的发起、发展、高潮以及最后走向结束的各个环节,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陈伯达与新启蒙运动的关系入手,系统阐述了其发起新启蒙运动的动机及思路,揭示他在新启蒙运动各个历史阶段的理论贡献,进而并对他在新启蒙运动中的作用给予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5.
作为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思想事件,德国浪漫主义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它本身与启蒙有着复杂的思想关联,既是一种"反启蒙运动"的主要形式,同时又延续了启蒙的基本观念,力图解决启蒙运动的危机,实现启蒙的自由平等理想。澄清浪漫主义与启蒙思想传统的思想关联,有助于真切理解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席勒是近代启蒙主义的美学家和文学家。对现代性进行审美批判的审美主义第一人,也是超越主体性的主体间性美学的鼻祖。席勒虽然是在理性主义的哲学框架内建立美学理论的,把审美作为达到理性的手段,从而使审美附属于理性,但是,他的美学思想最终突破了理性主义的藩篱,摆脱了美对于理性的依附,走向了审美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探索浪漫主义文学的奥秘,运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中的类型学、主题学、文类学以及影响研究中的流传学等方法对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美两国浪漫主义文学进行溯源,发现两者产生的时间有先后之别,作品形式也有所不同,但导致它们产生的根源是一样的,两者所表现的主题也相似,而且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浪漫主义文学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英国浪漫主义对美国浪漫主义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批判与怀疑精神,是对当时主流思想的坚守和对自己所坚守的理念的批判性审视,是以质疑与批判为主要表现的深刻自省,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主要体现在从维新思想转为启蒙运动、对启蒙主义的坚守与拷问、女性启蒙话语关注的转移等。  相似文献   

19.
苏格兰的巴德诗人——麦克弗森与彭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克弗森与彭斯属同一时代的苏格兰诗人。长期以来,学术界缺乏前者的伪作对彭斯创作的影响研究。彭斯不仅在青年时期认真研读过麦克弗森的伪作《奥西恩诗集》(这些事实可以从彭斯的来往书信中得到证实),而且在彭斯的许多诗作中都有《奥西恩诗集》的影子。例如在彭斯的《幻象》一诗中,彭斯使用了“duan”(诗段)这个词来表示两个部分的分割,而duan一词最早为麦克弗森所使用。在创作策略上,彭斯虽不再如麦克弗森使用托名的技巧,但是却借助麦克弗森掀起了苏格兰“巴德(bard)”诗人意象。通过这一影响力研究可以看出,伪作虽被传统批评所诟病,在文学史上却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是十分强调诗歌音乐性的诗人。他的诗歌中体现的音乐性与他本人深厚的欧洲文化渊源是密不可分的。他的诗在内在音乐性方面表现出浪漫主义气质和唯美主义倾向,在外在音乐性方面表现出欧化的格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徐志摩诗歌的“志摩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