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是构建民生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但在现实中地方政府决策往往出现伦理失范现象,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决策实践中的伦理建设,从加快行政立法,建立决策民主参与机制等入手,加速民生型政府构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企业决策行为的伦理原则、宏观理论环境、决策行为的微观机制、决策的伦理出路四个层次分析了企业决策行为的伦理要素和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3.
就政府管理层面而言,地方政府公信力相对于中央政府公信力面临着更大挑战。新时期,由网络舆情而引起人们对地方政府公信力质疑的事情屡屡发生,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要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应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重视行政人员的行政伦理建设,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分层化,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呈现出一定的个殊性。相应的,促进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规范化也有不同于中央政府的法规范要求。在将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和经济执行行为相分离的基础上,通过事前立法设计和司法评判来规制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将有利于从整体上塑造规范化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5.
政府治理现代化既需要制度的健全完善与有效实施,更离不开伦理道德的润泽和坚守。伦理作为一种内在积极因素,在政府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应积极推进政府伦理治理,坚守服务、诚信、民主、法治、廉洁、责任等伦理原则,不断加强制度安排的道德引导、决策过程的伦理控制、治理行为的伦理约束等,提高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伦理意蕴,以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推进国家善治。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由于在地方群体的利益驱动、地方制度供给的创新以及间接干预的主导性等方面都呈现出相当程度的个殊性,因而在促进其经济行为规范化的进程中也产生了相对特殊的法规范要求。本文以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分层化为前提,提出在将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和经济执行行为相分离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法律规范来规制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行为的伦理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炎国 《河北学刊》2005,25(3):138-142
所谓伦理决策,实质上就是依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和选择适用的伦理准则、道德规范作为行政行为的指导方针。行政责任的履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政行为责任人的伦理决策水平,即必须能够在多重利益关系及其矛盾冲突中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自身的伦理责任,并依据自己的伦理责任来恰当地权衡和选择自己的行政行为方式。伦理决策作为行政行为主体在履行责任过程中所进行的利弊权衡、价值判断和目标选择,其可能前提是行政行为人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行政行为伦理决策的有效性,需要在确认行政制度合理性的前提下,依靠行政制度的健全性来保障。只有健全的行政制度才能保证行政行为主体既效忠于行政目标,又对行政对象高度负责,并以积极、灵活、有效的方式来寻找二者之间的一致性,追求行政行为的实际效果。行政行为主体能否坚持伦理决策的宗旨,并通过恰当合理的伦理决策来选择并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不仅关系到行政行为的得失成败,而且也关系到行政行为主体的是非进退。  相似文献   

8.
改善地方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红波 《学术论坛》2006,3(8):34-38
信任是构建政府与公众和谐关系的重要因素。当前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行为存在诸如盲目决策、行为不廉、政绩工程、处事不公及处理突发事件不得力等问题,从而导致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有所弱化。对此,地方政府必须实现从执政理念到执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塑造勤政廉政善政的服务型政府形象,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晓红 《江汉论坛》2007,(12):102-105
政府制度伦理化和政府伦理制度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政府制度伦理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政府制度伦理建设包括从政府制度伦理化到政府伦理制度化的内容.从政府制度伦理化到政府伦理制度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制度所承担的伦理功能.政府制度的伦理功能主要表现为整合政府伦理规范、约束或激励政府行为的选择.从政府制度伦理化到政府伦理制度化,一个终极性的标志是"政府伦理立法".政府伦理立法是以立法、制度的方式确立对政府组织以及公务员的伦理要求,并以此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0.
伦理决策具有以人为本、社会公正、公共利益至上、决策责任四方面的科学内涵.伦理决策通过价值观来规范决策主体的情感和行为,指导其做出符合公平与正义的公共决策,平衡协调公共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确保社会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伦理决策价值目标的最高追求,也是伦理决策实践和认识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当代政府道德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道德管理制度化,即通过道德立法,组建专门伦理组织,进行政府道德管理,保障政府伦理决策的有效实施.随着应用伦理的发展和道德实践的深入,我国的一些伦理组织不断涌现,陆续建立了一些专业性伦理委员会,在专业伦理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进行专门的道德立法,组建专门的政府伦理组织.因此,以法确定行政伦理组织的设置和地位,逐步建立各级行政伦理组织就成为我国政府道德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与财政困难的形成有很大关系。理性的政府官员在晋升的政治博弈中会通过各种方式突破预算约束使公共经济行为个人化。虽然财政困难与公共融资机制的缺失、公共支出的集中以及单中心的公共决策紧密相连,但这三方面的制度缺失从根本上还是根源于政府官员公共行为的私人化。因此,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难,要从规范政府行为出发,建立以权力制衡的规范的公共选择作为决策机制的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13.
员工工作行为伦理是员工个体目标达成与组织目标实现相统一的决定因素,它很大程度决定了员工在何种程度上付出努力并达成委托人的预期,员工当责行为则是员工做出伦理决策的情境性条件.在员工当责行为与员工伦理决策的内在关系中,外在的网络关系强度及员工内在的角色感知是员工采取当责行为做出伦理决策的基本动力,员工个体特征差异因素及道德强度对这一过程起到调节作用.员工当责情境下的伦理行为对于组织产生结果导向及关系导向两个层面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不仅是地方政府问政于民和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而且在推动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网民的结构特征、网络民意表达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影响以及网民参与民主决策等方面阐释和分析网络民意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价值。地方政府制定公共决策,必须从构建有序的网络参与决策平台、网络民意评估、网络民意回应和政府与网民对话互动机制诸多方面理性进行考量网络民意对决策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地方政府制定公共决策的最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15.
政府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其施行于社会的决策,必须具有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而公民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政府决策,是政府决策合法性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政府应由“单向为民决策”向“官民互动决策”模式转型.为构建回应型政府决策,需要破除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公民参与的防范和拒斥心理,破除公民参与制度和渠道供给不足的障碍,以及破除公民参与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6.
控制权私利问题始终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大股东为获取私利,把上市公司当成"取款机"和"摇钱树",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资本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本研究从制度、行为和伦理决策视角对控制权私利研究演进脉络做了梳理与分析,提出涵盖"制度—行为—伦理决策"的整合性研究框架,并提出立足行为博弈的实验经济学是识别控制权私利行为的有效工具,将伦理因素涉入决策过程是打开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黑箱"的视角。本文指出了有效识别、解析与预测控制权私利行为的可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制度的完善,协商理念逐步被运用到跨界水资源管理领域,各主体之间形成了特定的协商结构和行为机制;政府承担协商平台和渠道的提供与构建责任,地方政府进行基于决策的协商,其他主体进行基于沟通的协商;地方政府主要运用行政机制平衡协商中的政治利益,并辅以市场机制平衡经济利益,其他主体则通过利益表达驱动地方政府进行协商,但并不能直接参与决策。我国政府应从制度的供给、维系和变革三个方面构建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8.
白羽 《人文杂志》2004,(6):49-53
任何经济行为都是人的活动 ,经济伦理直接支配人的经济行为 ,即行为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是受一定的利益驱动与伦理观念制约的。对企业经营活动及其决策进行必要的伦理分析 ,从更大的文化背景中寻找行为规则 ,思考和讨论关于人类本性以及经济伦理构成的基本假设 ,其任务是在道德规则、伦理准则和预期的自我评价中寻找一个最合适的决策 ,从而能够理性地、负责任地行为 ,这是研究经济利益与伦理道德关系的更深一层要义。  相似文献   

19.
在行政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的局限性和行政决策发展模式的变迁使得非理性因素介入行政决策成为现实可能。情感、意志、信仰等认知结构和直觉、灵感、顿悟等心理结构的非理性因素影响着地方政府行政决策主体的价值取向、决断能力、工作效能和行为选择,进而影响着行政决策的质量和政府效能的高低。为此,要科学发挥非理性因素在行政决策中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调适作用、创新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政府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其施行于社会的决策必须具有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而公民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政府决策,是政府决策合法性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政府应由"单向为民决策"向"官民互动决策"模式转型。构建回应型政府决策需要消除一些与公民参与要求不相适应的障碍:一是破除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公民参与的防范与拒斥心理;二是解决公民参与制度和渠道供给不足的问题;三是消解公民参与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