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研究文艺期刊与晚清小说的繁荣的关系,以及对晚清小说的总体考察,发现晚清小说、晚清报刊小说、晚清期刊、晚清文艺期刊四个块面的变化关系:文艺期刊的变化总在最前,其他三块随之出现相似的走势。晚清小说先在期刊上登载,后出单行本的情况比较普通,特别是《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四大文艺期刊,集中了晚清第一流的代表作;约有1/4以上的小说理论出自文艺期刊,其中名篇的比例更大。文艺期刊有优于其他媒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兼具文学专门性,极大地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西医经传教士传入中国,并逐渐被国人所接受。至晚清时期,西医东渐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对晚清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公报》(1902—1912)作为近代中国著名报刊之一,是研究晚清社会的重要史料,其在晚清时期所刊载的大量医学广告充分反映了该时段西医东渐的史实与过程。通过对晚清《大公报》医学广告的研究,可以归纳出该时段西医东渐的鲜明特点,即新式医学学科的出现、西医医疗器械的传入及医院的大量创建等。同时,晚清时期的西医东渐也起到了促进中西医融合汇通、强化国人卫生观念及催生近代医学教育发端的作用,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深远。因此,通过分析晚清《大公报》医学广告,可以为研究晚清时期的西医东渐提供一个全新视角,并呈现当时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立体图景。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的《申报》、《时报》等报刊的广告栏目所刊载的小说出版广告中涉及大量关于小说盗版现象和出版商打击盗版的内容,如广百宋斋版《西游记》以及点石斋书局《淞隐漫录》、江左书林《侠女舍身缘》等的被盗版与反盗版现象,以及晚清书局的反盗版措施,对研究晚清小说市场盗版现象与读者趣味及小说市场的有序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近年关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研究可谓成果迭出。本文以《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为中心,在对该书内容做重点分析的基础上,对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的界定、晚清文化保守人物政治取向与文化取向的关系及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5.
清人笔记蕴藏了大量关涉经史考证的内容,其中《尚书》类条目就多达206种、3265条。清初、清中叶、晚清的学术笔记在训诂《尚书》方面各有特点:清初学者的《尚书》研究接续了明末遗风,以顾炎武、阎若璩为代表;清中叶的《尚书》研究呈现出多领域、全方位的研究趋势,吴派、皖派兼而有之;晚清经学呈现出偏向政治、思想的研究倾向,学者对《尚书》思想更为留心。清人笔记中的《尚书》文献还具有史料学及文献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晚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难以定位的乱世,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时期。晚清小说折射了晚清一代中国人的想象和认同,对历史的体认及对自我的理解。文章从现代性体验的角度来重新切入《花月痕》这部被人遗忘的晚清重要小说,考察这部乱世飘零文本中所蕴涵的怨恨、颓废、回瞥等现代性因子,并以此作为晚清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的文学表征,烛照晚清中国人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及其排遣的历史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近百年的文学接受史上,《禽海石》的影响根本无法与《恨海》相提并论。但从思想倾向的进步性来衡量,前者的成就远在后者之上;从其对小说叙事艺术的开拓与创新的角度衡量,二者各有建树。综合两项指标,同为晚清言情小说的代表性文本,《禽海石》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当不在《恨海》之下。《禽海石》与《恨海》可谓晚清言情小说中的双璧。  相似文献   

8.
《孽海花》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进步的政治倾向。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晚清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昭示了晚清社会的必然崩溃,同时也传达了革命必然成功的信号,在晚清小说当中,“实不愧为一部杰作”(阿英《晚清小说史》)。好的内容离不开好的语言形式来表达,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孽海花》的语言,既典雅又通俗,既生动又形象,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自己的创新,行文运笔讲求辞藻、明征暗引、多经推敲,是继《红楼梦》语言革命之后的又一典范之作,下面,就让我们对《孽海花》的语言特色作些具体分析。一、语言形式的…  相似文献   

9.
晚清思想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因素中,三大因素最重要:一是紧迫的民族危机,一是社会变迁,一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融。研究晚清思想不能不研究晚清社会思潮。《晚清社会思潮》一书从社会思潮去研究晚清思想,可以说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万国公报》是贯穿晚清传教士西学翻译活动的一条主线。研究晚清来华美国传教士在西学翻译方面的贡献毫无疑问要涉及到《万国公报》。以《万国公报》为视点可以聚焦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1.
没有“五四”,何来晚清——兼与王德威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德威先生提出"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命题,并由此得出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在晚清的结论。这个命题貌似无懈可击,实质上存在严重的理论误区。他误将母亲受孕的那一刻当作了新生儿生命的起点,并且忽视了"五四"相对于晚清文学的艺术创新,从而无限放大了晚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立价值和意义。晚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需要"五四"来凸显,与其说"没有晚清,何来‘五四’",倒不如说"没有‘五四’,何来晚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女权思想的萌动始于晚清女子教育。清末教会女学的肇起启蒙了中国女权思想;国人自办女子教育尤其是爱国女学为提倡女权,主张男女平等作出了贡献;《奏定女子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女子有了合法的受教育权;清末女子留学教育助推了中国女权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各种女权运动的宣传使女权思想付诸行动:走出闺门,走向自立。  相似文献   

13.
晚清小说中政治话语的建构与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小说界革命在政治视域误读传统文学的偏执下,带来了文学格局的调整,并在小说内部建立起一套政治话语形式,渗透进各类小说创作中。晚清小说变革排斥了传统小说的娱乐功能,造成了政治话语对传统“事学话语”的压抑。另一方面,“新小说”内部开始了从政治话语向“事学话语”的蜕变,这种以娱乐为导向的“事学话语”构成了对政治话语的消解,使得“新小说”成为了孕育新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娱乐主义小说的腹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清代社会的发展、天灾人祸、清统治阶级的政策、蒙地内部因素四个方面探讨了乌泰蒙荒招垦的国内原因,总的来说,乌泰的招垦蒙荒同清政府对蒙地的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学术有经学与道学之不同.自西汉末年以降,经学内部乃有今古之争,其争论的焦点主要体现为<公羊>与<左氏>之争.至清代晚期,此种争论愈演愈烈,直接影响到晚清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传统学术到现代学术的转型.刘逢禄作为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其对<左氏>的研究,以及当时学者对刘逢禄的综述与批评涉及社会、政治的各个方面,影响到晚清社会思潮的转向.  相似文献   

16.
域外小说的翻译是从晚清至“五四”时期这个翻译高潮中翻译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可以说翻译小说的兴盛是在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文人志士们的理论倡导下形成的,然而当时翻译小说真正繁荣的局面却与这些理论倡导者的愿望,即创导繁荣政治小说的翻译主张不相吻合。首先对此翻译主张以及随后发生的翻译实践进行了详细阐述,对这一理论主张与实践不一致的情况进行描述;然后从小说文体类型、读者接受和出版情况三个方面分析其成因;最后得出结论,晚清翻译小说确实直接促成了晚清翻译小说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7.
晚清新思想、新学说以书报为媒迅速传播。政府通过软性和硬性控制,加强对报刊的检控,以规范意识形态,控制各种思想,稳定统治。但是清廷希望通过书报检查来掌控意识形态的预期目的并未达到。相反,清政府的报禁激化了社会矛盾,刺激了被禁书报的广泛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清政府因报禁而制定的引以为据的系列法律法规,客观上加速了近代新闻出版建设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进程,可谓清末报禁政策的另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晚清民初小说娱乐功能的被忽视与归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启蒙思潮的鼓荡,促成文学与政治的联姻。新小说家期待视野的扭曲和启蒙行动的错觉,在改变小说的文类地位的同时,也相对忽视了小说的娱乐文化。民初小说家检讨晚清小说观念,批评与扬弃了小说观念的载道趋向。小说趋向娱乐文化的归栖,既是对小说娱乐母体的沿袭与发展,也是对晚清启蒙思潮的反叛与弥补,中国小说观念近代化进程正是在由家国关注到情感娱乐的转变中,实现传统向现代的嬗变。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农田水利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的农田水利事业较受重视。通过修建众多渠井工程,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农田水利事业有所发展。这必将对直隶地区农业生产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按照时间的流程,以晚清风云变化为线索,对晚清及"五四"一代的文学发展的某些方面--晚清充满"侠士气"的诗人与"五四"散文作了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